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新闻小史: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娱乐新闻小史: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4.47 6.8折 79.8 全新

库存1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闫岩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19834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8元

货号32040029

上书时间2024-10-15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闫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传播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媒介社会学和危机传播,研究成果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以及CommnicationResearch、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 

长期以媒介社会学视角关注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斩获多项国际国内科研奖项,曾获评“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杰出青年奖”。 

目录
第一章 从八卦谈起 
八卦的起源:一种演化论的视角  
八卦的功能  
信息功能 
社会影响功能 
娱乐功能 
“八卦”得名的由来 
英文Gossip的词源学演变 
中文语境中的 “八卦” 

第二章 稗官野史:中国历史上的八卦与小报 
明代以前的八卦小史  
稗官与稗史 
稗史、私史、野史 
清代以前的小报活动 
近代意义上的小报 
近代大报中的 “小报新闻” 

第三章 软新闻:都市里的常人八卦 
从八卦到八卦新闻 
通俗报纸的诞生  
软新闻的价值 
软新闻的定义 
软新闻的三种层级 
世情新闻 
煽情主义 
小报 

第四章 名人与名人文化 
名人的产生与变迁  
名人概念的三次转型  
从集体到个体:社会价值观的转型 
从英雄到明星:社会权威来源的转型 
从中介者到制造者:媒体角色的转型 
名人研究的两大路径  
名人商品说 
名人平台说 

内容摘要
八卦信息何以成为一种建制化的新闻?以此为切入点,作者从人类学、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探讨、分析和批判。 

全书沿着八卦如何产生,如何进入新闻业成为娱乐新闻、娱乐新闻的类型演进、围绕娱乐新闻的争议这一线索展开,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一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类型的文化意涵。 

作者将“讲八卦”视为一项古老的人类活动,回溯人类学视角下八卦存在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意义(第一章),随后追溯中国八卦和小报的简要沿革(第二章);此后,沿着中外新闻实践中八卦内容产业化的两条脉络展开,考察关乎普通人的常人八卦(第三章)和关乎名人的名人八卦(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发展历程、研究流派和文化逻辑;最后,作者将娱乐新闻置于文化研究的视域下,考察其在公民参与、伦理边界和替代性公共领域中的诸多争议之处(第七章)。 

精彩内容
前言 
本书源于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八卦人人喜欢又人人喊打?如果它是好的,那么为什么人人在谈论八卦时都自觉地放低音量,似乎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如果它是不好的,那么为什么人人又都忍不住谈论它?如果说,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八卦是人类无法抑制的一种本能,那么,为什么人类的演化树上会产生并保留这种本能?为什么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后,这个本能一点都没有衰落的兆头? 

又如:八卦不是人人传来传去的家长里短吗?为什么居然可以卖钱?而且八卦消息贩卖产业还做大做强,成了专门的娱乐新闻业?再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安安心心地做明星的事业粉,而是不可抑制地想要获取他们的一切八卦信息?为什么一旦明星有悖德的传闻,粉丝们既不愿相信,又开着一切雷达去搜索?为什么人们喜闻乐见他人的负面新闻,尤其是名人的堕落? 

再如:为什么围绕八卦居然有争论?八卦不是人人喊打的吗?学者们为什么居然能争论起来?既然有争论,这就意味着八卦不只有坏的一面,还有好的一面。那么,围绕八卦的学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当我产生这些疑问时并没有想到,对于我认为平平无奇的八卦,人类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新闻学家和传播学家们早已从不同角度做出过深入思考。不同学科的阐释有些自成一体,有些互为支撑,有些又互相冲突。我以八卦新闻为主线,将不同学者、学派、学科围绕八卦及其衍生问题的论述熔于一炉,形成一本关于八卦新闻的专著。在这本书中,读者时时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如八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罗宾·邓巴,名人研究方面的知名
学者理查德·戴尔、大卫·马歇尔、格雷姆·特纳、克里斯·罗杰克和尼克·库尔德利,明星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保罗·麦克唐纳、理查德·德科尔多瓦、约翰·朗格,通俗报纸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海伦·休斯,以及文化研究方面的学者迈克尔·舒德森、约翰·哈特利。少数人由于对某些领域开创性或主导性的贡献而完全占据了某一章或某一节的主要篇幅,但本书中出现的大部分学者对这个领域的贡献止于数篇论文或者一段陈述。然而,这些零散但富有洞见的智慧犹如漫长时空中散落的星火,彼此辉映,并在本书的逻辑框架下被重新排布,形成目前这本以“八卦何以为新闻”为起点的小书。 

