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2023)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75
3.8折
¥
3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责编:胡司棋//刘佳俊|译者:孙致礼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80844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1944606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晚年在爱达荷州的家中自杀身亡。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并凭借《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3年)及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人称“文坛硬汉”。他对美国文学及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目录
目录
内容摘要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
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
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侧。在返航的过程中,他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而在老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马诺林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
主编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闻体”小说创始人海明威,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精神的化身”。
★海明威凭借此书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奠定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大师地位
★海明威代表作之中的代表作,20世纪里程碑式的传奇之作
精彩内容
这时鱼兜了个圈子又回来了,既沉着又优美,只有那条大尾巴在摆动。老人竭尽全力去拽,想把它拉近些。一刹那间,那鱼朝他这边稍微转过来一点。随即它又伸直了身子,又打起转来。
“是我把它拉动的,”老人说,“那是我把它拉动的。”他又觉得头晕,但还是使出浑身力气拽住大鱼。是我把它拉动的,他想。也许这一次我能把它拉过来。拉呀,手,他想。站稳啦,腿。为我坚持下去,头。为我坚持下去。你从没晕倒过。这一次我要把它拽过来。
但是,还没等大鱼来到船边,他就使尽浑身力气,拼命去拉钓绳,那鱼转过来了一点,随即又摆正身子游开了。
“鱼啊,”老人说,“鱼啊,你横竖是死定了。难道你非得把我也弄死吗?”那样一来就会一事无成,他想。他嘴巴干得说不出话来,而眼下又够不到水。这次我一定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转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是行的。
转下一圈时,他几乎把它拽到身边了。可是那鱼又摆正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想把我给弄死啊,鱼,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我从没见过一个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更尊贵的家伙。来,把我弄死吧。我不在乎谁弄死谁。
你现在头脑糊涂了,他想。你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像男子汉那样懂得如何吃苦。要么像条鱼似的。
“清醒一下,脑袋,”他用几乎连自己都听不见的声音说,“清醒一下。”鱼又转了两圈,还是老样子。
我搞不懂,老人想。他每次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了。我搞不懂。不过我还要再试一 次。
他又试了一次,等把鱼拉得转过来时,他觉得自己真要垮了。那鱼摆正了身子,又慢慢地游开了,大尾巴还在空中摆来摆去。
我还要试一次,老人许诺说,尽管这时他的双手已经软弱无力,眼睛只能一闪一闪地看清东西。
他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原来如此,他想,还没开始动手,就觉得自己要垮了;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忍住一切疼痛,拿出剩余的力气和早已失去的自尊,用来对付那鱼的痛苦挣扎。鱼来到了他身边,侧着身子轻轻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外板。它开始打船边游过去,身子又长,又高,又宽,银光闪闪,还缀着紫色条纹,在水里显得看不到尽头。
老人放下钓绳,用脚踩住,尽可能高地举起鱼叉,随即使出全身力气,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把它一下扎进鱼腰上,就在那大胸鳍后面一点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跟老人的胸膛一般高。他感觉那铁叉扎下去了,便把身子靠在上面,让它扎得更深些,然后用全身的重量把它戳进去。
这时那鱼死到临头,倒变得活跃起来,从水里高高跃起,把它那超乎寻常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威力和美,全都显现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船中老人的头顶上。接着,它轰的一声掉进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老人觉得头晕,恶心,眼睛看不大清楚。不过他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那划破了皮的手中慢慢地滑下去,等他眼睛看得清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白色的肚皮翻到上面来。鱼叉柄斜插在鱼的肩部,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血染红了。起先这血黑乎乎的,就像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中的一块暗礁。接着就像云彩一样扩散开了。那鱼是银白色的,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流。
老人用他那一闪一闪的目光仔细看了看。接着他把鱼叉绳往船头的系缆桩上绕了两圈,然后把脑袋靠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他靠着船头的木板说,“我是个疲乏的老头。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得做苦役了。”眼下我得准备好套索和绳子,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尽管只有我们俩,即使把船灌满了水将它拉上来,再把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盛不下它。我得做好一切准备,然后把它拖过来,好好绑住,竖起桅杆,张起帆回家去。
他动手去拖鱼,想把它拖到船跟前,好用一根绳子从它鳃里穿过去,再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绑在船头上。我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富,他想。但是我倒不是为这想摸它。我想我刚才触到了它的心脏,他想。就在我第二次抓着鱼叉柄往里戳的时候。现在把它拉过来,牢牢地抓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尾巴,用另一根拴住它的腰,把它捆在小船上。
“动手干吧,老家伙,”他说,他喝了一小口水,“虽说战斗结束了,还有好多苦活要 干。”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又仔细地望望太阳。刚过中午不久,他想。贸易风刮起来了。现在这些钓绳都没用了。回家以后,我要跟孩子把它们接起来。
“来吧,鱼。”他说。可是鱼没有过来。它反倒躺在海里翻滚,老人只好把小船划到它跟前。
等他划到跟鱼并拢了,让鱼头靠着船头时,他真不敢相信它有这么大。他把鱼叉绳从系缆桩上解下来,打鱼鳃里穿进去,从嘴里拉出来,在它剑状的长上颚上绕一圈,又打另一边鳃里穿进去,再在嘴上绕一圈,把双股绳子打个结,拴在船头的系缆桩上。随后他割下一截绳子,走到船尾去套住鱼尾巴。鱼已经从原来紫银相间的颜色变成了银白色,身上的条纹显出了跟尾巴一样的淡紫色。这些条纹比伸开五指的人手还要宽些,它的眼睛看上去像潜望镜中的反射镜或宗教游行队伍中的圣徒一样冷漠。
“要杀死它只有这个办法。”老人说。喝了水以后,他觉得好些了,他知道他不会垮掉,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看样子它有一千五百多磅,他想。也许还重得多。要是收拾好了还有三分之二的分量,卖三毛钱一磅,那该赚多少钱啊?
“我需要有支铅笔来算一算,”他说,“我的头脑还不是那么清楚。不过我想了不起的迪马乔今天会为我骄傲的。我没有长骨刺。不过双手和脊背可痛得厉害。”不知道骨刺是怎么回事,他想。也许我们长了骨刺也不知道。
他把鱼拴在船头、船尾和中间的坐板上。
媒体评论
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接近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张爱玲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王小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