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应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65.53
6.7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苗苗,张迪,张鹏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7720319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944215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苗苗(1988-),女,汉族,籍贯河北深州。现为河北金融学院人文艺术教育教学部教师,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外文艺理论研究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曾主持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要参与多项省级教改课题,曾在《明清小说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历程 1
第一节 1978年以前:高等财经教育的调整与缓慢发展 3
一、 1949—1957年:教学改革和院系调整 3
二、 1958—1965年:教育规模大起大落 5
三、1966—1976年:十年挫折 6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财经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 7
一、 1977—1997年:全面恢复 7
二、1998年以来:蓬勃发展 9
三、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 12
四、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17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研究现状 29
第一节 新中国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31
一、从政治到思想政治教育 32
二、从思想政治工作到德育、学科德育 34
三、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 38
第二节 关于课程思政问题的研究综述 42
一、聚焦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育人功能 44
二、探讨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 51
三、研究比较他国类似的教育实践活动 60
四、研究述评 63
第三章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与问题辨析 67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与当代价值 69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69
二、课程思政的当代价值 73
第二节 科学把握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几个概念 77
一、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辨析 77
二、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的关系辨析 79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辨析 80
四、课程思政中教师作用的发挥与教学内容设计的关系辨析 82
第三节 新时代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大意义 85
一、巩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85
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87
三、回应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 89
第四章 当前课程思政在财经教育中的实践与现状分析 93
第一节 课程思政在财经教育中的部署与实践 95
一、党中央和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要求 95
二、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现状 98
第二节 课程思政工作在财经教育中推进取得的成效 104
一、课程思政工作推进的总体概况 104
二、课程思政工作的主要成效 106
第三节 财经教育中推进课程思政的主要困境110
一、在理念认知上有待进一步深化 111
二、在实施方案上有待进一步优化 112
三、在建设合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114
第五章 财经教育中课程思政综合实施与深化推进方案设计 117
第一节 不断强化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119
一、加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抓好统筹规划 120
二、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专项咨询委员会,做好科学设计 121
三、设立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办公室,强化项目实施 121
第二节 科学把握财经专业课程思政的工作原则 122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试点培育相结合 122
二、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123
三、坚持改革创新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124
四、坚持教师引领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124
第三节 持续明确财经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125
一、要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126
二、要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127
三、要在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127
四、要在引导学生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128
五、要在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129
六、要在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养上下功夫 130
第四节 积极打造“三位一体”的财经专业课程体系 132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 132
二、发挥通识课特色,将时代性与民族性有机结合 133
三、强化专业课育人导向,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134
第五节 不断优化财经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136
一、教材编写 136
二、教学设计 137
三、评价反馈 147
第六节 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50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 151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152
第七节 深入思考财经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规律 152
一、深化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识 153
二、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 153
三、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论攻关 154
四、以“大思政”理念引领财经应用高校课程改革 155
第六章 财经应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研究 159
第一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财务管理学课程为例 161
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整体设计 161
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与方法创新 163
第二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财政学课程为例166
一、财政学课程基本情况 166
二、财政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67
三、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170
第三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经济法为例 177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77
二、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改进路径 179
第四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182
一、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82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84
第五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西方经济学为例 188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88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91
参考文献 196后记 197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研究财经应用高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财经应用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财经应用人才。我们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和实践路径。本书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校财经应用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帮助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财经应用人才。
主编推荐
本书是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故事’思想赋能财经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出版物。
精彩内容
第四节 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金融学课程为例一、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金融学专业教学面对的是金融行业的未来从业人员,一方面应传授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中也需要承担德育的使命与责任。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众多高校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价值引领的方式仍然主要依赖于说教和课堂举例等方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长期下来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他们对于正确价值导向的认同感。
此外,课程思政中实践环节的缺失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德育元素。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认知层面的理解来接触思政元素,而没有亲身实践,他们就无法深刻理解正确价值导向在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健康运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课程思政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目前,针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制度文件已经面向各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金融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因此金融学专业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上有着独特的特质。金融学专业致力于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金融学专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将其与金融知识相结合。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金融工作中能够正确地处理利益关系,秉持正义和公平原则。
