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艺术丛书与艺术对话:现代派画家的特立独行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61.12
4.8折
¥
12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英]马丁·盖福特著,王燕飞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807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244859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马丁.盖福特是一位英国艺术评论家和作家。2009年,英国伦敦国家肖像画画廊举行康斯太勃尔肖像画画展时,他是监管人之一。他曾担任《旁观者》和《星期日电讯报》的艺术评论专栏作者,现在他是《布隆姆伯格新闻》的艺术评论家。他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艺术在路上》《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恋爱中的康斯太勃尔》《蓝围巾男人》《观看的历史:大卫.霍克尼带你领略人类图像艺术三万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青年弗洛伊德:二战时伦敦的艺术
第二章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三章 坎伯韦尔的尤斯顿路画派3O
第四章 群众意识:博罗理工学院
第五章 手拿玫瑰的女孩
第六章 跃入虚空
第七章 艺术人生:20世纪50年代的培根与弗洛伊德
第八章 同气连枝
第九章 是什么让现代家庭如此不同?
第十章 行动的舞台
第十一章 1960年伦敦的局势
第十二章 艺术家心有所想:霍克尼与他那届同学
第十三章 只见笑容不见猫:20世纪60年代的培根与弗洛伊德
第十四章 美国交道
第十五章 神秘的因袭
第十六章 被艺术手段环绕的肖像
第十七章 闪烁与消融
第十八章 阿克顿的无存在感
后记
致谢
原版书注释
原版书参考书目
原版书图片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围绕1945~1970年的伦敦展开,以丰富的采访、亲历为基础,从二战后伦敦的青年画家圈写起,一直写到大卫?霍克尼等画家获得的商业成功,全景展现了二战后伦敦绘画的发展历程。
本书可被视作一次集体采访记录,或者说是一部多人传记。书中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集腋成裘,终汇成这一部长篇累牍、跨越25年的档案。本书的依据是重要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访谈,其中多数是首次以文字形式发表。访谈对象包括弗兰克?奥尔巴赫、吉莲?艾尔斯、弗兰克?鲍林、帕特里克?考菲尔德、卢西安?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霍华德?霍奇金、罗兰?布鲁克斯?基塔伊等数十位著名画家。
当时伦敦的画家圈并不存在某种一致的运动或群体,即便同为现代派,他们也都是独树一帜的独行侠。画家之间显然存在各种联系与交集——社交层面的、风格层面的、性情层面的,这些联系与交集有时会跨越具象和抽象的界线,而这也是本书的隐含主题。
本书附带114幅插图。
主编推荐
本书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个阶段,恰逢英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转折点,其中既有文化上的转折点,也有政治上的转折点。如二战结束,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开始。在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弥漫着乐观主义的情绪,欣欣向荣。政治与社会的转折和变化反映在艺术上,就是涌现出一批深入思考“绘画可以做什么”的现代画家,其创作和思考的价值,部分通过后来他们作品的拍卖价格和画家在靠前上的影响和地位得到了体现。
本书的原始文本虽然是各种访谈和对话,但作者在长时间整理录音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观察,然后重新以编年体的形式为画家们立传。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最早被纳入本书的对话距今已经有超过25年的历史。在聆听录音记录的过程中,我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对一位位艺术家的质疑和回应,其中有些对话者已经不幸离世。本书凝聚了这些艺术家的思想和回忆,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另一方面,书中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各种形式的绘画都已成明日黄花,备受冷落,形形色色的新媒介成为新宠。这一局面与现在的情形有类似之处,对现在的艺术家来说,当年那些艺术家的思想仍有借鉴和启发。
媒体评论
如果说谁有资格为这些艺术大师出书立传,那保证非马丁·盖福特莫属,而他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访谈经历都凝聚在了这本书中。
——Artinfo.com
马丁·盖福特为21世纪的读者介绍了英国艺术目前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时期。
——《艺术家协会杂志》
在这本有趣的书中,马丁·盖福特展示了自己天衣无缝的洞察能力,让每一位读者都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
——《前景》杂志
本书对培根、弗洛伊德、奥尔巴赫,以及透纳之后伟大的一代英国艺术家进行了百科全书般全面的研究,讲述了作者对现代绘画的热爱和理解。
——《星期日泰晤士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