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香气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4.98
6.0折
¥
5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韩炳哲 吴琼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457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040301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
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吴琼,德国波恩大学翻译硕士,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德语系。译有《德国室内设计》《他者的消失》《透明社会》《妥协社会》《不在场》等。
目录
前 言 1
非—时间 5
无香的时间 19
历史的速度 29
从行进时代到飞驰时代 39
当下的悖论 47
散发香气的时间晶体 55
天使的时间 63
散发香气的时钟:关于古代中国的外一篇 71
世界的圆舞 79
橡木的气味 91
深度无聊 103
沉思的生活 111
注 释 151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169
内容摘要
如今的时间危机并非加速。加速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我们认为的加速,只是时间涣散的症状之一。今日的时间危机源于一种导致各类时间障碍和错误感知的时间紊乱。时间缺乏有序的节奏,陷入失调状态。这种紊乱让时间仿佛在飞驰。
这种时间紊乱并非强制加速的结果,其首要原因是时间的原子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觉时间的流逝比以往快得多。时间涣散导致人们不可能去经验何为持存。没什么能让时间驻足。生命不再被嵌入能创建持存的秩序体或坐标系中。
本书通过回顾历史提请人们注意,必须换一种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时间危机。作者缅怀的并非“讲述的时间”。讲述的终结,或故事的终结,并不一定意味着时间上的空白。它有可能开启一种无关神学和目的论的、散发自己独特香气的生命时间。它的前提是让“沉思的生活”复苏。
精彩内容
前言
Vorwort如今的时间危机并非加速。加速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我们认为的加速,只是时间涣散的症状之一。今日的时间危机源于一种导致各类时间障碍和错误感知的时间紊乱。时间缺乏有序的节奏,陷入失调状态。这种紊乱让时间仿佛在飞驰。人们感觉生命在加速,实际上是在感知一种无头苍蝇般乱飞的时间。
这种时间紊乱并非强制加速的结果,其首要原因是时间的原子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觉时间的流逝比以往快得多。时间涣散导致人们不可能去经验何为持存(Dauer)。没什么能让时间驻足。生命不再被嵌入能创建持存的秩序体或坐标系中。即使人们所认同的事物也是昙花一现,如此一来,人们自己也变得极为短暂易逝了。生命的原子化伴随着一种同一性的原子化。人只有自己,即小我。人们似乎彻底放下了空间和时间,甚至放下了世界,放下了(与他人)共在。这种避世是一种时间紊乱现象,它让人类萎缩成一个小小的身体,并用尽一切手段维持健康,否则人们就一无所有了。这个脆弱的身体健康与否取代了世界和神。没什么能敌得过死亡。因此,“死”对如今的人们来说殊为不易。人们未老而先衰。
本书从历史角度系统地追溯时间紊乱的原因和症状,同时也将思考其治愈的可能性。虽然也涉及异质时间(Heterochronie)和乌托时间(Uchronie),但本书并不局限于找出并恢复这些非比寻常、与众不同的“持存之地”。相反,笔者通过回顾历史提请人们注意,必须换一种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时间危机。笔者缅怀的并非“讲述的时间”。讲述的终结,或故事的终结,并不一定意味着时间上的空白。相反,它有可能开启一种无关神学和目的论的、散发自己独特香气的生命时间。然而,它的前提是让“沉思的生活”复苏。
