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摄影史·界上观/我和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个人的摄影史·界上观/我和他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86.63 5.2折 16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琴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791134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31437460

上书时间2024-10-14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979年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大众摄影》编辑部;1993年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兼《大众摄影》杂志主编;2003年任《大众摄影》杂志社主编;2008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2012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2022年退休。
1995年主编的《我要上学——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主编的《大众摄影》杂志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当选“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6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21年主编的《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全三卷)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目录

003 个人史 家国事 李前光
018 先结婚后恋爱
020 “小编”时光
024 每个生命都会遇见的悲喜
027 第一次创作
030 隔空采访
033 初步业界之80 年代
036 曾经的“求索”
039 人物专访
045 身边师长
048 第一次出访
051 90 年代的风云际会
056 初恋(练) 1983—1993
他062 终于盼来“永久牌” | 佟树珩
065 相识于80 年代 | 李媚
069 红门故事 | 于德水
073 摄影人生,设计人生 | 邵柏林
076 她看到了“与众不同” | 曾家杰
079 记了一辈子的采访 | 陈扬坤
081 引人注目的姑娘 | 侯贺良
083 一“展”激起千层浪 | 郑大为
086 80 平米展厅 | 凌飞
090 走过曾经 | 胡武功
092 三个“一” | 杨大洲
096 帮我挂作品的“大肚子”姑娘 | 李培林
098 人生第一个摄影奖 | 奚志农
101 “隐形”编辑 | 朱宪民
104 无问西东 | 陈勇鹏
106 一本书的由来 | 丁遵新
109 上海一日 | 孙家斌
113 搭 档 | 吴常云
1983—1993

1993—2008
120 “我是团长我的团”
126 梦入“东方之珠”
131 错把狮子当老虎
133 一个人的专题
136 报刊也交流
139 第一场官司
141 逆势而上之博览会
144 酒香也怕巷子深
147 开门办刊
150 双黄蛋
152 一起去科隆
156 动静不由我
158 天上掉馅饼
161 无意策展
165 往事揪心
169 个展办进大会堂
173 “战上海”
177 变 脸
181 三天办一个展览
184 大众总动员
188 休 会
191 牛年大礼
196 兜兜转转摄影圈| 刘榜
199 一起“创业”的日子| 任一权
201 共事20 年| 王大莉
205 边缘任务| 陈仲元
207 “职业反方”与“自奋蹄”| 闻丹青
211 3 年100 城| 姜路娜
214 不要忘记“大众”二字| 茹遂初
217 高主编| 杨浪
219 简短到位,不啰嗦| 梁达明
222 阳光灿烂的日子| 解海龙
225 一语惊醒梦中人| 骆飞
229 一直鼓励我前行| 张国通
232 伯 乐| 胡杨
234 从“自由人”到“组织者”| 李学亮
237 我们不是“一般人”| 卞永平
239 摄影背心BCL | 包承立
242 美能达α-7 | 张国泉
244 在摄影界打“感情牌”| 王川
247 “大画幅”带来的连锁反应| 冯建国
250 高山流水 琴歌影赋| 张国田
252 口头协议也是协议| 石广智
256 她和她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冯学敏
259 影响人生的决定性瞬间| 宋刚明
262 运河情怀| 汤德胜
265 铁路摄影人有了“家”| 原瑞伦

1993—2008
272 邯郸学步新时光
275 螺丝壳里做道场
279 首任新闻发言人
283 一波三折联谊会
287 乔迁新居
290 志愿者在行动
294 一直在模仿
297 编辑充任摄影家
303 心有千千结
306 七赴西藏
310 险些“下岗”
312 小蜱虫 大能量
315 培训也跨界
318 携手“天鹅之城”
322 九任金像奖评委
328 众口难调话“国展”
334 抗击“新冠”,从正月初二开始
339 定制口罩
342 “简老”不老
347 有一种病叫“自恋”
351 最后一班岗!
357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08—2021
362 “呲”进新世界的门 | 许华飞
365 1+1>2 | 许志强
369 法律与摄影的相遇 | 梁勤
371 第一次接触 | 崔小曼
374 有些惊喜总是不期而遇 | 陈大志
378 扬帆远航 | 杨勇
381 忆往昔 | 李洁军
384 由“偏见”到“想见” | 钟维兴
388 摄影小镇这台戏 | 徐艳娟
391 从“小另类”到“小清新” | 王新妹
394 越熟越狠 | 孙振军
398 红星照我去战斗 | 李泛
402 “我的摄影我的团” | 尤良怀
404 西沙纪行 | 程斌
407 交稿,请审阅 | 吴砚华
409 独一无二的合作 | 车万坤
413 沙飞摄影周 | 张志旺
416 中国摄协迎来“数字化” | 杨树
418 那个和我一天进摄影界的女子 | 陈小波

2008—2021
424 墨影映实
箐口村2015 / 墨醉达坝2015 / 雪之松2015
约塞米蒂公园2016 / 江孜古堡2016 / 圣托里尼 2018
新农村2018 / 民居2019 / 香江夜色2018
442 光影写真
社火1992 / 樱花树下的女孩2001
古格王朝夕照2001 /
理塘的女孩2005 / 海韵2009
担起的生活2011 / 赶集归来2015 / 激情蓝调2016
草原人家2016 /“疫”样生活2020
回家路上2020
后 记
466 三十八年过去
影之

