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8.1 6.1折 ¥ 7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永利
出版社四川人民
ISBN978722011081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0426868
上书时间2024-10-15
序
世界剧变,货币亦在裂变,从有形到无形,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以货币为灵魂与核心的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乃至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创新,绵延数千年仍生生不息,不断演变、聚变,不断爆发出“核能量”,堪称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大奇迹。
货币金融的发展,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又经常引发严重的货币金融危机,造成经济社会剧烈动荡甚至政府更替,产生越来越巨大的破坏力。货币金融可谓充满神秘和魔力,似乎融“天使”与“魔鬼”于一体。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货币金融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模式仍在不断演化,其影响愈发广泛、深刻。
世界范围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经主要经济体联合采取力度空前的救市运动,危机得以缓解,数年后经济有所复苏,但积累的问题日趋严重,十年后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世界更不太平,矛盾更加突出,危机“十年魔咒”更令人担忧。
如何准确看待和把握货币金融的本源和本质、发展的逻辑与方向,如何在推动货币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避免发生根本性、颠覆性的错误,如何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和危机等,乃是关乎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繁荣与否的重大课题。
而在货币裂变的过程中,诞生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比特币,以及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以太币、莱特币等网络“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不断涌现和升温,目前已形成重大国际“号召力”。很多人相信这种网络“加密货币”将颠覆法定货币体系,其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将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成为信任的机器、价值的互联网,将再造社会生产关系、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货币概念产生认知模糊,学术界、金融监管和法律层面至今难以达成共识。
回望东方巨龙,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度的计划经济曾严重削弱了货币金融之作用。改革开放后,货币金融的功能逐步恢复。但金融机构真正转向市场化经营,是从1998年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关系从当地政府脱离出来,并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之后才起步,自2004年陆续推动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2006年开始陆续推动其股票上市,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转型才真正开始,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历史极为短暂。
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中国,中国货币金融随之快速发展,货币总量从1999年末不足12万亿元,到2017年末接近170万亿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国家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以及外汇储备的快速扩张,中国货币总量、央行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与盈利水平、社会负债规模等急速扩张,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快过猛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很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诸如金融脱实向虚、资金体内循环、金融市场分割、资管业务泛滥、金融监管滞后、系统性金融风险聚集,等等。
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正在深刻变化,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稳中求进的头号攻坚战。诸多问题昭示出我国对货币金融的本质和逻辑认知不到位,整体研究和统筹把控有缺失,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关系把握不准确,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有偏差。这种状况与切实防控重大金融风险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急需尽快改变,切实强化货币金融的基本认识和基础建设。
必须看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尚未经历真正的本土性金融危机的洗礼,甚至在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清盘后,再没有出现银行等金融监管破产清盘的案例,更没有因此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各方面对金融危机的意识和经验严重不足。
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实现领先的宏伟目标,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其发挥的作用现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甚大。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提升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迫在眉睫。
综合各方面因素,当前特别需要全面反思和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与逻辑,有效掌控金融的魔力与玄机,统筹规划和科学实施国家金融战略,切实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货币金融的积极作用,有效抑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应运而生。
十大观察维度
本书立足于分析和解决当前货币金融领域出现的焦点或热点问题,通过货币金融发展历程的简要梳理,着重把握其发展变化的逻辑与规律,破解认识上存在的诸多误解与偏差,消除似是而非或脱离实际的各种看法,围绕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要求,探索货币金融的本质与演变逻辑、新时代中国货币金融发展战略,以及货币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由此提出了十大观察维度,其中不乏重要创新观点:
1.“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的划分
传统上,关于货币的发展阶段,人们习惯性地划分为初始的实物货币阶段、规制化的金属货币阶段、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阶段、废除金属本位制的信用货币阶段等。本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类,划分为“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两大阶段。
有形货币是指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交割的现金类货币,包括实物货币、规制化的金属货币、纸币等。
无形货币是指没有实物形态,而是以货币数量表示,具有一定信息载体、通过转账清算支付的非现金类数字化货币,如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
货币不同形态的演变,以及从有形货币迈向无形货币,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监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并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加快发展。无形货币的运行建立在记账清算体系上,具体的信息载体、信息通道、清算方式等还在不断变化。货币发展从有形到无形,发生了深刻蜕变或裂变,但却并没有得到各方面足够的认知和准确把握,因此货币金融实务中出现了很多偏差甚至严重失误。
本书着重探索货币形态变化的原因及其对货币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着重探索货币金融变化的奥秘及其基本逻辑和本质规律,对热点问题进行独到分析和解释。
2.“记账清算”对货币金融的划时代影响
