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元年(与经济智囊对话)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8.19
3.8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锦才
出版社中国经济
ISBN9787513637442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59918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锦才,男。1962年生于江苏句容。中国著名财经记者。新华社副总编辑兼音视频新闻编辑部主任、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公司(CNC)董事长,多年致力于中国跨国电视媒体研究和运营。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获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2004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建设队伍。著有《爱与恨:一个时代的倒影》《1978—1992中国沉思录》《决定中国方向的新因素》。
目录
序言一 寻找改革红利
序言二 凝聚改革年代的共识
对话改革篇
张卓元:当前经济改革重点是政府改革
张晓山:发展合作经济斩除农村金融乱象
郑新立:稳增长改革投融资体制立竿见影
韩俊: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刘世锦: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政府重新定位
余永定:中国近期发生金融危机可能性不大
莫干山会议亲历者:平衡三大关系改革再闯关
樊纲:“十三五”GDP年增速可望不低于7%
刘胜军:定向降准不宜长期实施
胡鞍钢:建设有为有效政府激发全民创新活力
周其仁:改革不应自我设限
贾康:财税改革亮点纷呈财政政策可更积极
季晓南:应抓紧制定发展混合经济中的“负面清单”
蔡叻: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冲破既得利益藩篱
迟福林:加快服务业开放是市场化改革最重要任务
刘迎秋:全面降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李扬: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六大挑战
温铁军:建设综合性合作社推进农业三产化
王一鸣:以改革和创新培育中国经济新动力
智囊人物篇
李扬:做学问永不退休
华生:骨子里我是一个叛逆的人
贾康和他的人生“三部曲”
家国往事:张卓元的1991
胜军面对面
内容摘要
吴锦才主编的《深改元年(与经济智囊对话)》是中国证券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采访张卓元、
樊纲、刘世锦、韩俊等多位中国经济智囊的成果体现。全书分为对话改革篇和智囊人物篇,前者就中国改革的热点问题对专家进行专访,后者则和读者分享了张卓元、李扬等数位专家的采访感受以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
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中国证券报的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
证券的方针政策,传递金融、证券信息,评析金融、
证券市场,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做可信赖的“投资顾问”。
因应深改元年的时代背景,中国证券报重点栏目《财经风云》自2014年一季度起策划并推出“对话改革”系列,期望以此帮助人们了解改革、凝聚社会共识,为推进改革提供正能量,并有助于读者把握宏观
政策和市场脉搏,厘清投资主线。
精彩内容
规避价格的非理性波动风险,建设期货市场、让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可谓重要一翼。期货市场是价格改革的产物,从国内外经验看,其在挂钩国际市场价格
的同时还能帮助本国市场规避风险。中国期货市场正在朝国际化方向迈进,未来有望引入更多的境内外资金参与定价博弈,这有利于发现价格,更好地发挥各种功能。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价格改革的成本和收益?
张卓元:做任何事情都会涉及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中国的价格改革推进到当前一步,成本就体现在用钱来“买”机制。比如说,价格机制改革后,副食品
价格的补贴需要花钱,这是改革的成本;实施阶梯水价、电价、气价,政府要为此增加补贴,这也是成本。另外,价格要体现资源的稀缺性,部分群众的生活消费也可能有所增加,这同样是成本。着眼长远,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拘泥于这些必须付出的、也是可以承受的代价,只要我们目标中的价格机制得以建立,将来的收益更大。
培植地方税体系加快政府改革中国证券报:市场经济讲究法治和市场主体间的平等协商,然而在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却是个难题。在这种真正的谈判主体缺失情况下,简政放权能否收到效果。市场秩序会不会反而受损?
张卓元:我们要有三十多年前推进改革开放的那种勇气和决心,决不能怕市场乱就不放权,只要方向对,就要去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切向钱看”有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监管。简政放权的真正含义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政府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主体归位尽责。这种归位尽责,当然也包含着减少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干扰。不减少审批,官僚体制对经济活力的危害压抑太厉害了,而且还反过来强化官僚体制。
中国证券报:那你觉得政府改革应怎么改?
张卓元:深化政府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为此,首先中央政府要做好、做实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尽量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过多的审批环节。从目前看,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一是低价向农民征地、违法占地和随意批租土地;二是审批项目中,通过包括越权化整为零违反环境保护等规定促成大项目上马;三是通过行政垄断来限制竞争,甚至封锁市场,强迫使用或消费本地生产的产品;四是通过信贷干预,迫使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供贷款和信贷优惠;五是对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产品进行价格管制,压低价格,使市场信号严重失真;六是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包括干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上述种种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其次是地方政府亟须改变公司化的现状,这也是当前的难点,甚至还没破题。
地方政府公司化,其结果是一天到晚为招商引资和GDP忙活。有人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这并不全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去掉地方政府头上的“紧箍咒”,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与此同时,建立事权和财权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
具体而言,一是形成包括个税、消费税和房产税等在内的合理的地方税体系,创造条件使消费税成为价外税,也要尽量不增加负担。二是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覆盖面,减少专项转移的规模和金额,这有助于减少“跑部钱进”的现象。转移支付可以按照规范的基数来计算,由地方支配,大大减少专项戴帽的机会。
通过这些改革,地方收入提高之后,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把地方发展的更加宜居,吸引更多人过来生活定居,进而增加消费,增加收人。
中国证券报:20世纪80年代价格改革立于潮头,但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还可以称其为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吗?
P8-P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