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余遗穗(凤凰树下随笔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5.84
5.5折
¥
2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日根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50298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2897417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耕余遗穗(凤凰树下随笔集)》是王日根老师在历史学领域勤恳耕作之余采撷的漫笔闲谈,书名“耕余遗穗”即由此而来。《耕余遗穗(凤凰树下随笔集)》分为《千百年眼》、《域外鉴华》、《师友庇蔽》和《啜茗索馨》四个部分,收录作者发表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专题研究”、“海外生活”、“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共选取74篇,刊载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3年,内容涉及王老师的读书手札、访学游记、乡土人情,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反思与品评。
作者简介
王日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曾赴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亚洲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作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入选新世纪人才工程,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学。正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个人专著有《中国会馆史》、《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民营教育的历史观照》、《中国科举考试与社会影响》等。
目录
千百年眼
大哉,孔子
秦王朝焚书的有限性
陈涉起事的负面影响
汉武帝树立大国形象策略的反思
朱元璋:纵横于“复古”与“开新”之间
光绪帝的悲剧人生
费正清眼中的中国知识人
历史上的干政乱象举隅
晚明为何政治腐败却文化繁荣
“谶纬”杂说
“礼”、“兼并”与“奢靡”小议
闽文化:由“处边缘”而“主中国”
居住在文化的空间里——走进福建土楼
明代以来的厦门军事与经济
明清福建沿海“做客回”现象探析
历史变迁中的泰州文化
上海发展史中的地域文化性格
域外鉴华
菲华社会文化脉动浅识
菲华社团的回顾与前瞻片拾
菲华社会神庙兴盛的社团背景
菲华社会商业与文化事业的互动求疵
菲华社会名利观一瞥
菲华社会择业观一瞥
从菲华融合看菲民族精神
侨领与菲华社会走向
继续用“心”经营华文教育
以中华文化灵魂振兴菲华教育
观“走向新世纪”随想
与美国教授一起爬山
在美国过感恩节
圣诞节来到旧金山
圣地亚哥港之旅
圣地亚哥的“日出而作”
High Park公园游记
体验多伦多的龙舟节
体验温莎之韵
师友庇蔽
恩师傅衣凌逝世十周年祭
傅门昌大——写在傅衣凌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严父与智者——贺杨国桢教授从事史学研究五十周年
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追随嘉庚精神
与庄启明先生的一段交往
“愚者”创造历史——读《中正五年》有感
情如锦丝润我行
Outlet购物之旅
情满中央岛
啜茗索馨
“明道”与“救世”
呼唤专家之学
谈中华文化的多层次性
中华文化建设的咏者、歌者、和者
文化优劣与民族平等
民族性的延存与泯灭琐议
慎言“文化”
常想“文化”
文化多元与中华一统
世界上并非只有美国
中国观种种
融合的真谛
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
女性蕴含着无限创造潜力
女性的解放寓于事业的成功之中
从历史传承看新商业文明 核心理念依然是“诚信”
童年的时尚
厦门是父亲心中的圣地
今昔
我的血脉之所系
家乡的桥
一本书一个故事
社会进步及其限度的镜子
自我的追寻
从“拖鞋文化”到
贫筜湖的个性
眼镜的重生
后记
内容摘要
《耕余遗穗(凤凰树下随笔集)》是王日根老师在历史学领域勤恳耕作之余采撷的漫笔闲谈,书名“耕余遗穗”即由此而来。《耕余遗穗(凤凰树下随笔集)》分为《千百年眼》、《域外鉴华》、《师友庇蔽》和《啜茗索馨》四个部分,收录作者发表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专题研究”、“海外生活”、
“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
活杂感等。共选取74篇,刊载的时间跨度为1995—2013年,内容涉及王老师的读书手札、访学游记、乡土人情,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反思与品评。
精彩内容
大哉,孔子小时候生活在“批林批孔”的氛围里,却一直不能接受孔子是“坏人”的观念。因为我奶奶早已给我灌输了孔子是圣人的思想,说文字是孔子发明的,珠算是孔子发明的,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尽管读了历史后知道有些不一定真实,但我却对孔子的圣人身份笃信不疑。
一般而言,社会的进步是以新思想不断取代旧思想为标志的,但是并不一定以“新”面貌呈现的东西都是应该肯定的,而且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