如今的时间危机也与“积极的生活”之绝对化有关。它导致一种劳动律令,该律令将人类降级为“劳动动物”。日常的过度活动剥夺了人类生命中所有的沉思元素与驻留能力,导致人类损失世界与时间。那些所谓的减速策略并未克服时间危机,它们甚至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人们要做的是让沉思的生活复苏。时间危机只有在“积极的生活”再次将“沉思的生活”纳入己身时才会被克服。
散发香气的时钟:关于古代中国的外一篇DuftendeUhr:EinkurzerExkursinsalteChina盆花浮红,篆烟缭青。
无问无答,如意自横。
点瑟既希,昭琴不鼓。
此间有曲,可歌可舞。
——苏东坡在中国,一种名为“香印”的时钟一直沿用到19世纪末。直至20世纪中叶,欧洲人还一直视之为一种普通的香炉。以香计时的想法对他们来说显然太陌生了,也许连用香气这种形式来呈现时间都太过不可思议。这种时钟之所以被称为“香印”,是因为其可燃烧的熏香被制成篆形结构。左圭在《香谱》中这样介绍香印:“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香篆的造型由一根不间断的线构成,以便能从头燃到尾。镂花模板通常是文字造型,人们用研碎的熏香将其填满。把模板向上提起,便留下由熏香构成的文字图形。图形或是单独一个字(通常为“福”字),或是由多个字组成的“公案”。曾经有一个香篆写的是这样一则谜一般的公案:几生修得到梅花。香篆中央用一朵花的纹样代替了“梅花”二字。整个香篆本身也被制作成花朵造型。熏香被点燃后,一点亮光一个字符接着一个字符地漫步,或说燃烧着整个香篆,仿佛描摹着这则“花朵公案”。
“香印”其实是整个计时装置的名称,该装置有多个组成部分。由熏香炮制的香篆在一个装饰华丽的香盒内燃烧,盒上加盖以防风吹,盒盖上也同样刻有文字或其他图样的镂空花纹。香盒内部通常也刻着富有哲理或诗意的词句。可以说,整个时钟都被散发着香气的文字和图形缠绕。单单是镌刻在香印上那些隽永的诗文就已然“香气”四溢了。有一个香印的盒盖带有花朵状镂空纹样,其盒身上刻着如下诗句:看花听竹心无事,扫地焚香乐有余。
熏香作为计时媒介,与水或沙有着诸多不同。散发着香气的时间不会流走或逝去。没有任何东西被清空。相反,熏香的气味盈满整个空间。甚至可以说,它将时间空间化了,从而赋予时间以持存的外观。灼烧固然使熏香逐渐化为灰烬,但灰烬并没有散落成尘。相反,它仍然保留着纹样的形状。因此,化为灰烬的香篆本身便没有失去意义。那无可挽留的灼烧可能会带来的易逝感,让位于袅袅余香给人们留下的持存之感。
香印是真有其味的。熏香的香气强化了时间的香气。中国时钟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馥郁芬芳的时间既不流走也不逝去,而香印就在这氤氲之中展示着光阴。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
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熏香让室内弥漫着松树和柏树的芬芳。香气四溢的房间让诗人安静平和。灰烬也没有令人产生短暂易逝的联想。它是“青苔”,让(碑上的)字迹更加突显。时间在松香柏韵中驻足。它仿佛在“分明的图画”里停留。它被装裱在画框中,无从流逝。在氤氲香气中,在踯躅的片刻里,时间被挽留,甚至被叫停了。即便熏香中升起的袅袅烟云,在人们眼中也是有纹样的。丁沄写道:飞来梦蝶,倏尔龙蟠,俄鸟凤集,春蚓秋蛇。
(烟云)丰富的形象让时间仿佛凝固成一幅画。时间化作空间。春与秋并列而置也让时间停止,由此产生了一幅时间静物画。
对于诗人乔吉来说,香印的烟云就像一种古老的文字,向他传递着深刻的持存之感。
暖蜕龙团香骨尘,细袅云衣古篆文。
宝奁余烬温,小池明月昏。
这是一首贴近持存性的诗。花园池塘里的月光早已暗淡,而(香印的)灰烬还没有完全冷却。香炉尚有余温,暖意犹在。这踯躅的片刻让诗人感到幸福。
中国诗人谢缙这样描写香印中升腾的烟云:烟篆微销过午香。
诗人并不遗憾于一个美丽的午后就此逝去,因为每段时间都有它自己的香气。为何要空叹它的流逝呢?午后的馨香过后还有傍晚的芬芳,而深夜也释放其独特的幽香。这些时间的香气不是叙事的,而是沉思的。它们并不分先后,而是安于自身,静谧和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清空“闲事”的精神才能获得美好时光。“空”使精神摆脱了欲望,恰恰是这种精神之空让时间有了深度。这份深度将每一个时间点和整个存在联系在一起,和存在那馥郁芬芳的永恒性联系在一起。让时间变得极度短暂易逝的,正是欲望本身,它让精神倾泻而下。在精神停驻之处,在精神安于自身之处,就会出现美好的时间(guteZeit,“好时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