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存在论维度——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存在论维度——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阐释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3.9 6.8折 108 全新

库存2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立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28850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32092817

上书时间2024-10-15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立新,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存在论和历史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原则的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形象的批判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本质建构,近年来主持承担多项各级别科研课题,出版《历史意义的生存论澄明》等学术著作。

目录
导论 在当代语境中重读马克思 
一、感性活动开启的哲学任务 
二、实践原则的存在论意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科学 

上篇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魅力 

第一章 近代哲学的存在论原则 
一、内在性原则的最初提出 
二、“纯粹活动”对于内在性的建设性推动 
三、内在性在“自我活动”中成为原则 
四、历史性为内在性的奠基 

第二章 作为理论酵母的人本学 
一、“以清醒的哲学来对抗醉醺醺的思辨” 
二、高扬感性对象性原理 
三、错失真正的历史性 
四、“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 

第三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境域 
一、从异化劳动中剥离劳动对象化 
二、澄明现代性的生存原则 
三、批判形而上学逻辑专制的文化先声 

第四章 为世界阐发新原理 
一、历史性的本真道说 
二、“现实的人”的感性呈现 
三、“改变世界”的哲学追求 

第五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一、思想史相关研究的启示 
二、感性活动的出场 
三、解构神秘主义的迷思 

第六章 存在论领域的革命变革 
一、以自然为基础的存在论是否可能 
二、以社会为基础的存在论是否可能 
三、以意识为基础的存在论是否可能 

第七章 卢卡奇的存在论证词 
一、存在论问题的优先性 
二、透析资本世界的生存原则 
三、创造性转化卢卡奇的存在论沉思 

下篇 当代问题的真切解答 

第八章 现代生活运动的合理阐释 
一、现代生活的自我确证 
二、在理解中把握社会存在 
三、洞穿“对象性形式”的合理阐释 

第九章 历史地平线上的感性自然界 
一、“自然界生成为人” 
二、自然界的历史性质 
三、破解引发生态困境的多重迷思 

第十章 空间生产的存在论转化 
一、现代文明造就的生存选择 
二、空间生产的多重面相与成因 
三、力求阐释现实的本体论想象 

第十一章 感觉贫困化的根本改造 
一、感觉的贫困化及其成因 
二、感觉贫困化的历史性延续 
三、生活世界变迁的源始动因 

第十二章 市民社会的生存论透析 
一、伦理精神发展阶程的中介 
二、资本时代稳定必然的生存建制 
三、思想史的革命变革 

第十三章 消费社会的存在论启示 
一、当代生存境遇的实情 
二、为黑格尔式存在论原则做证 
三、弘扬马克思的存在论沉思 

第十四章 “文明时代”的生存矛盾 
一、现代社会的运行机理 
二、社会现实的真切领悟 
三、哲学参与现实生活的可能性 

第十五章 解决生存困境的合理取向 
一、当代生活处境的新变化 
二、人的生存问题的知识图绘 
三、充分释放人性中的积极因素 

结 语 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 
一、破解现代生活难题 
二、哲学自我确证的本真道说 
三、历史观认识和叙事的优先性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马克思深入现实生活过程,深刻领悟人的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义,把人的感性活动表述为实践,揭示现代生活境遇中社会历史创造性占优势的实情,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以历史为原则的存在论革命,终结了近代形而上学以概念演绎为动力机制的知识论进路,让历史性突破意识“内在性”原则的思辨困局,在解答现代社会现实问题中彰显历史性的建构性质,在历史性原则高度提升并丰富存在论,开掘存在论链接社会现实的新境域,为人类克服现代性弊病铸就切实可行的精神向导和文化动力。

精彩内容
立足于当代语境来阅读马克思,对于当下生活筹划乃是最关本质的思想事情和明智选择。从马克思哲学的品质和当代生活实践的双重要求出发,马克思的哲学之于当代生活依然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和解释力。萨特曾切中肯綮地宣称,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超越,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则是重新发现一种已包含在人们自以为超越的哲学中的思想”。萨特还引用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加罗姆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是个“坐标系统,只有这个系统才能对从政治经济学到伦理学、从历史学到地理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的任一种思想进行定位和定性”。这些提法实际上表明,我们今天重读马克思,需要再度回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把握马克思在存在论上对于近代哲学的思想决断,彰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充分吸取了近代哲学的积极成果而同时又实现了革命性的超越。 
在当代语境中阅读马克思,“时间间距”似乎构成了一个理解的屏障,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活动毕竟是在19世纪展开的。其实,“时间间距”是理解活动中正常的且具有建设性的现象,这由“阅读伦理”提供着支持:我们理当在“读者权利”与“作者权利”的张力中建构对于文本的意义预期。所以,理解一个文本,“时间间距”既可以警示不能“过度诠释”,也提醒不要丢弃解释。就此而论,我们不但不能抵制“时间间距”,也无法抵制“时间间距”,反而可以积极地利用“时间间距”蕴含的历史联系,在专注于解读马克思原典中充分展示马克思的理论沉思对于当代的意义。因此,“时间间距”恰恰彰显着立足于当代语境阅读马克思的确当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