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5.98 3.8折 ¥ 42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南帆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7101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1438972
上书时间2024-10-14
编者导言
李松睿
近年来,有关文学理论是否离文学过于遥远的话题,不断引起学术界的争论。所谓文学理论偏离文学,一方面是指当下的文学理论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文学身上移开,开始涉足影视、游戏、网络等更加宽泛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是指文学理论不再关心审美问题,且表达形式往往晦涩、枯燥,缺乏美感,使得对文学的讨论,筑起了一道用专业知识垒成的高墙,将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拒之门外。关于前者,虽然不断有“怀旧”的研究者对此哀叹不已,但人们大多已经承认文学这一艺术形式早已丧失了曾经的中心地位,文学理论必须关注那些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关于后者,则会有更多的人提出抗议,断言研究文学不应该丧失审美追求,甚至有些的研究者认为,高深的理论、晦涩的语言不过是一出“空城计”,它所掩饰的,是作者对研究对象缺乏真正的体认,单纯用《浮士德》中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并不足以供操持着佶屈聱牙的语句的研究者自证清白。
我们必须承认,伴随着文学研究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作家、作品,那种将文学研究视为“灵魂在伟大杰作中间的奇遇”1的审美批评,已经与当代学人的治学理路发生了龃龉。然而,晦涩、枯燥的文学研究还是多少令人感到有些遗憾,是否有一种理论研究的范式,能够兼顾思考的深度与文字的优美呢?在这一点上,南帆的相关研究无疑做出了表率。
读者眼前的这本论文集《半径与视角》,收入了南帆近年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三篇论文,分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文化症候》《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乡村形象谱系》《文学虚构类型:现实主义、欲望与乌托邦》。南帆研究的一大特点,是对概念、理论的适用范围有着极为清醒的自觉,能够把握某个概念在哪些语境下极为有效,又在哪些情况下变得缺乏解释力。这就使得他对文学现象或文艺理论的研究,总能在貌似顺滑、自洽的话语运作中,发现自相矛盾和裂隙之处,从而窥破话语运作的秘密。例如,在《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文化症候》一文里,南帆指出在左翼批评话语中,“小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极为可疑,总是与个人主义、散漫、落后、精英趣味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对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革命事业的威胁,因而必须将其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书写中清除出去。然而,在文学史上,有关小资产阶级的书写却总是在左翼批评的高压下反复出现,茹志鹃《百合花》中战地通讯员枪口上插着的野花,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林震随身携带着的小说《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宗璞《红豆》里女革命者始终无法忘怀的那颗红豆,都显影了小资产阶级形象在文学中的顽强生命力。由左翼文学批评与文学实践之间的裂隙出发,南帆进一步分析了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阶级话语与启蒙话语之间的冲突,从而深化了对小资产阶级文学形象的理解。这种研究方式能够促使人们反思那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引发新的思考。
与对理论思考的深入、细致相比,南帆论文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地方,是其表达方式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他的笔下,理论的思考和对问题的分析并不仅仅依靠逻辑的推演,生动、有趣的意象往往在叙述和论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辩论,本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常识,但南帆在谈及这一论争时,其表达是:“真知灼见与意气之争同在,理论思辨与揶揄讥诮共存。创造社成员勇猛地向鲁迅、茅盾掷出了挑战的白手套,鲁迅、茅盾的还击辛辣而犀利。”在这里,南帆仅仅依靠“挑战的白手套”,就让这场实际上并未产生太多理论成果的枯燥争论变得生动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谈到虚构的文学叙述必须吻合读者对于作品的预期才能变得可信时,南帆更是以一段形象的叙述代替了理论的分析:“阅读《西游记》的时候,人们毫无戒心地接受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相信这只猴子可以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或者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然而,如果孙悟空含情脉脉地爱上了白骨精,严重怀疑即刻浮现—尽管常识证明,前一个事实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后一个事实,但是,虚构叙事的内在逻辑支持相反的判断。”如果纯粹在理论上分析读者预期对于文学虚构可信性的影响,恐怕要花费较大的篇幅,但南帆在这里使用孙悟空爱上白骨精的例子,一下子把相关问题阐释清楚,且令人忍俊不禁,堪称绝妙。
南帆将这本论文集命名为《半径与视角》。结合南帆的研究特点,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半径”指的是他对理论、概念的适用范围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能够有效把握话语的运作逻辑及内在矛盾,获得对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的独特解读;而所谓“视角”则是指他能用生动、有趣的意象进行理论思考,因而形成异于常规的视角。正是在独特的“半径”与“视角”下,南帆的论文中充满令人颇受启发的“金句”,使得理论探索也能够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创造出一种深入探索文学理论,同时在表达上具有较强文学性的独特论文体式。
本册收入南帆在《文艺研究》发表的论文《文学虚构类型:现实主义、欲望与乌托邦》《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乡村形象谱系》以及《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文化症候》。从文艺理论的视阈出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颇具启发性。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生于福州。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集文学评论家、学者、散文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散文集《辛亥年的枪声》获第四界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杂文奖)、理沦著作《五种形象》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长篇散文《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获第三幅华语文学传媒火奖(散文家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