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直说也无可厚非/无可厚非生活伦理与美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8.19
3.8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赫里希克什·乔希|责编:于建军|译者:白雪莲
出版社中译
ISBN978750017511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949682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赫里希克什·乔希(HrishikeshJoshi),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研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PPE)交叉领域的问题。他对分配正义、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党派纷争和政治两极分化在道德和认识论方面的影响很感兴趣。他还从事伦理学理论和元伦理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道德价值、人格和规范性的来源。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有话直说也无可厚非》作为其代表作,向读者阐明了沟通中重要的原则,成为大众哲学领域的佳作和必读之作。
目录
有话直说也无可厚非 / 1
内容概要 / 3
第一章 认知常识 / 11
认知劳动的分工 / 13
盲点和社会压力 / 18
案例:3名工程师和1座大坝 / 20
20世纪的教训 / 23
社交圈的重要性 / 25
当今的危险 / 29
关于遵守与合作的结果 / 32
知识生产机构 / 35
结论 / 45
第二章 说出自己想法的义务 / 47
“搭便车”的从众心理 / 48
再谈大坝和工程师的案例 / 52
有义务说出自己的想法 / 55
不完全义务与未雨绸缪 / 57
分享证据VS反叛、挑衅 / 62
诚信 / 64
广义上的不完全义务 / 65
勇于发表观点 / 71
边际价值与非正统研究 / 73
结论 / 86
第三章 挑战与诱惑 / 89
无效反对 / 90
赤身裸体的皇帝 / 95
党派纷争 / 98
高尚的谎言 / 99
激进的从众与作秀 / 105
第四章 像思想者一样做事 / 111
有话直说—为己还是利他? / 112
理性和人类繁盛 / 118
推理能力和有话直说 / 123
权衡利弊 / 128
理性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 / 132
对于个人和团体的影响 / 139
结论 / 141
第五章 独立和美好人生 / 143
独立是美好人生的组成部分 / 150
独立是少数人的特权 / 157
教育是破解之法? / 160
政治和服从 / 162
伟人的蓬勃发展与基督教的道德观 / 164
诚实 / 165
信念 / 167
文化同质化 / 169
后 记 / 173
致 谢 / 185
注 释 / 189
参考文献 / 200
内容摘要
本书中,赫里希克什·乔希为有话直说做的辩护让人耳目一新。他解释到,因为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我们的认知取决于我们所在群体的认知。如果把每个人独特的观点都纳入公共话语中,在面对各种重大问题时,我们就能提高探求真相的能力。同样地,有话直说对个人利益也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个人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必要之举,也是其精神上勇敢、思想上独立的根本。乔希认为这是个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本套《无可厚非:我们生活中的伦理与美学》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和美学观提供的论据通俗易懂、全面透彻,通常富有新意和创造性。这套丛书每本篇幅都不长,没有任何哲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 其理念在于,哲学不仅能够批评现状,同等重要的是,还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已经相信的事物。这套丛书并不是要让我们对自己看重的东西感到自满,相反,是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令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意义的那些价值观。
主编推荐
政治檄文、高校组织的各种辩论,以及各大社交媒体发表的长篇大论,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当下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然而,调查显示,许多人越来越感到当众发表意见时的不安。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就业机会,可能会让我们与朋友疏离,并激怒同事。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视而不见、保持沉默,难道不是一种更为明智的做法吗?
精彩内容
后? 记时不时地,将现在看作过去,并深思现在有什么东西可以为世界永恒的财富添砖加瓦。当我们和我们这一代人都化为灰烬,它们仍然存在着,活跃着,这样做才是明智之举。这样的深思,将改写人类经验,净化万物。
——伯特兰·罗素《论历史》(onhistory)哲学家塞缪尔·舍夫勒让我们思考如下这个思想实验。如果在你死后30天,人类将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毁灭。这将改变你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将如何改变你定义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将改变哪些你觉得愉快或充实的事情?舍夫勒认为,思想实验揭示了我们的价值观以及是什么支撑了这些价值观背后的东西。
这一案例的关键在于:你的生命不会以任何方式缩短。想象一下,一个恶魔已经设定好了程序,无论你何时死亡,比如说时间t后,小行星都会在t+30天内撞击地球。因此,无论你感到怎样的恐惧或绝望,都不能阻止你的死亡。
但是,即使你的生命没有缩短,你现在觉得有意义的东西大概也会失去它的价值。你还会从工作中获得同样多的满足感吗?你还想创造新事物吗?比如写一本小说,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或者设计一种人们可能会使用的新产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思考: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开展的一些项目的目标取决于人类的未来。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这颗小行星将会毁灭人类,我们将看不到开展这些项目的意义。比如,假设你是一名癌症研究人员,而你正在研究的想法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如果你认为这一癌症只有在你死后才能被治愈,那自然就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了,因为无论如何,在你死后,人类都会因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毁灭。同样地,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将丧命于小行星带来的灾难,你可能不会选择生育任何(或更多的)孩子。
但舍夫勒认为,绝望远不止于此。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对于那些仍然继续运作的项目,我们也很可能会发现它们已经失去了价值。比如,学习一项新技能或探索一种新文学相对来说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尽管一个人做这些事情的能力并不影响他死后会发生什么。同样地,对于许多人来说,编写一个新的软件程序或搭建一座桥梁似乎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所有这些都是对的,那么“人类的未来”(舍夫勒称之为“来世”)似乎是衡量一件事情是否重要的必要条件。我们衡量价值的许多做法都基于这样的前提:人类是有未来的,即使在肉身消亡之后,仍有一些东西可以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对自己死亡的预感不会对我们产生这种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总有一天会死去。我们可能会害怕死亡,但它不会像世界末日那样让我们陷入虚无主义。
事实上,舍夫勒认为,虽然我们害怕死亡,但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事物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背景条件。当我们对生命做出评价时,我们预设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因此也预设了死亡。比如,我们可能会重视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但这代表我们在上学。同样地,我们看待职业成功、人际关系等的方式也与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如果仔细思考在这个地球上长生不老意味着什么,我们可能会发现这将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疏离和无聊的生活。所以,矛盾的是,我们的死亡和人类未来的延续(来世)都是衡量事情是否重要的必要条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