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98.4
7.2折
¥
136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维安 等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1925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6元
货号31675197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维安,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专业、公司治理与网络组织等方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评委,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校长。
目录
第一章 公司治理评价与治理指数1
第一节 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意义1
第二节 公司治理评价的国内外研究3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研发历程与构成7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10
第二章 基于公司治理指数开展的相关研究28
第一节 国内基于公司治理指数开展的相关研究28
第二节 国外基于公司治理指数开展的相关研究32
第三节 基于公司治理指数研究小结35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评价38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样本情况38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分析44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评价50
主要结论56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评价57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总体分析57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行业评价58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62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地区评价64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治理100佳评价67
主要结论71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73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总体分析73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行业评价74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78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地区评价80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100佳评价83
主要结论87
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89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总体分析89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行业评价90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93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地区评价95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100佳评价98
主要结论101
第七章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103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总体分析103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行业评价104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08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地区评价110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100佳评价113
主要结论117
第八章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120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总体分析120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行业评价121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25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地区评价127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00佳评价130
主要结论134
第九章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136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总体分析136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分行业评价137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41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分地区评价143
第五节 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100佳评价146
主要结论149
第十章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总体评价152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总体分析152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分行业评价157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61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分地区评价164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100佳评价168
主要结论173
第十一章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评价175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总体分析175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行业评价177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80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分地区评价182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股东治理100佳评价185
主要结论188
第十二章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190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总体分析190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行业评价192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195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分地区评价197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100佳评价200
主要结论204
第十三章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206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总体分析206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行业评价207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210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分地区评价212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100佳评价215
主要结论219
第十四章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220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总体分析220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行业评价221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225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分地区评价227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100佳评价230
主要结论233
第十五章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237
第一节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总体分析237
第二节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行业评价239
第三节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控股股东性质评价242
第四节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地区评价244
第五节 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00佳评价247
内容摘要
本报告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为依据,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CCGINK),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个治理维度对我国2021年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总体、分维度、分行业、分地区、分板块的评价。本报告是国内外从事经济学、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广大学者及研究生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参考;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等也可以通过本报告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报告通过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的治理行为,建立良好的高管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精彩内容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研发历程中国公司治理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深入到公司治理原则与应用研究,之后从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进一步发展到公司治理评价指数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研究发展呈现为渐进式的动态优化过程。具体来说,CCGINK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并组织制定《中国公司治理原则》。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支持下,于2001年推出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被中国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及PECC组织制定的《东亚地区治理原则》所吸收借鉴,为建立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性标准。
第二阶段: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历时两年调研,2001年11月第一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提出《在华三资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报告》。2003年4月,经反复修正,提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2003年11月第二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和公司治理专家的建议,最终将公司治理指标体系确定为6个维度,具体包括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合计80多个评价指标。
第三阶段:正式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构筑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2004年首次发布《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报告应用CCGINK第一次对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的数据)进行大样本全面量化评价分析,之后逐年发布年度公司治理报告。
第四阶段: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应用阶段。在学术上,公司治理评价为课题、著作、文章等系列成果的研究提供了平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支持,公司治理报告在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国际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此外,还为监管部门治理监管工作提供支持,为企业提升治理水平提供指导。CCGINK连续应用于“CCTV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年度评选”;应用于联合国贸发会议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抽样评价和世界银行招标项目,2007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应联合国贸发会议邀请,李维安教授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SAR专家组第24届会议,并就《中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项目》做大会报告;应用于国务院国资委国有独资央企董事会建设与评价等和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推出的“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研究;2007年接受保监会委托,设计保险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2008年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对央企控股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开发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数据库;研发中国公司治理股价指数;设计中国公司治理计分卡。
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构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环境特点,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总结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公司治理原则、各类公司治理评价系统以及大量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成果,在2003年设计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2004年公布“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同时发布CCGINK。随后,于2004年、2005年加以优化,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6个维度评价指标进行适度调整。通过对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证研究,对部分不显著性指标进行调整;通过对公司实施公司治理评价,不断检验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行优化;引入新的公司治理研究思想,例如利益相关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广泛研讨;紧密关注治理环境变化,并及时反映到评价系统中,例如法律法规变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