有“反文化”的逆流出现,正像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所说:历史是诸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要保持社会的进步,不能仅仅求新,而且更应求实、求真。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更应该倍加珍惜,何况今日的世界,彼此都在经济的竞争之外,更强调文化的竞争,更注重自己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孔子生活在由春秋到战国的过渡进程中,当时或合纵,或连横,敌我阵营不断发生着眼花缭乱的变化,礼义遭遇陵夷,崇计尚策,一定程度上成了、
投机者的乐园。这时孔子提倡复周礼,实是出于重建社会秩序的愿望。后代却有人将之解读为欲开历史的倒车,这实在是大谬其趣。
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这本身就是面对社会纷乱,学者们力求正本清源而做的努力。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正是这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周代借鉴了殷夏的治理经验,实现“文治”,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
孔子首先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千余首诗中分《风》、《雅》、《颂》加以选编,精选出三百零五首,谱曲加以演奏,力求与古代《韶》、《武》、《雅》、《颂》的精神相符合,这样礼乐便得以彰显。孔子希望这项工作能达到“以备王道,成六艺”的效果。
事实显示,孔子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谓“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在教育时坚持“学问、德行、
忠诚、道义”并重,摒弃臆测、武断、固执和自以为是等痼疾,对于斋戒、战事和疾病均应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孔子强调在尊重天命和仁德的前提下言利。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举一反三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日常为人处事方面,孔子坚持谦恭的态度,对于乡党,显得特别的温良恭敬,绝不抢白。在回应朝廷的召唤时,说话务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保持谦谨。
当上朝时,与级别高于自己的官员说话,能做到态度和悦又中正直言;与级别低于自己的官员说话,则要做到理直气壮,直抒己见。在进入朝廷办事时,做到谨慎恭敬,接见外宾时,则矜持庄重;遇到上司召见,力求迅速应对,甚至马车尚未套好,就先步行而往了。对于不符合礼
节的事一概不做。对人有恻隐之心,参加丧礼的宴席,不要求吃饱,一天中曾经哭过,这天就不歌唱了,要对有丧之人、残疾人表示同情。孔子最担心的是不整治德行、不研习学问,遇有道义之事不全力以赴这三件事。他特别提倡用积极健康的歌曲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人生。孔子这种谦谦君子人格
曾是后世知识人的楷模,历代帝王亦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这套人生哲学几乎代表了东亚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当韩国、日本大举以儒学文化传承者的姿态自居的时候,我们是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使命的时候了。前些天到韩国成均馆大学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顺便参观了文庙、大成殿,还听说9月28日将举办盛大的祭孑L大典,我更觉得我们文化人该有所作为了。
(原刊《厦门大学报)12008年10月18日“校园茶座”专栏)秦王朝焚书的有限性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在咸阳宫举行酒会,七十名博士来向他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词说:“过去秦国方圆不过千里,仰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形成了天下一统的局
面。设置郡县制度,人人安居乐业。力图永远告别战争。自上古以来没有人能及陛下的威德。’,始皇听后很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言说:“我听说殷周维持长期的政权,是因为将子弟功臣加以分封,使之成为王室的枝辅。现在您的子弟却均没有功
名身份,遇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的大臣,身边没有足够的辅佐力量是很危险的事。我建议您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啊。
周青臣纯粹是一个阿谀逢迎之徒而已。”秦始皇不但没有责怪淳于越,而且还将其议交大臣讨论,倒也体现了一种民主的意味。丞相李斯有了进言的机会,他说:“五帝和夏商周均没有一味照搬,却各自达到了治世的局面,并不是故意追求不一样,完全是因为时势发生了变化。现在您是在从事着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单沿袭过去是没有出路的。过去各诸侯相互争斗,对游学之士特别优待。现在形势变了,是树立国家权威的时候了。在此前提下,老百姓各安其业,从事生产,是当务之急,官吏们应该学习治理国家的法令,行使好管理社会的职责。”李斯认为那些以古非今的腐儒只会扰乱老百姓的思想,这是很不利的,他说:“皇帝您‘别黑白而定一尊’之后,一定不能允许‘道古以害今,饰虚言
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的现象泛滥,否则各自以自己的学说来非议国家建立的法律教化制度。朝廷一有一个制度出台,他们就拿出一套学说来批评这套制度,在公开场合作出虽心不服却又三缄其口的架势,到了私下场合又评头品足。社会上甚至视这种人为高人,皇帝的威严被损
害,结党营私的现象必然不可避免。”李斯建议要在统一思想上有所作为,焚书是一个重要步骤。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