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色:日本植物染之美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3.04
6.2折
¥
6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吉冈幸雄 林叶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225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1948143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染匠、染织史学家、“染司吉冈”第五代传人。1946年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从事过编辑、广告等工作之后,于1988年继承家业。主要从事用植物染料、天然染料染色的工作(植物染色的工作),研究日本的传统颜色与染织历史。组织与古神社古寺院有关的国宝恢复工作。2010年获得第58回菊池宽奖。
主要著作有:《日本的颜色词典》《源氏物语的颜色词典》《染制日本的颜色》《日本颜色漫步》《日本人喜爱的颜色》《颜色的历史手帖》等。 林叶,摄影研究学者、译者、写作者,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出版译著包括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与《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亚洲家族物语》等。
目录
前言 1
尊和之心 4
学“古”获益多 8
第一讲??“衣食住”的衣 17
穿衣与原始布料的保暖性 19
木棉与绢—“纺”与“捻线” 24
衣服的修补与正仓院的袈裟 30
贵重纤维—木棉 33
穿纸衣的文化 36
和纸再考 42
回溯纸的历史 45
纸在日本的普及 49
贵重纤维—丝绸 54
第二讲?? 植物染与“穿衣” 61
美丽颜色中“灰”的必要性 63
巧妙利用自然的技术 67
欧洲人对印度蓝的憧憬 72
深受全世界喜爱的蓝 76
日本蓝的历史 80
“日本蓝”与“蓝牛仔裤” 85
正装与便装 90
敬谢这种态度 94
何为和服 97
在穿着上动脑筋 103
色彩与阶级性的话题 105
天子之色与禁用之色 108
第三讲?? 古代的“食”与“住” 129
京都房子的建造方法 131
日本房屋未完成的好处 136
量身定制 139
定制所必须具备的眼光 143
迎客的空间 146
从古建筑中学习精神性 150
靠身边之物生活 154
城镇与农村的圆环 158
“京都泡菜”的味道也变淡了 163
经常吃炖菜的一代 167
母亲教的与人交往之道 171
令人怀念的美食 176
思念日本茶的味道 179
“去京都”这种意识 182
樱花与人造的浅蓝色 187
烹调的根本在于高汤 190
第四讲??“吉冈”家与第五代染司 193
吉冈的家与历代染坊 195
成为日本画家的祖父去东京 199
父亲吉冈常雄重启染坊 205
父亲的骨螺紫研究 208
化学染料与植物染料 211
第五讲?? 日本的四季与我的年事记 215
小生命与季节感 217
日本列岛的位置与四季 220
我的年事记是古都的仪式活动 227
汲水仪式与人造山茶花 229
活动的染织博物馆—祇园祭 234
飞鸟、天平时代的至宝—正仓院展 238
御祭中白色装束的神秘性 241
结语 247
内容摘要
《千年之色》是日本国宝级染匠吉冈幸雄的生活文化随笔。
吉冈幸雄结合自己染色工作的相关领域、所在地京都的风土,以及日本的传统生活与文化,阐述了自己对染布工作的认识与心得,从中创造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温故而知新”,并从自然与传统植物染中悟出一种“尊和”“学古”“敬畏”“传承”的工匠心得。吉冈在书中穿插了自己过往生活片段与趣味故事,让我们在了解植物染色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着实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那份感恩与珍惜。
精彩内容
穿衣与原始布料的保暖性(节选)动物有靠皮肤与体毛在外界变化中保护自己身体的功能。然而,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好像并没有让这个功能得到发展。
于是,就要考虑“穿”的问题。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温差较大的日本列岛上,首先是要通过狩猎与采集来获取动物的皮毛和植物的树皮,并加工制作出原始的“衣服”,用来调节温度保护皮肤。不久,人类开始种植稻子,用稻梗做成蓑衣,此外还耕种那些容易做成织布的麻、楮等植物。
