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伽蓝记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4.78
6.2折
¥
40
全新
仅1件
作者释永芸//岳红
出版社商务
ISBN9787100107518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166390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释永芸、岳红著的《北京伽蓝记》通过对北京寺庙寺院的考察与研究,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佛教在北京地区传播的历史,也细腻地记录了历史风雨中寺庙的沧桑。本书将佛教发展的历史轨迹,将佛教的每一个阶段的历史与其发展的相关情况,说得有明确的交代,加之对于寺庙、寺院的具体描述、介绍研究,整体构成一部严密的为佛教立传的著作。
作者简介
岳红,江苏籍作家、诗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过《零落一地的风》等七本个人文学著作;长期从事媒体工作,曾担任过多家文学、艺术类杂志总编。现居北京,致力于佛教文化传播和佛教艺术创作。
释永芸,一个行脚人间、追求淡薄宁静的佛教文学作家。祖籍福建,出生于台湾南部眷村。自幼受外婆影响学佛,受父母启蒙热爱文学艺术。一九八三年入佛门,历任佛光山杂志、出版、电视、报纸等文化工作。著有《梦回天台远》、《灵山月色》等六本佛教散文;编著《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等学术论著。曾获金狮奖、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目录
推荐序
跨文化研究的佛学之路
佛光因缘写“伽蓝”——《北京伽蓝记》序
直示佛法的一大公案
自序
人生的偶然,历史的必然——从《洛阳伽蓝记》到《北京伽蓝记》
壹 佛教传入中国的融合与开创
1 历史轨迹
2 文化再造
3 学术思潮
贰 两晋时期北京兴建的寺院
1 比北京城还老的潭柘寺
2 红霞映泉的红螺寺
3 天宁寺
4 和平寺
叁 隋代北京兴建的寺院
1 树立法幢戒坛的戒台寺
2 珍藏千年石经的云居寺
肆 唐代北京兴建的寺院
1 丁香赋诗的法源寺
2 供奉佛舍利的灵光寺
3 卧佛寺
4 崇效寺
5 银山塔林
6 宝应寺
7 凤翔寺
伍 辽、金、元时期北京兴建的寺院
1 汉藏融合的白塔寺
2 弘慈广济的都市梵宇广济寺
3 大觉寺
4 龙泉寺
5 黄寺
6 报国寺
7 圣安寺
8 灵照寺
9 广化寺
10 柏林寺
11 护国寺
12 香山碧云寺
13 延寿寺
14 慈悲庵
15 普度寺
陆 明、清时期北京兴建的寺院
1 清皇室行宫的雍和宫
2 北京唯一的尼众道场通教寺
3 夕照寺
4 法海寺
5 智化寺
6 五塔寺
7 承恩寺
8 拈花寺
9 长椿寺
10 隆安寺
11 万寿兴隆寺
12 广圆寺
13 大悲观音寺
14 小龙华寺
15 通州普渡寺
16 圣恩禅寺
17 福佑寺
18 法华寺
19 大钟寺
20 嵩祝寺和智珠寺
柒 集中区域分布的佛教寺院群
1 皇家御苑的佛寺与佛堂
2 房山区寺院群
3 海淀区寺院
4 西山八大处
5 石景山区寺庙
6 门头沟寺院群
7 朝阳寺及周边寺院群
捌 北京佛教大事记
后记 遇见永芸法师
参考文献资料
内容摘要
释永芸、岳红著的《北京伽蓝记》以北京寺庙为着力点,通过北京寺庙的变迁沿革来透视佛教文化在北京的传播历史。
本书对北京的寺庙进行了详实的介绍,而且有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凝聚其中,深具可读性,对了解北京的佛教文化历史有相当高的价值。
精彩内容
远山如黛曲水流觞,寺有二宝消灾解厄寺院东部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的方丈院和清代皇帝行宫,主要建筑有方丈院、行宫院、廷清阁、流杯亭、舍利塔、地藏殿、圆通殿、竹林院等,碧瓦朱栏,绿竹葱秀,颇有江南园林意境。行宫院中有一座方形流杯亭,重檐四角攒尖,绿琉璃筒瓦,黄琉璃宝顶,名为“猗王干亭”,匾额为乾隆所题。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着弯弯曲曲的蟠龙形象水道,像龙头,又像虎头,当泉水流过时,放下带耳的酒杯(古时叫“羽觞”)浮于水上,任其漂浮,酒杯随水流
转,止于某处的人则取而饮之,与浙江兰亭的“曲水流觞”有异曲同工之趣。
流杯亭北边是一片青翠的修竹,名为龙须竹,是1696年康熙所赐,现已是潭柘寺特有珍品。东跨院东套间内,有一口大铜锅,锅口直径4米,锅深2米。煮一次粥,用米十担,据说不管多少人也吃不完这锅粥,这就是所谓“添人不添米”之说的由来。
寺院西部院落大多由寺院式殿堂组合而成,主要
建筑有楞严台、戒台、观音殿、龙王殿、祖师庵、大悲坛、写经室、西南斋等,一层层排列整齐,庄严肃穆,瑰丽辉煌。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建筑,面阔三间,红墙绿瓦,巍峨壮丽。歇山黄琉璃瓦顶,檐下装饰有斗拱,廊下悬挂一块金字横匾,上为乾隆皇帝手书“莲界慈航”。大殿内供奉的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座上,敛目合十,逸秀端庄。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潭柘寺“两宝”中另一宝的复制品:一条长约1米、重达150公斤的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乐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十
三个部位代表十三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古人说它是一块宝石,其实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
源起龙潭巍峨清幽,柘树千章已不复见
潭柘寺前还有一个著名塔院,保存了金、元、明、清历代不同风貌的僧塔共七十五座,是北京数量最
多、保存最好的一处塔林,可谓“北京第一塔林”。
塔林中的塔为砖、石结构,平面六角形或圆形,多层
密檐式。塔院四周密林围绕,绿荫幽深,别有一番情境。塔院分上、下两层,上塔院有藏式砖塔十座,下塔院有藏式砖塔十三座,都建于清代。其中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震环大师塔颇具特色,纯砖结构,单层覆钵式,基座特别高大,占全塔高度一半,装饰十分简单,覆钵呈球形,耸肩线条比较圆滑。
此塔造型挺拔,风格秀逸,为墓塔中珍品。
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于寺后面的集云峰上,山间橡树葱郁,奇花异草遍地丛生。山上有一
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龙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口甘甜清冽。
至于寺名中的柘树,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据说这种树可以治许多种病,因此远近的人们不断来此剥皮挖根,致使柘树已寥寥无几,险些绝种,再也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柘树干章”的情景了。
1949年政府采取了保护措施,才使这一宝贵树种得以保存下来,目前也只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
时间静静流淌,潭柘寺始终以巍峨殿宇、清幽庭院、超凡景色、名树异木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于无声无息中显示着“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的皇家寺院气派。
P044-0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