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三朝国丈的弘雅大略)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9.14
3.3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灵犀|责编:刘冉
出版社北京燕山
ISBN978754024006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945718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灵犀 /80后,曾用笔名灵犀无翼、苏睦云。喜谈历史文化,因有金戈铁马,峥嵘岁月;喜读古典文学,因有红妆翠眉,锦瑟华年。历史言情小说《崇质宫词》曾获完美影视主办的“中国好故事”日奖。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君生我未生》,古言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短篇暖文《既然无法挽留,不如笑着放手》《随身听时代》。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乱世英豪出北塞
出身战俘的武将
一半是猛士,一半是潮男
单骑夺旗,镇守滏口
击败元颢党羽,再立新功
第二章 自古忠孝两难全
治理二郡,初显文治之才
傀儡皇帝与权臣的角力
故友重逢,奠定关陇集团的格局
远赴关中,忠义为先
第三章 胡马北风思故国
奇谋制敌,平定三荆
敌众我寡,无奈率众投梁
漫漫归国路,别人先行一步
侍奉旧主,绝无二心
第四章 立功赎罪在旧朝
收复恒农,攻克沙苑
子欲养而亲不待
据守金墉城,用尽全力
河桥之战后,保卫荆州
第五章 侧帽谁解独孤信
文治胜于武功,赐名为“信”
稠松岭平叛,加授太子太保
歪戴帽子,引领秦州时尚
邙山之战,西魏的噩梦
第六章 分破君愁柱国安
勇擒宇文仲和,拜大司马
移守河阳,是因为信任危机
河阳吊唁,亲诉哀苦
八大柱国与十二大将军
第七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
满门富贵,儿女皆全
僚佐之中多能人
忠于西魏,还是忠于宇文泰
招杨坚为婿,是最明智的决定
终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
被逼自尽,别有内情
缔造北周、隋唐霸业的后人们
附录
附录一 独孤信年谱
附录二 史籍中的相关记载
附录三 运用“侧帽”典故的诗词
内容摘要
独孤信是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这不仅体现在他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上。最重要的是他生了三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和隋文献后,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本书在评述传主独孤信的生平时,还介绍了西魏北周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状况。
主编推荐
独孤信牛就牛在他给他的三个女儿挑了三个好女婿,最后三个女儿都被尊为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皇帝的老丈人已是别人无法比的,“三朝国丈”更是少见,堪称历史记录牛的“老丈人”了……
精彩内容
文治胜于武功,赐名为“信”独孤如愿没有在三荆地区停留太久,大概在大统
六年的下半年,他接到了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的任命。宇文泰为何不让他在老地盘继续呆下去,这个原因不难明白。
独孤如愿虽然效忠于西魏,坚持不仕梁,但他毕竟打了败仗弃过城,回到长安不仅没被皇帝怪责,反而加了官,这在宇文泰看来,分明是元宝炬在有意袒护。试想,如果让独孤如愿在老地盘发展下去,将来万一他拥兵独大怎么办?
是的,在宇文泰看来,独孤如愿完全有那个实力。他不会忘记,独孤如愿入洛时,“颖、豫、襄、广、陈留之地,并相继款附”,郑伟、刘志、赵肃、韩雄、陈忻、魏玄等豪强都屁颠屁颠地跑去归附他。而且,当时独孤如愿在洛阳大修宫室的做法也很可疑,如果旧都真的修好了,独孤如愿有没有可能会趁着元宝炬拜祭园陵的机会,将自己的关系网,网到皇帝的头上呢?
宇文泰细思极恐。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他会在大统四年,趁着西魏再度失去洛阳的机会,将除柳虬等人之外的归附者,都分散至他处,比如,刘志被授为大丞相府墨曹参军;被独孤如愿赞为“洛阳遗彦”的裴诹之,先被元轨召为中从事,后被宇文泰任命为大行台仓曹郎中。
大统三年时,洛阳荒败至极,独孤如愿将本在阳城的柳虬,本在颍川的裴诹之,分别征召为行台郎中、都督府属,并掌文翰。时人评说这是“北府裴诹之,南省柳虬”。柳虬很有本事,也十分敬业。到了大统四年时,柳虬入朝奏事。对于宇文泰想留他任职的做法,柳虬却说要为母亲侍奉汤药。看来,此时的柳虬是宁愿不做官,也不想对不起独孤如愿。
宇文泰思来想去,越发觉得独孤如愿再在荆州待下去,很有可能会与西魏东境的赵肃、韩雄、陈忻、
魏玄等人形成军事联盟,所以,他必须给这棵大树挪个窝。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也作为独孤如愿的老友,宇文泰不希望将来两人关系恶化,而以独孤如愿的头脑,他也不会不明白,宇文泰的双重用心。既然对方要他挪个窝,那便换个窝好了。他也不相信,他离开了荆州便没法发展事业。
古往今来,真正的俊杰,无论身处何地何境都沉得住气,扬得起志。
陇右,是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是以往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三荆地区相比,一个在西魏以西,一
个在西魏东南边,与东魏接壤。
因为秦州属于朝廷后方,民族成分复杂,对于豪强跋扈、风化衰腐的现状,朝廷也有些鞭长莫及的感
觉,虽然数易刺史,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此外,当地官员也十分懦弱昏庸,对于上级下达的政令,基本上是哼哼哈哈,敷衍塞责的情况。何故?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魏太穷,他们的腰包太空。
最先,北魏官员是没有俸禄的。
作为从马背上起家的民族,战利品便是他们的俸禄。这叫做“班赐”。这个“多劳多得”的理,其实原也无可厚非,然而,几代之后,北魏政权已经稳固下来,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官员上哪儿养活一家上下,乃至跟他混饭的伙计呢?地方的豪强拥有不少荫户,有时候也会拿出一些来资助官员们。说起来,有点可怜。
这人一穷嘛,巧取豪夺、贪污受贿的事,怎么都少不了。反贪这事,不从根源抓起,是不见效的——即便不贪,至少也容易懈怠渎职,缺乏工作动力。
好在,太和八年(484年),孝文帝元宏进行改制,官员们每季都可以拿到俸禄。两魏分裂之后,它们各自的俸禄制度,史料里较为模糊,但是可以反推——东魏和西魏,后来先后被北齐和北周取代,这两国的制度,大多还是承前而来的。
这里只说一下西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