全书章节安排一一回应了开头所提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章追溯八卦的人类学起源,主要引用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将八卦视为灵长类动物结盟的一种必要手段,进而在社会学意义上阐述八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社会性功能。因为八卦并不仅仅是“嚼舌根”的无聊消遣,反而具有重要的演化意义,因而八卦非但没有在演化过程中被淘汰,反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而逐渐专业化和商业化。 

由此进入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考察八卦在脱离口耳传播之后,如何被纳入官方、民间和商业的信息传播系统。这两章都将普通人的家长里短、街头闾巷的奇闻怪事视为“常人八卦”。这种常人八卦在民国以前被作为辅助治理的民间风闻录上报朝廷;在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后,则成为专为平民阶层生产的现代文化产品。 

与“常人八卦”相对的是“名人八卦”,即那些知名人物的私人琐事。由于名人八卦是最畅销、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八卦新闻类型,因此本书用了三个章节、将近一半的篇幅阐述。第四章主要论述名人、名人文化和名人研究的一系列发现,第五章论述了现代名人中最具大众影响力的类型———明星———的产生、分型和意识形态本质,第六章则将名人和明星报道收束到“名人八卦”这个概念下,考察其对传统新闻业的挑战与延续。 

第七章讲的是围绕八卦的学界争论。本章通过对不同学者观点的并置、梳理、比照,提出“去二元化的新闻评价准则”的观点,并追加了对这种准则的再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直到结尾也没有对八卦、八卦新闻及其社会功能做出最终臧否。盖因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廓清人们对八卦的刻板印象,同时无意于强为之正名而制造出新的标签。 

八卦是什么呢?八卦只是一个平常的、普遍的、不需要藏着掖着的人类行为。八卦是人性的一部分。人不需要以这种“非恶”的人性为耻,也不应当追求对人性的完全“净化”。本书研究八卦,就是为了将其祛魅化、祛魔化,从而提示读者从标签、思潮和政治正确的裹挟之下“脱嵌”,重新回到真实、琐碎而平常的人间烟火里,去认识一个普通的人类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功能和价值。 

对于研究者而言,本书以八卦作为研究对象,或可提示“常人研究”的意义———不是追求重大性、严肃性、边缘性、猎奇性,而是关注普通性、普遍性、平凡性、日常性。如同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里说的那样,人类学家们喜欢研究那些偏远的、简陋的、未开化的原始部落,仿佛那里才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密码。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保存至今的原始部落“并不是真正的原始部落,而是智力发展受挫的部落”;他们保存原始状态至今,只能说明他们是“失败了的、‘出了差错’的社会”,是被人类演化史遗落的残片;而普遍的、普通的、普适的,“代表人类大多数的主要标本”才是人类学家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本书也同样如此。它关注的不是“看山不喜平”的“山川”,而是平常且平坦的“大地”。那些被视而不见的人间平常事里,蕴含着人类社会更本真的意义。 

我事务繁杂而诸事怠惰。本书能最终成稿,需要郑重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翟江虹老师数年间的肯定、鼓励与督促,没有翟老师的帮助,我对八卦的研究可能止于几篇论文而已;还要特别感谢《新闻记者》主编刘鹏老师的肯定,我因此书与刘鹏老师数度结缘,亦是人生幸事;还要感谢李金铨老师、白红义老师、李红涛老师、虞淑娟老师在2017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多友论坛”和11月福建师范大学“再造传统”工作坊上对本书部分章节内容提出的中肯意见,很多意见在我整合全书时尤显高瞻;还要感谢2015级硕士张皖疆,没有他对“指尖上的八卦”这个定量研究选题的出色执行,我不会去看这么多文献,以至于一篇文章的文献综述构成了本书的最初起点;最后要感谢2021级硕士和博士校对四人组———耿吴菁、易千雪、余湘珺、葛宪麟同学耐心而细致的工作,给本书画上了一个规整的句点。 

俗世多忧。唯愿本书令读者展颜。 

闫岩
初稿于2022年6月5日
定稿于2023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