(三)缺乏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群内部具备普适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由于缺乏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群内部具备普适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导致金融学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师的主观意愿、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缺乏相关的实践指南和质量评价标准。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一)打造代表性课程群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应紧抓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既要紧抓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又要紧抓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紧贴行业发展现状、注重学生国际视野拓展的专业核心课程。从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托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思政的主旨内涵为依据,重塑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理念。
在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中,可以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金融业相关政策、金融市场稳定性、涉外金融活动、金融改革实践等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个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维度,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框架。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基石。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学生可以理解金融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实践中正确把握金融工作的方向。其次,个人职业道德是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注重诚信、公正、勤奋等职业道德,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社会责任是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应当认识到金融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家国情怀是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为国家金融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理念。学生应当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关注全球金融发展,关注国际金融合作。
综上所述,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应该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框架,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人才。
(二)多维融合,“德育”与“智育”并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专业能力”和“德育育人”的双主线原则,并将二者深度融合,共同贯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立足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学课程设计了一套专业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体系,并将“德育”与“智育”二者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具体来说,对包括教学大纲、习题、教学课件、音视频资料、教学案例、实操任务等在内的教学资源都重新进行设计和调整,以融入德育元素。在优化教学手段方面,再造教学流程,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价值引领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范式,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金融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以上努力,教师就能够成功地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政元素的同频共振。
(三)打造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范式首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提炼出金融学每门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目标相关的强支撑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与课程思政目标直接相关的知识点、理论框架或实践案例。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显性讲述的方式,明确强调和强化这些元素的价值引领属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它们与课程思政目标的紧密联系。其次,对于那些对课程思政目标支撑强度较低的教学环节,可以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案例和创新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隐性地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解某个专业知识点时,可以引入相关的思政理论或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触和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再次,课程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实操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践行思政元素。例如,在课程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社会责任、职业素养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亲身实践并体验思政目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最后,在课程思政教学结束后,师生可以共同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可以从课程思政主动性、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反思,并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学生则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成果,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客观评价和及时总结。这样的反思和评价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实施的方式、方法。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可以形成一种高效实施课程思政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够凸显和强化金融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又能够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从认知层引申到实践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目标。
(四)科学创新,完善多角度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审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及时反思改进薄弱环节对于提升德育育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和反思,了解自己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学生的角度看,审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金融学专业背景下正确的价值导向的主旨内涵,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需要科学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
(五)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在选定的代表性课程中,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融入机制。具体实施路径可以采取横向拓展式,即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如社会热点、历史文化、道德价值等。例如,在讲解金融市场时,可以融入社会责任、诚信等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取思政元素融入度高、知识能力目标与价值塑造功能协同性强、价值引领效果好、普适性强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形成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在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的基础上,这些案例可以以点带面,在其他财经类专业课程中推广,以提升财经类专业整体德育育人水平,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情怀、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构建双重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为了保障课程思政与金融学课程教学融合的实施成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双重目标考核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将对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效果与其在金融学课程上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旨在使学生获得金融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还能够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部分,除了设立专业目标,包括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标外,还应科学地设置德育教育目标,作为德育部分考核的依据,以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德育教育双重目标的实现。金融学课程德育教育应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会贯通。因此,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需要相辅相成,并且要充分考虑金融学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的科学融合。
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分组研讨、撰写报告及汇报展示等方式,根据学生对思政教育元素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进行评价。而结果性评价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来体现,但在考题设计方面需要注重金融学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的科学融合。建议采用开放式试题来考查学生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下,在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理解和实践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思政教育元素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进行双重评价与考核,可以有效保障课程思政与金融学教学融合的实效。这样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的金融学人才。
(七)提升德育技能,打造政治素养扎实的教师队伍要实现课程思政与金融学教学的紧密融合,提升金融学教师队伍的德育教育技能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加强金融学教师队伍的思政理论基础,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思政理论功底。这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思政理论培训和学习活动来实现。其次,高校还应该积极整合教师队伍,将思政理论教师、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班导师、金融行业专家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术交流、集体研讨的制度,让思政理论教师传授课程思政的经验和方法,辅导员和班导师分享学生的思想动态,金融学教师和金融行业专家分析和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金融学专业知识的讲授科学地融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教师间的协作与互补,促进课程思政与金融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团队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入金融学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