中国古代生态智慧300句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8.33
4.2折
¥
92
全新
仅1件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ISBN9787807703969
出版时间2023-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32130806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军,博士研究生学历,武汉大学国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贵阳孔学堂高等研究院肖立斌研究员;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邓国宏副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李大华教授;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付星星副教授;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贾梦雨讲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周之翔研究员。
目录
天人篇 001
儒家 005
道家 019
佛家 027
杂家 028
文学 031
故事 033
价值篇 037
儒家 041
道家 054
佛家 056
杂家 058
文学 063
故事 066
伦理篇 071
儒家 074
道家 090
佛家 093
杂家 096
文学 098
故事 100
消费篇 105
儒家 109
道家 120
杂家 125
文学 142
故事 143
发展篇 149
儒家 152
道家 165
杂家 168
文学 182
目录 III
故事 182
审美篇 185
儒家 189
道家 196
佛家 198
文学 202
故事 217
制度篇 221
儒家 224
杂家 234
文学 261
后记 265
内容摘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系列重要论述,由本书编写组著述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300句》,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角度去领悟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赋予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更加显著的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角度去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能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得更准确,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定力就更坚定、行动就更自觉;在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融合贯通、传承、弘扬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就能赋予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更加显著的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使其焕发新活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服务。
精彩内容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及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基本的关系,人类总是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给世人怎样看待自然、怎样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原则。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天人论。中国古人的天人观蕴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先进理念,足可成为支持今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中国可以贡献给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独特民族智慧。
中国古人对于自然持有一种有机主义的理解,将宇宙万物看作是一 个普遍联系而又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从中国哲学来看,自然界不仅是物质活动的场域,还是鸢飞鱼跃的充满生机的生命之域,它迥然不同于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古人持有一种生态自然观。中国古代比较成熟的自然观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形成,主要体现于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天人问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哲学基础。在中国古人看来,天人关系从来都不是主客分离、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的,这在“天人合一”“万物并生”“法界一体”等传统思想中均有所体现。总的来说,中国古人的生态自然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 ,关于自然界的起源与构成:有机的整体论与动态的活力论。 “气”的观念是中国古人理解宇宙万物的基础。早在西周时期,伯阳父就已经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地震等自然现象。《管子》一书中则提出了精气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生命与精神意识。《周易》以阴阳概念为基础,普遍探讨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原理,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与王充虽然一者大谈天人感应,一者疾斥虚妄,但都立本于“气”来构建自己的宇宙论图式。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到了宋明时期,理学派、心学派和气学派,在心性与道德问题的理解上纷争不已,但在宇宙论上同样都肯定气的本原地位。《二程004中国古代生态智慧300句遗书》中说:“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方以智说:“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中国古人认为客观世界中的宇宙万物均由“气”组成,“气”本身具有运动的能力,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感动而形成动态、有机的自然世界的一切有条理的现象。自然界的本质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和万物一样都必须遵循统一的“气化”的自然法则。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存有的连续论。中国古人将人与人的世界看作是自然世界的延伸:人本身就是自然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不可分离。《周易》提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从天地自然到人伦世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只不过是自然世界的一个环节与部分而已。宋明时期的理学家更是大谈“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中国古人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相互作用的协调性、和谐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主张万物一体,反对仅仅把自然界当作人类生存环境的二元论思想。
其三,人与自然具有不同的职能,相互依存而不相互脱离。荀子讲到礼仪的本原与依据时说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天地与先祖、君师在人类的文明生活中均不可少。荀子又言:“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凡此都在说明和强调人与自然具有不同的职能,相互为用而不可相无。董仲舒提出:“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