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然药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配增值)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5.23 7.7折 98 全新

库存1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会明,娄红祥

出版社人民卫生

ISBN9787117331937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567733

上书时间2024-10-14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绪论/1

一、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

二、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2

三、 天然药物化学与新药发现 /5

第二节 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8

一、 初生代谢及次生代谢 /9

二、 生物合成的基本构建单元 /10

三、 生物合成途径 /13

第三节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1

一、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22

二、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24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38

一、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38

二、 结构研究中的主要谱学方法 /39

三、 结构解析程序 /50

四、 结构研究方法进展 /54

第二章 糖和苷/57

第一节 单糖的立体化学/57

第二节 糖和苷的分类/60

一、 单糖类 /60

二、 低聚糖类 /64

三、 多聚糖类 /66

四、 苷类 /69

第三节 糖的化学性质/74

一、 氧化反应 /74

二、 糠醛形成反应 /76

三、 羟基反应 /77

第四节 苷键的裂解/79

一、 酸催化水解 /79

二、 乙酰解反应 /81

三、 碱催化水解和β- 消除反应 /82

四、 酶催化水解反应 /84

五、 过碘酸裂解反应 /84

六、 糖醛酸苷的选择性水解反应 /85

第五节 糖的核磁共振性质/86

一、 糖的1H-NMR 性质 /86

二、 糖的13C-NMR 性质 /88

第六节 糖链的结构测定/95

一、 糖的结构测定 /95

二、 糖链结构的研究实例 /99

第七节 糖及苷的提取分离/105

一、 概述 /105

二、 多糖的提取分离实例 /106

第三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109

第一节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09

第二节 苯丙酸类化合物/ 110

一、 概述 / 110

二、 苯丙酸类化合物的提取 / 111

三、 苯丙酸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 / 111

第三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 112

一、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112

二、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14

三、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115

四、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 115

五、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117

六、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 / 118

第四节 木脂素类化合物/ 119

一、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121

二、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7

三、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29

四、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129

五、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32

六、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 /134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137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137

一、 苯醌类 /137

二、 萘醌类 /138

三、 菲醌类 /139

四、 蒽醌类 /139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43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45

一、 性状 /145

二、 升华性及挥发性 /145

三、 溶解性 /145

四、 光稳定性 /145

五、 酸性 /145

六、 显色反应 /146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48

一、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148

二、 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48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50

一、 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50

二、 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51

三、 醌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152

四、 醌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 /153

五、 醌类化合物的质谱 /154

六、 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155

七、 醌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实例 /157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59

一、 泻下作用 /159

二、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59

三、 抗炎作用 /159

四、 抗氧化作用 /159

五、 抗肿瘤作用 /159

六、 其他作用 /160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162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162

一、 黄酮类和黄酮醇类 /164

二、 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 /164

三、 异黄酮类 /165

四、 查耳酮类和二氢查耳酮类 /166

五、 黄烷醇类 /166

六、 花青素类 /167

七、 酮类 /167

八、 高异黄酮类 /167

九、 双黄酮类 /168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69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73

一、 性状 /173

二、 溶解性 /174

三、 酸性与碱性 /174

四、 显色反应 /175

五、 Wessely-Moser 重排 /177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78

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78

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78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181

一、 色谱法 /182

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83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184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 /189

五、 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 /192

六、 黄酮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196

七、 结构鉴定的实例 /199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01

一、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01

二、 保肝作用 /201

三、 抗炎作用 /202

四、 雌性激素样作用 /202

五、 抗氧化作用 /202

六、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203

第七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203

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207

第一节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207

一、 萜的含义和分类 /207

二、 萜的结构类型 /208

第二节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222

一、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222

二、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223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31

一、 性状 /231

二、 溶解性 /231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31

一、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231

二、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231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232

一、 萜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232

二、 萜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232

三、 萜类化合物的质谱 /233

四、 萜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 /233

第六节 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233

一、  Brassicicenes 系列壳梭菌素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3

二、  Talaronoids 系列壳梭菌素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7

第七节 挥发油/237

一、 概述 /237

二、 挥发油的性质 /239

三、 挥发油的提取 /240

四、 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241

五、 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243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苷类/249

第一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249

一、 概述 /249

二、 四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49

三、 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56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261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63

一、 性状及溶解性 /263

二、 显色反应 /263

三、 表面活性 /263

四、 溶血作用 /264

五、 沉淀反应 /264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64

一、 三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64

二、 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65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265

一、 三萜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265

二、 三萜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 /266

三、 三萜类化合物的质谱 /267

四、 结构鉴定的实例 /269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70

一、 抗炎作用 /270

二、 抗肿瘤作用 /270

三、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271

四、 降低血脂作用 /271

五、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71

六、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72

七、 其他作用 /272

第七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272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277