内容摘要
作者高琴历任《大众摄影》杂志编辑、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一个人的摄影史》是她38年来对摄影执着与热爱的见证。本书分为“界上观”与“我和他”两册,以影响业界的摄影人物、摄影事件和作者的所思所感,印证着中国摄影在改革开放年代所呈现的样貌。通过作者谈论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事件,向读者传达了摄影在一个时代的发展。
“界上观”梳理了她在业界38年间所撰写的文稿,有关人、事、感三个部分。
人,是多年采访的摄影人,他们各有成就、各有特色,值得学习与借鉴;事,包括30多年间报道的业界大事小事,它们是摄影历史的组成部分;感,则是以随笔杂谈的方式,表达一己之见。这些文本,是一代摄影人的共同记忆,也将成为摄影历史长河中的吉光片羽。
“我与他”以作者之“我”与62位业界好友“他”的叙述构成,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业界风华,作为这段摄影历史生动而有趣的注脚。

主编推荐
界上观
38年时光流转,1个人,31位采访的摄影家,24件报道的大事小事,86篇关注热点亮点的感言随笔……承载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点滴记忆。

我与他
38载岁月风华,1个我,62个他,118个鲜活的人生故事,映现着时代的摄影样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摄影历史的特别注脚。

精彩内容
知王达军其人,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当时我对其了解甚少。印象深刻的是90年代初的两件事:一是第十六届全国影展,他的一组《大地系列》西部风光作品获得金奖,作品苍茫雄浑、饱满铿锵的气韵,与青山秀水、云蒸霞蔚的经典风景大相径庭;二是轰动全国的“三军”西部万里行,历时半年多,行程7万多公里,足迹遍及边防哨所,其勇可鉴,其情可叹。
识王达军其人,缘于新千年《大众摄影》杂志组织的一次“走进阿里”之旅,我们有了一次长达十余天深入西藏的同甘共苦经历。虽然此行没有早年赴藏所满怀的“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但车抛锚、人迷路、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却是家常便饭。最甚者,此行步履维艰,补给车司机阑尾炎发作,抛下一团人员;4辆吉普车损剩3辆,还撑着
上了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珠峰大本营。作为摄影指导的达军,一路吃苦受累在前,但只要发现景致,便抛却一切。我常纳闷何情何景何至于如此“谋杀菲林”?他却已明白: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家就是在如此“谋杀菲林”中成长并成功的。
我与达军还一同随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出访过蒙古国。也许是路途遥远时间有限,不便安排前往更具异国特色的地域,我们一行4人颠簸半天竟落在一处荒山秃岭的旅游景点。达军想就此打道回府,还装出腰颠坏了不能再走的架势。出趟国不容易,他却觉得拍不到片子是浪费时间。以至于当我们到该国某著名寺院时,由于只允许一人拍摄,大家赶紧把机会让给他,因为他正关注一个宗教选题。他倒真不谦让,径自而去!
20余载相识的时光不算短暂,但对一个人全方位的认识或理解并不在时间长短;摄影圈的范围也非常有限,时常会听到许多朋友们的动态或行踪,也在不断丰富着一个人的内涵与外延。
前些时候听说业界之“三军”—袁学军、王达军、王建军,要被作为一个时期的特殊案例进行研究。心下甚喜!时光荏苒,自改革开放至今30余载,摄影人摄影事,摄影之发展之交融,真的值得有识之士去剖析去梳理。让流淌着奔腾着的影像之河,在每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够被标识出或险滩或胜境;在每一处摄影人驻足沉思过的两岸,能够被规整出不同的风景。“三军”之于摄影,是一个个传奇的生命故事;“三军”千里之行功在坚持
记王达军118大地系列(组照之一)1989年王达军摄之于摄影史,也将留下他们对影像的钟情与探究。
对我而言,真是难得与“三军”皆有缘。20世纪80年代我就采访过学军,记得文之标题是“获奖专业户”—学军得奖之功力可谓首屈一指,但因了“是非”之事的蹉跎,此文未曾面世。十余年后再写学军,有感于他屡战屡胜的非常经历与业绩,文章名为“踩着时代的节拍”。建军,是“三军”之小弟,为人热情,长于拓展,乐于分享。我们的阿里之行,困顿之际与他意外相遇,他的东风卡车也成了我们的补给车。
在他的辰星工作室,我们有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关于他从部队到地方的那次重要转折,关注他如何拓展摄影旅游之路……时至今日,我们已然读到,他用十余年的时间演绎的这场在天地之间开辟课堂,借风光之力推动影像大众化的独特篇章。
“三军”之达军,似如其名,有通达之境。
当年,一位才情洋溢的文艺青年,却因了哥哥一台相机的“误导”走上了职业摄影的道路。尽管他的生命本来充满着更多的可能,但他心无旁骛,抛下了他原本的专长—器乐演奏,20余年间奔波于千里川藏线,拍摄部队火热而艰苦的生活,感受西部广袤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