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中华文化丛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02
3.0折
¥
17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关永礼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ISBN9787550003705
出版时间201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7元
货号2392615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言
发展历程
武术的起源:生产与劳动
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
持久不衰的赓续传承
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武器流衍
十八般武艺
刀、枪、剑、戟、棍
擂台风云
武林掇英
少林拳
武当拳
太极拳
峨眉拳
南拳
形意拳
八卦拳
武术与文化
武术与武德
武术与养生
武术典籍举要
武术与文学
武术与电影
内容摘要
这本《中国功夫》(作者关永礼)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中国功夫》包括了武术的起源:生产与劳动;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持久不衰的赓续传承;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棍等内容。
精彩内容
中国武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武文化,在持器和徒手两类技击武术中,持器类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不同武术器械的功夫与技能,对武将中的武艺高强者常用“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来形容。有关十八种兵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一般是指刀、枪、剑、戟、
棍、斧、钺、鞭、锏、锤、叉、钯、镐(挝)、铲、弓、弩、矛等。这些武器有长有短,有单有双,有近有远,有明有暗,有硬有软,打、杀、击、
射、挡各式器械齐备,可谓形式多样。随着时代的演进,许多器型几经变化,有的已经消亡。
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奠如三国时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后世称为关刀
。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关羽使用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跨日行千里的赤兔马,温酒斩华雄,白马坡前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其神勇无敌、威震华夏的故事深入人心。关羽单刀赴会被关汉卿编写成元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历代王朝对关羽屡加褒封,以其“忠孝节义”教化臣民,奉之为“武圣”,武庙遍天下。道教更奉之为关圣帝君,将其神化。民间有“关老爷磨刀捉妖”的传说。京剧就有一出红净戏《青石山》,表演关羽擒拿青石山下惑乱世人的九尾狐的故事。在民间,关羽一手持刀、一手捋髯的形象几乎成了“关老爷”的标准像。
《水浒传》中有个青面兽杨志卖刀的故事。杨志有一口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的家传宝刀,因遭变故,他被迫将珍爱的宝刀出卖。
清末大刀王五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王五原名王正谊(公元1854~1900年),河北沧州人。他出身世代习武之家,从师学艺,拳法精熟,擅使大刀
,名震江湖,人称“大刀王五”。后来他在北京开设“源顺”镖局,广交武林英杰,与著名维新派人物谭嗣同结交,成为谭嗣同的武术老师,授以刀法。戊戌政变前,王五赶到谭嗣同的住所,准备保护他逃离。谭嗣同已下定必死决心,反劝王五赶快离开,免被牵连。谭嗣同被捕下狱后,王五曾筹划劫法场,后因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未经审判而被西太后下令迅速处死而未果。后来,王五在协助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时被杀害。
枪,在诸多兵器中有“百器之王”的地位,别名“肩二”,又称“一
丈威”,是武术长器械之一,以拦、拿、扎的枪法为主,辅以各种步法、
身法,运动起来翻转自如,步法轻灵,灵活多变,势如游龙,有“抢扎一
条线”、“去如箭,来如线,枪如游龙”等说法。由于活动范围大,要做到“开步如风,偷步如钉”。练习枪法可增加臂力、腰力和握力,素为武术家所重,是十八般兵器中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种。
三国时张飞的丈八蛇矛颇为有名,《三国演义》中描写他手执丈八蛇矛,叱咤风云,驰骋战阵,神勇异常。戏词中形容他使枪(矛)的厉害:“丈八蛇矛贯取咽喉。”因张飞被封桓侯,以至后世有“桓侯枪”枪法传世。
桓侯枪,又称老八枪、三十六枪。相传张飞托梦将其枪法传与他的一
个禹姓外甥,禹家将张飞的枪法家传世继,历时千年不衰。清代河南汜水人苌乃周从禹让处学得张飞枪法,枪技出众,在乾隆朝夺得武考第三名,人称“苌三”。后来苌乃周又将苌家枪法传与高足柴如桂,柴如挂号称“枪法无敌”。
宋代,民间枪术已有派别之分。《水浒传》中描写了金枪手徐宁以钩镰枪大破连环马。而杨家“梨花枪”更是享有盛誉。南宋时山东潍州女杰杨四娘善杨家枪法。因杨家枪舞动时如梨花摇曳,又称梨花枪。她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而驰骋大江南北。
到了明代,武术家更重枪法,枪被尊为“艺中之王”。明代名将戚继光对杨家梨花枪备加推崇,并对其枪法纠偏补弊,加以发展变化,广泛用于军事训练,在抗击倭寇侵扰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剑,素有“百刃之君”之誉,别称“三尺”。汉高祖刘邦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作为短兵器,剑以劈、刺、点、崩、撩、挂等多种剑法进行搏击,配以各种步法、腿法构成套路,手腕灵活,身法敏捷多变,姿态潇洒优美,具有刚柔相济、吞吐自如、气势连贯等特点,有‘‘刀如猛虎,剑似飞凤”之喻。
中国古代有佩剑之风,上层社会的贵族士人以佩剑作为身份地位的一
种标志。春秋时,吴越两国的铸剑术十分发达,著名的铸剑师有干将、奠邪。相传这对夫妇冶炼铸造的剑锋利无比,受到世人青睐。《搜神记》中曾记录了一则有关干将、奠邪为楚王铸剑被杀的故事。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柄越王勾践剑,此剑通长55,7N米,柄长8,4N米,身宽4,6厘米,剑身满饰菱形纹,剑格两面以蓝色琉璃镶嵌花纹。剑身靠近剑格处镌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八字鸟篆铭文。这柄制作精良的剑跨越两千余年,保存完好,锋锷依然犀利,堪称绝世珍品。
唐代有尚武任侠之风,唐诗中多有摹写剑客、舞剑之作。盛唐大诗人李白雅好剑术,他仗剑远游,心雄万夫,曾在长安市上手刃数人。贾岛的《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寥寥二十个字,一个仗剑行侠的形象跃然纸上。最著名的是大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记述了唐代开元盛世时著名女舞蹈家公孙大娘与其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表演时观者如堵的盛况,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其飒爽英姿。p15-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