“衣”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前面所说的保护身体的作用,需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风雨、冰雪、寒冷、光照、害虫等问题的伤害,避免摩擦或者遭到有刺物体的伤害。
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意义上“装饰”之用。首先是把凸显性征的部分遮住,随后就要装饰得美丽、丰富,再进一步就是彰显身份和地位。此外,为了标识自己所属的职业群体,要穿着军装或工作服(制服)等统一样式的衣服。
而且,在仪式上的装束也会随着信仰上的约束而区别于日常穿着的衣服。
在世界服装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纤维被作为材料进行试验。在日本、中国、朝鲜等这些国家,苎麻、大麻、构树等作为植物纺织品的材料在生活中得到使用,砍下长好的树茎,剥掉外皮,将内皮细细撕开,做成丝线。
另外,住在山里的那些人,也同样把山林里繁茂的藤蔓做成丝线。然后用手编织这些丝线。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率地、大量地用丝线来制作布料,人类开始考虑将木材组装起来做成织布机。
在织布机上拉上经线,让它上下交替运作,穿入纬线之后,就能织出又长又均质的平织布料。
这是最基本的织布方法,过了不久,人类就给经线和纬线染上颜色,花工夫钻研编织方法,制作出美丽的有色布料与纹样来。
阐述这样的事情,可能会给人一种感觉,认为我只是在回顾历史事典中的一个项目,而且只是在回顾很早以前的事情。在日本,这类与数千年前一样的“原始布”,虽然已经成了极其细小的脉系,但是时至今日也依然在持续生产,这样的事实,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从弥生时代以来,日本人一直穿的布料,仍然存活着。
原始布又称“自然布”,是人们从原始时代开始制作衣服的布料,就是将草茎和树皮剥下来做成丝线,通过编或织的方法做成的土布。
这些原始布当然是绢布和棉布以前的东西。绢的出现是源于养蚕的技术,这种技术传到日本,大约是两千年前的事情。此外,现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木棉,是到了近世初期日本才开始生产的。
我们的祖先采集麻、藤、华东椴、葛、构树等植物的树茎与树皮,将皮剥下,撕成细丝进行纺制,拧成一根纱线,再将纱线装在织布机上,最后将织好的布穿在自己身上。
用来做布料的那些植物,例如丹后半岛山区里的藤,新潟、山形山村里的华东椴,北海道阿伊努族的裂叶榆,在冲绳则是芭蕉,等等,就像这样,都是每一片土地的自然风土养育出来的东西。那么,尽管各个地方那些特有的手工艺,由于明治以后兴起的现代化发展而逐渐消失,但那些仍保留着特有手工艺称得上是“残像”的地区仍然分布在日本各地。
现在,从事这些手工艺制作的人,基本上都是女性。
而且她们都是那种六十岁以上的人。平成十五年(2003年),因外出取材旅行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些女性织工,据说她们出嫁以后,夜里不管到了多晚,只要婆婆没有停,自己就要连续不断地织布。而且,早晨也是天没亮就要坐到织布机前。她们说,冬天的时候,用水浸湿的纱线往往都结了冰。
不过,现在她们对着织布机是很开心的,可以说像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的职责一般。在我参观她们的工作期间,她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离开织布机静坐休息的,她们的身体和手始终在动,有的时候会保持着这样的节奏和同伴聊天。这大概就是长期以来完全长在身上的手艺吧。
因为这次的采访,我才有机会接触到以前在这个地方织出来的布料。古时候,这些布料要么用来交税,要么用来物物交换,或者穿在家人身上保暖,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粮食,这些纺织品全都是在远比今天严峻得多的生活中,承受着过于残酷的劳动而织出来的东西。
这一匹一匹的布料,完全没有花鸟之类的华丽图案与色彩,充其量就是一些条纹或格子状的图案,或者就是像飞白花纹那种单纯的几何图案。但是,每一种布料都散发着庄严的光辉,即便是现在也应该称之为“用之美”。触摸这样的布,人体皮肤的那种温暖便会一点一点地传达出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