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之路
  • 幸福之路
  • 幸福之路
  • 幸福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幸福之路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2.11 3.0折 39.8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伯兰特·罗素

出版社万卷

ISBN978754706282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1913009

上书时间2024-10-15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在内的大量法文作品,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

目录
\"译者弁言 I
卷首诗 V
序 VII
上编 不幸福的原因
  一 什么使人不快乐? 
  二 浪漫底克的忧郁 
  三 竞争 
  四 烦闷与兴奋 
  五 疲劳 
  六 嫉妒 
  七 犯罪意识 
  八 被虐狂 
  九 畏惧舆论 
下编 幸福的原因
  一〇 快乐还可能么? 
  一一 兴致 
  一二 情 
  一三 家庭 
  一四 工作 
  一五 闲情 
  一六 努力与舍弃 
  一七 幸福的人 
\"

内容摘要
\"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经常遇到不快、忧郁、愤怒,遭受他人嫉妒或嫉妒他人,对社交活动感到由衷的畏惧等等妨碍人们获得幸福的因素。我们要想摒弃这种种导致不幸的原因,步入幸福之路,成功抵达幸福彼岸,是我们倾毕生之力都在追寻的东西。
  哲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既论及竞争、疲惫、忧郁、嫉妒、害怕舆论等不幸的因子,又在工作、情爱、家庭、闲暇诸领域带领读者找到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一起跨越重重阻碍,修养身心,最终走上实现自我幸福的康庄大道。
  著名翻译大师傅雷经典译本,并加入大量注释全面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走上幸福之路的经典哲学与心理学著作。
\"

