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内陆/月光之爱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内陆/月光之爱书系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4.37 5.1折 2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韵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56544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457543

上书时间2024-10-14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蒋韵,女,1954年3月生于太原。1981年毕业于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红殇》、《我的内陆》以及小说集《现场逃逸》、《失传的游戏》、《完美的旅行》和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等。曾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赵树理文学奖等,作品曾被翻译为英、法等文字出版。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胜利逃亡

第二章 马路天使

第三章 驿站

第四章 伤心街巷

第五章 \"花园\"里的情和爱

第六章 沉默与辉煌

第七章 艳歌

后记 在哪里和你相遇

内容摘要
 《我的内陆》(作者蒋韵)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系列,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最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
该书为“月光之爱”书系之一,是蒋韵著名代表作,曾获得台湾尔雅书城畅销书称号。
1966年,作者12岁,目睹了一场社会性的革命掀起万丈波澜。于是我们知道了T城有叫林萍、程美、老蒙娜、冀晓兰、陈枝等等,——纯洁无邪,命运神奇而跌宕的少女的存在。
无论社会怎样喧嚷、凌乱、颠覆,爱情依然是小城故事永恒的主题。
这座北方著名的历史名城里,在主人公短暂同时也是漫长的少女成长史中,出现了他们:用生命捍卫尊严的白娘子,十二岁就去越南参战的少女林萍,“马路天使”一点红和早熟的少女鱼,失去家园的陆涛、吴光和老蒙娜,被逐出去的城市女儿冀晓兰。现代城市中苦涩的爱情;太原城的解放,一座城市的新生……阅读《我的内陆》的过程就是疼痛的过程。一次次阵痛,是荒诞年代对人精神的放逐,也是对生命个体、生命形态的抑制和限定。

精彩内容
 1966年,从夏天开始,我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管束自由自在的野孩子。
生活全改变了,好像是世界的末日,又好像是古往今来最盛大的狂欢节,这要看你属于什么颜色,红色还是黑色。
我家是黑色的,我想忘记这事实,于是我就逃到了街头。我对自己说,就当你是个孤儿好了。这样一来家里发生的那些倒霉的事情好像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到处游逛,看着热闹,有一天,我看见我同学的父亲戴着一只高高的痰盂游街,那样子真滑稽可笑。我觉得挺解气,因为那男同学平时总是欺负我,还用弹弓打破过我的头。我兴冲冲跟着人群,跑前跑后,快活得不得了。可是渐渐地我放慢了脚步,停下来。我眼前出现了另一个同样倒霉同样屈辱的形象,那是父亲。泪水一下子涌上来,我想,要
是我真是个孤儿该多好啊。
有一次路过一条小街,看见院子里在开批斗会。桌子上面摞桌子,叠罗汉似的,上面颤颤巍巍站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三寸金莲似的小脚踩在摇摇欲坠的桌子筑成的宝塔尖上,浑身哆嗦。我一下子掉转了头,心里一阵颤抖,那一瞬间我以为站在那宝塔尖上的是我的祖母。就是那一
天,我下决心要离开我们这城市,我东撞西撞,来到了铁道旁。我像电影上演的那样沿着铁轨走了很远。后来我走累了,太阳也要下山了,眼前的铁轨,像明亮辉煌的金蛇一样无声游动,我忽然害怕了。我想你有扒火车讨饭偷东西骗人做小流浪儿的勇气吗?一列火车呼啸着从我身旁驰过,煤烟迷了我的眼,还有什么东西“嗖”地打在我脸上,是从窗口飞出的一截苹果皮。清凉而湿润的苹果皮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和平的日子。列车驰过去了,看不见了。我掉转头,朝来的方向,朝我们城市的方向,朝我深深痛恨的地方,走去。那是我的家,我的城,我的厄运,我逃不掉。
现在想起来,那也许是我真正走进这城市的一个机会,走进它深藏不露的身体和内心。但是我错过了,我在危难的时刻和一个城市失之交臂。
我一向认识的城市,光明、单纯、来历清楚,具有“新世界”的意味,是时代的产儿。听听那些名字:五一广场、人民电影院、红旗剧场、解放大楼、青年路,这就是我生活的边界也是我辨认这座城市的坐标和灯塔。这样一些名字,切断了一个孩子通往城市深处的道路。也有一些中性的地名,比如,大南门、并州路,还有,上马街,其中有了时间的味道和可疑的气息,但是一个生活在伟大时代宣传画中的孩子,还远远没有到达感
受时间之美的年龄和年代。
还有想当然的误解,比如,我们城市最著名的那条大街--迎泽街,还有因为坐落在这著名的街上而被命名的迎泽宾馆、迎泽公园,一直被我想当然地理解成--迎接毛泽东的意思,或者是迎接他的恩泽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它是因为古城门迎泽门而得名。)这太简单了。因为我们从小就知道,迎泽大街、迎泽宾馆、还有迎泽公园,这都是新中国的产物和成就,是新中国带给我们人民的恩情。在旧社会,到哪里去找这样宽阔的、光明耀眼的、在节日供鲜花和彩车通过的、简直可与骄傲的长安大街媲美的大街?而迎泽公园,当年不过是一个烂泥塘和一片荒凉的野坟场,我们年轻的父母当年都参与了把它改造成一个公园的义务劳动。他们唱着歌颂新中国的歌儿,快乐地抛洒汗水,把掘出来的一根根无名无姓的白骨意气风发嘎吧嘎吧踩在脚底。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迎泽宾馆。它由两座建筑物组成,它们分别被称为东楼和西楼。西楼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八角楼,以形状得名。东西两楼
相互依恃,如亲人般你呼我应。在我小的时候,情况可不是这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楼,也就是八角楼只是一个废墟样的建筑工地。钢筋和混凝土浇铸出的地基高出地面不过一两米。无论从近处还是远处,完全看不出它未来辉煌的形状。有许多年,它荒芜着,沉寂着,以一个丑陋的不负责任的废墟形象伴随着我们这些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它使我们完美的迎泽大街有了某种残缺。大人们告诉我们,这就是苏修背信弃义的结果。
原来这八角楼是苏联专家帮我们设计帮我们施工的。可刚刚打下地基,中苏关系就彻底破裂了。苏联专家在某一天早晨带着他们的图纸悄然而去,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啃不动的“半截子工程”。它荒废在那里,风吹雨淋,渐渐被荒草掩盖,做了蟋蟀和老鼠的家园。后来,大约在七十年代初期,在中苏最为交恶的时刻,我们的城市拉开了“大会战”的序幕。(有一
天,我十五岁的女儿问我什么叫大会战?这真使我有沧海桑田之感。)若干天之后,我们的八角楼终于拔地而起。那时,它是我们城市最高层的建筑,它也一度代表了我们这个城市新建筑的顶峰。最重要的,就是,它是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这就是迎泽大街。它横贯了我们整个城市,连接了东西两山,(感觉上是这样。)在我童年时,站在我们的五一广场上,东山和西山是那样清晰,看上去离我们很近,它使我产生错觉,以为我随时可以去那里玩上一圈。
现在我闭上眼睛,还能回到那样的时光之中:天很蓝,白云很柔软。没有那些碍眼的丑陋的高层建筑阻挡我们眺望的视线。这是唯一、唯一温情的时刻,让我硬不起心肠说这个城市的坏话。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