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精)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84.12
5.0折
¥
1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冯友兰 后浪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8852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30889928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但只有上半部。1934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出版,这部书承前启后,用更详实的史料和更系统、现代的研究方法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畅销近百年的哲学经典,陈寅恪、金岳霖等倾力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已近百年,但它依然是各大高校学生的必读教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陈寅恪、金岳霖等哲学大家也都倾力推荐。
◎汇通古今,融贯中西,以现代眼光重构中国哲学冯友兰从北大哲学门毕业后,又赴美师从杜威。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他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展现于世。
◎逐字核查引文,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中国哲学史》曾出版多次,本次再版,我们以商务印书馆1947年修订版作为参考底本,逐字核查引文,并增加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尽量呈现冯先生著作原貌。
目录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论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内容摘要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备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全书分为“经学时代”和“子学时代”两部分,冯友兰先生以西方的哲学观念为架构,用翔实的史料做支撑,从孔子到康有为,客观呈现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脉络。本书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基本架构也
已被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精彩内容
第一篇?子学时代第一章绪论一、哲学之内容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在作此工作之先,吾人须先明在西洋哲学一名词之意义。
哲学一名词在西洋有甚久的历史,各哲学家对于“哲学”所下之定义亦各不相同。为方便起见,兹先述普通所认为哲学之内容。知其内容,即可知哲学之为何物,而哲学一名词之正式的定义,亦无需另举矣。
希腊哲学家多分哲学为三大部: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
此所谓物理学、伦理学与论理学,其范围较现在此三名所指为广。以现在之术语说之,哲学包涵三大部: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ATheoryofWorld),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ATheoryofLife),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ATheoryof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图以后,至中世纪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亦多用之。哲学之内容,大略如此。
就以上三分中若复再分,则宇宙论可有两部:一、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此是所谓“本体论”(Ontology);一、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此是所谓“宇宙论”(Cosmology)(狭义的)。
人生论亦有两部:一、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此即心理学所考究;一、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此即伦理学(狭义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
知识论亦有两部:一、研究知识之性质者,此即所谓知识论(Epistemology)(狭义的);一、研究知识之规范者,此即所谓论理学(狭义的)。
就上三部中,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一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其宇宙论。如《列子·杨朱篇》以宇宙为物质的、盲目的、机械的,故人生无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