精彩内容
\"一二情  缺少兴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个人觉得不获情爱;反之,被爱的感觉比任何旁的东西都更能促进兴致。一个人的觉得不被爱,可有许多不同的理由。他或者自认为那么可憎,以致没有人能爱他:他或者在幼年时受到的情爱较旁的儿童为少;或者他竟是无人爱好的家伙。但在这后面的情形中,原因大概在于因早年的不幸而缺少自信。觉得自己不获情爱的人,结果可能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他可能用拼死的努力去赢得情爱,或许用非常热爱的举动做手段。然而在这一点上他难免失败,因为他的慈爱的动机很易被受惠的人觉察,而人类的天性是对最不要求情爱的人才最乐意给予情爱。所以,一个竭力用仁慈的行为去博取情爱的人,往往因人类的无情义而感到幻灭。他从未想到,他企图获得的温情比他当作代价一般支付出去的物质的恩惠,价值要贵重得多,然而他的行为的出发点就是这以少博多的念头。另外一种人觉得不被爱之后可能对社会报复,或是用煽动战争与革命的方法,或是用一支尖刻的笔,像斯威夫特那样。这是对于祸害的一种壮烈的反动,需要刚强的性格方能使一个人和社会处于敌对地位。很少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峰;最大多数的男女感到不被爱时,都沉溺在胆怯的绝望之中,难得遇有嫉妒和捉弄的机会便算快慰了。普通这样的人的生活,总是极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获情爱又使他们觉得不安全,为逃避这不安全感起计,他们本能地听任习惯来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那般自愿作刻板生活的奴隶的人,大抵是由于害怕冷酷的外界,以为永远走着老路便可不致堕入冷酷的外界中去。
  凡是存着安全感对付人生的人,总比存着不安全感的人幸福得多,至少在安全感不曾使他遭遇大祸的限度之内。且在大多数的情形中,安全意识本身就能助人避免旁人必不可免的危险。倘你走在下临深渊的狭板之上,你害怕时比你不害怕时更容易失足。同样的道理可应用于人生。当然,心无畏惧的人可能遇着横祸,但他很可能渡过重重的难关而不受伤害,至于一个胆怯的人却早已满怀怆痛了。这一种有益的自信方式的确多至不可胜数。有的人不畏登山,有的人不畏渡海,有的人不畏航空。但对于人生一般的自信,比任何旁的东西都更有赖于获得一个人必不可少的那种适当的情爱。我在本章内所欲讨论的,便是把这种心理习惯当作促成兴致的原动力看待。
  产生安全感,是“受到的”而非“给予的”情爱,虽在大多数的情形中是源于相互的情爱。严格说来,能有这作用的,情爱之外还有钦佩。凡在职业上需要公众钦佩的人,例如演员,宣道师,演说家,政治家等等,往往越来越依靠群众的彩声。当他们受到应得的群众拥护的酬报时,生活是充满着兴致的;否则他们便满肚皮的不如意而变得落落寡合。多数人的广大的善意之于他们,正如少数人的更集中的情爱之于另一般人。受父母疼爱的儿童,是把父母的情爱当作自然律一般接受的。他不大想到这情爱,虽然它于他的幸福是那么重要。他想着世界,想着所能遭逢的奇遇,想着成人之后所能遭逢的更美妙的奇遇。但在所有这些对外的关切后面,依旧存着一种感觉,觉得在祸害之前有父母的温情保护着他。为了什么理由而不得父母欢心的儿童,很易变成胆怯而缺乏冒险性,充满着畏惧和自怜的心理,再也不能用快乐的探险的心情去对付世界。这样的儿童可能在极低的年龄上便对着生、死、和人类命运等等的问题沉思遐想。他变成一个内省的人,先是不胜悲抑,终于在哲学或神学的什么学说里面去寻求非现实的安慰。世界是一个混乱无秩序的场合,愉快事和不愉快事颠颠倒倒地堆在一块。要想在这中间理出一个分明的系统或模型来,骨子里是由恐惧所致,事实上是由于害怕稠人广众的场合,或畏惧一无所有的空间。一个学生在书斋的四壁之间是觉得安全的。假如他能相信宇宙是同样的狭小,那么他偶然上街时也能感到几乎同样的安全。这样的人倘曾获得较多的情爱,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就可能减少,且也无须发明一个理想世界放在信念里了。
  虽然如此,绝非所有的情爱都能鼓励冒险心。你给予人的情爱,应当本身是强壮的而非畏怯的,希望对方卓越优异的心理,多于希望対方安全的心理,虽不是绝对不顾到安全问题。倘若胆怯的母亲或保姆,老对儿童警告着他们所能遇到的危险,以为每条狗会咬,每条牛都是野牛,那么可能使孩子和她一般胆怯,使他觉得除了和她挨在一起之外便永远不安全。对于一个占有欲过分强烈的母亲,儿童的这种感觉也许使她快慰:她或者希望他的依赖她,甚于他有应付世界的能力。在这情形中,孩子长大起来,或竟会比完全不获慈爱的结果更坏。幼年时所养成的思想习惯可能终身摆脱不掉。许多人在恋爱时是在寻找一个逃避世界的托庇所,在那里他们确知即在不值得钦佩时也能受到钦佩,不当赞美时也能受到赞美。家庭为许多男人是一个逃避真理的地方,恐惧和胆怯使他们感到结伴之乐,因为在伴侣之间这些感觉可以抑压下去。他们在妻子身上寻找着从前在不智的母亲身上可以得到的东西,可是一朝发觉妻子把他们当作大孩子看时,他们倒又惊愕起来了。
  要把最妥善的一种情爱下一界说,绝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显而易见其中总有些保护的成分。我们对所爱的人受到的伤害不能漠不关心。然而我以为,对灾患的畏惧,不能和对实在灾患表示同情相比,它应该在情爱里面占着极小的部分。替旁人担心,仅仅比替自己担心略胜一筹。而且这种种是遮饰占有欲的一种烟幕。我们希望引起他们的恐惧来使他们更受自己控制。当然这是男子欢喜胆怯的女人的理由之一,因为他们从保护她们进而占有她们。要说多少分量的殷勤关切才不致使受惠者蒙害,是要看受惠者的性格而定的:一个坚强而富有冒险性的人,可以担受大量的温情而无害,至于一个胆怯之士却应该让他少受为妙。
  受到的情爱具有双重的作用。至此为止我们把它放在安全一块讨论着,但在成人生活中,它还有更主要的生物学上的目标,即是做父母的问题。不能令人对自己感到性爱,对任何男女是一桩重大的不幸,因为这剥夺了他或她人生所能提供的最大的欢乐。这种丧失几乎迟早会摧毁兴致而置人于孤寂自省之境。然而往往早年所受的灾祸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成为日后不能获得爱情的原因。这一点或在男人方面比在女人方面更真切,因为大体上女人所爱于男人的是他们的性格,而男人所爱于女人的是她们的外表。在这方面说,我们必得承认男人显得不及女人,因为男人在女人身上认为可喜的品质,还不如女人在男人身上认为可喜的品质来得有价值。可是我决不说好的性格比着好的外表更易获得;不过女人比较能懂得获致好的外表的必要步骤,而男人对获致好的品格的方法却不甚了解。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