第一节 甾体的分类/277

第二节 强心苷/278

一、 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278

二、 强心苷的生物合成 /282

三、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282

四、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288

五、 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290

六、 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296

第三节 甾体皂苷/298

一、 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 /299

二、 甾体皂苷的生物合成 /303

三、 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303

四、 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303

五、 甾体皂苷元的波谱特征 /305

六、 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 / 311

七、 甾体皂苷的研究实例 /313

第四节 其他甾体化合物/315

一、 C21 甾类化合物 /.315

二、 植物甾醇 /317

三、 昆虫变态激素 /318

四、 胆酸类 /318

第九章 生物碱类化合物/320

第一节 概述/320

一、 生物碱的研究简史 /320

二、 生物碱的定义 /321

三、 生物碱的分布 /321

四、 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322

第二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323

一、 有机胺类生物碱 /324

二、 吡咯类生物碱 /324

三、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324

四、 托品烷类生物碱 /325

五、 哌啶类生物碱 /325

六、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326

七、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326

八、 喹啉类生物碱 /326

九、 吖啶酮类生物碱 /327

十、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327

十一、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328

十二、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330

十三、 吐根碱类生物碱 /331

十四、 吲哚类生物碱 /331

十五、 萜类生物碱 /333

十六、 甾体生物碱 /334

第三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336

一、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337

二、 生物碱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337

第四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350

一、 性状 /350

二、 旋光性 /350

三、 溶解性 /351

四、 生物碱的碱性 /351

五、 生物碱的检识 /358

第五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359

一、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 /359

二、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361

第六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64

一、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364

二、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365
三、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 /366

四、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 /368

第七节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369

第十章 海洋药物/372

第一节 概述/372

一、 海洋药物的发展历史 /372

二、 海洋药物的研究特点 /374

三、 海洋药物的来源 /375

第二节 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376

一、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376

二、 聚醚类化合物 /378

三、 肽类化合物 /381

四、 生物碱类化合物 /384

五、 C15 乙酸原化合物 /.386

六、 前列腺素类似物 /388

七、 甾体及其苷类 /389

八、 萜类化合物 /392

第三节 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395

一、 抗肿瘤作用 /397

二、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97

三、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398

四、 抗病毒作用 /398

五、 抗菌作用 /398

第四节 海洋药物的研究实例/399

一、 提取与分离 /400

二、 结构鉴定 /400

三、 生物合成 /404

四、 生物活性 /404

五、 构效关系 /404

六、 结构优化 /405

第十一章 微生物代谢产物/407

第一节 概述/407

一、 微生物来源药物的发展简史 /407

二、 微生物来源药物的特点 /409

第二节  微生物的样品采集、分离、发酵和菌种保藏/410

一、 样品的采集 /410

二、 菌株的分离 /410

三、 菌株的发酵 / 411

四、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 411

第三节 微生物菌种的分类鉴定/ 411

第四节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412

一、 聚酮类化合物 /412

二、 肽类化合物 /419

三、 生物碱类化合物 /421

四、 萜类化合物 /422

五、 甾体化合物 /423

六、 单苯环衍生物 /424

七、 核苷类化合物 /425

第五节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425

一、 抗菌作用 /425

二、 抗病毒作用 /426

三、 免疫调节作用 /426

四、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27

五、 抗肿瘤作用 /428

第六节 微生物来源药物的研究实例/428

一、 提取与分离 /429

二、 结构鉴定 /430

三、 抗肿瘤活性 /431

四、 结构优化 /432

第十二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437

第一节 概述/437

一、 我国中药和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437

二、 国外对植物药管理情况 /437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437

一、  从天然药物和中药中开发新药的方式 /437

二、 新药开发的阶段 /439

第三节  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440

一、  天然药物和中药中原生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440

二、  天然药物和中药中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 /441

三、  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441

四、 活性成分追踪分离的实例 /444

第四节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449

一、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449

二、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 /450

三、 中药复方安全性评价 /452

四、 中药复方新药研究 /453

五、  中药复方研究实例——“黄连解毒汤”的研究 /.454

第十三章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458

第一节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基本理论/458

一、 生物电子等排理论 /458

二、 虚拟筛选与分子对接 /459

三、 药效团的确定 /461

第二节 改善天然产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462

一、 增加天然产物的溶解性 /462

二、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464

三、 提高天然产物代谢稳定性 /465

第三节 天然产物的结构简化/466

第四节 提高天然产物的化学稳定性/467

第五节 提高天然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469

第六节 降低天然产物的毒性/469

第七节 天然产物前药设计/471

第八节 天然产物的临床新用途开发/473

附录 药用天然化合物/477

中文索引/489

英文索引/498

拉丁文索引/510

内容摘要
在广泛调研第八轮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的基础上,本次修订拟编写教材品种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并根据药学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本轮教材进行更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力。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需求和我社数字资源的积累,本次修订将同步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