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8.06 5.5折 ¥ 6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雪敏,刘雪芹,顾歆豪
出版社安徽科技
ISBN978753378367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31220375
上书时间2024-10-14
自2013年“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1辑出版至今,已经8年过去了。这8年来,“营造技艺及其传承保护”已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课题研究、学术论坛高倍聚焦于此,表明了营造技艺的学术性和当代性价值。不惟如此,“营造”一词自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以来,重又为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和接受,成为人们了解传统建筑的一种新的视角,或可以说多了一把开启中国建筑文化之门的钥匙。
研究营造技艺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深化和拓展了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领域;二是丰富和充实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民间,向广大民众普及了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认知。正是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一些已有的认知也在逐渐深入和更新。比如真实性问题,每一种非遗都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存在,是一种生命过程,这是非遗原真性的核心内涵,即它是活着的生命体,而不是标本。这与物质形态的真实性有所不同,其真实与否是活态非遗真伪的判断标准。作为文物的一座建筑,我们关注的是物态本身,包括它的材料、造型等,可能还会延伸到它的建造历史,它甚至可以引导我们穿越到初建或改建时的那个年代;而作为非遗的技艺,建筑物只是一个符号,我们要揭示的是建造技艺延续至今所包含的人类文明和人类智慧,它在我们当今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们既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涓涓流淌,又体验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我们现在在古建筑物质形态保护方面,对原真性保护虽然原则上也强调使用原材料、原工具、原工艺进行修缮,然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和普及,传统技艺本身已然成为保持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必要条件和要素,成为被保护的直接对象。对技艺的非物质保护,首先就是强调其原真性需要得到保护,技艺的原真性就是有序传承的技术、做法、工艺、技巧。作为被保护对象,它们不应被随意改变。如同文物建筑不得被任意破坏或改动一样,作为非物质的载体,物质性的作品、成品、半成品、工具等都是展示技艺的要件,它们同时承载着识别技艺和展示技艺的功能,不应人为刻意掩盖或模糊技艺的真实呈现。所谓修饰一新、整旧如旧的做法,严格意义上说都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精选了能够展示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系统整理和记录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每个项目一个分册。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相关文化习俗、传承等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