清算方式是货币金融运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现金清算转向记账清算,对货币表现形态和金融运行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清算方式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和准确把握。
本人十分重视清算方式与货币金融的关系,十年前就在货币金融界首次提出:货币的收付清算由现金清算向记账清算转化,是货币金融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推动货币金融发生了划时代的深刻变化:(1)记账清算推动货币由有形货币转化为无形货币;(2)推动货币流动由货币现金流动转变为货币所有权的流动;(3)推动货币转化为资本或资金,进而推动金融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形成“虚拟经济”而独立运行并不断升级发展。收付清算与货币金融密不可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枢纽,货币是金融的灵魂与核心,清算则是货币金融的血脉与经络。准确认知记账清算原理,对准确理解和把握货币金融问题,特别是外汇储备管理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本书在业内率先提出了若干新的概念和观点:
金融发展三大阶段——“货币金融、资本金融、交易金融”的划分;
强调货币跨境流动,实际上是货币所有权的流动,而不是货币现金的流动。一国货币的海外储备越多,其外债就会相应越大,其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就会越强;
“外汇储备只能用出去,不能拿回来。”全球范围内存在“外汇储备倍增流动性”的机理。由此将解释很多对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误解;
记账清算有利于缓解贸易失衡产生的货币失衡问题,缓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国际矛盾;
强调人民币走出去,应该鼓励记账清算走出去,而不是现金走出去。由此,全球人民币清算和交易总中心应该在中国本土,而不是在离岸;
应该加快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在大宗商品和金融交易中积极推动以人民币计价和清算,进而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强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这部分有关金融理论重要的创新观点和内容,是本书亮点之一。
3.货币金融的发展根植于社会制度与文化基础
货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离不开经济社会基本制度和文化基础。
中国自秦始皇实现统一诸国,并推动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诸多方面的大统一之后,中央政府大量货币需要的满足,*简便的方法就是征收税赋或扩大货币发行。由此,中国的货币体系相对发达,并且从12世纪开始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了纸币,但体现权利义务关系的股票、债券及其交易所等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建立则严重落后。而欧洲由于长期小国林立且相互独立,但又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在一个国家需要大量货币投入时,难以通过降低标准扩大金属货币印制来解决,而只能面向社会,包括向其他国家进行融资,这就必须处理好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应地,催生了股票、债券、年金及其衍生品和交易,从而其率先进入现代金融发展阶段。
可见,货币金融体系和制度的演变受到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深刻影响,货币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基础盲目照搬他国货币金融制度,或者完全放弃对货币金融的自主控制,都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和危机隐患。
也正因如此,要解释清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金融巨大变化的奥秘,必须紧紧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脱离这一背景单独就金融讲金融,无法阐释缘由。要把握中国金融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要求,也必须准确把握和紧紧围绕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
4.货币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的逻辑与规律
货币从初始的实物货币发展到规制化的金属货币,再到金属本位制的纸币,再到废除金属本位制的信用货币,再从有形货币发展到无形货币,其形态和运行方式在不断演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货币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逻辑是: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货币可能发挥的功能很多,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其*根本*基础的功能是“价值尺度”;要充分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作用,就必须努力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否则,货币整体功能的发挥、经济金融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稳定都将受到严重冲击;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理论上,就需要保证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主权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的可货币化的社会财富总规模相对应;为此,可以近似地以社会物价总指数的相对稳定作为中介目标。这样,通货膨胀率(物价总指数波动率)就成为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以世界上的自然物质作为货币,则会因为各国的自然储量以及开采加工能力所限,使货币供应量严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币值剧烈波动),不符合货币发展要求。因此,货币逐步从社会自然物质中脱离出来,转变成为可以人为控制的社会财富的价值对应物;而且,一国货币只能以该国主权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财富作为对应,而不能以他国的社会财富作为对应。因而,货币必然上升为国家“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由此,黄金等自然物质必然要退出货币舞台,成为货币的对应物,不可能再退回去重新担当货币职责;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设想,以及在国家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有关“超主权世界货币”的设想,都难以实现;比特币等高度模仿黄金原理设计的网络“加密货币”,违反了货币发展演变的逻辑和规律,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
所以,透过货币纷繁多变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准确把握货币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对促进货币健康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5.信用货币发展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约束
放弃金属本位后,货币成为可以人为调控总量的信用货币,推动货币政策成为与财政政策并列的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之一,货币金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这是货币发展的巨大进步,但也由于失去金属本位的客观约束,扩大了人为调控的空间,非常容易引发货币滥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货币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这里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责划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保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和执行,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和财务约束(如破产退出机制),货币金融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等等。
货币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有效,是一个国家货币金融品质和产生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为此,需要清晰地把握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途径和方式,货币乘数的概念及其控制的方式与工具,明确严格控制央行直接面向社会提供贷款等信用投放的原理,以及打破由央行支持的“刚性兑付”与商业银行隐形保护的必要性等。
本书在这方面提出了不少有别于传统经典货币理论的新观点新看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