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2
2.6折
¥
20
全新
仅1件
作者尹传红|总主编:宗介华
出版社长江少儿
ISBN9787556037179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0元
货号3439511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科学小品文是科普作品中的精华,它包罗万象:引人的科学史、动人的科学家生平、千年未解的科学难题,还有许多精彩的科学故事……小品不小,包罗万象。这一套科学小品范围十分广泛,有天文,有地质,有数学,有生命。看似很枯燥的科学,在这里却一点也不枯燥。因为这是科学专家,也是真正的科普作家讲给孩子们听的。希望你读了这些书,也成为小小科学爱好者。尹传红著的《生活中的科学》是《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之一。
作者简介
尹传红,《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吃的困惑》《樱桃树上的梦想》等书。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曾被授予“国家科委青年业务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辑 人问万象
在“苹果”和“肩膀”背后
生错了时代
自我实现的预言
超越时空的对“画”
“天才”的底牌
极刑背后的电流之战
病了何“罪”之有
要不要科学偶像
狼恶狼狼人
羞答答的性教育
别成“医学影像癖”
末日情结
第二辑 后望前瞻
假如“明天”来临-
失之于“转折年代”
火星人“入侵”
地震预测为什么这么难
激素的“前世今生”
化学蒙冤
尚未出生就受污染
接种疫苗的社会学考察
阅读革命已然到来?
耐人寻味的教训
好梦还是噩梦?
生物能被远程操纵吗?
心有灵犀一点通
“非自然的选择”
疫情预报难在哪里
第三辑 思想灵光
不确定的世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失语、失真与失度
乱象与真相
随意主观联想
“有趣的”奇谈怪论
假借科学之名传播的流言
老生常谈“通俗化”
一种“医疗病”
人为什么要吃动物的肉
“生态智商”与“环保筛选”
“排污交易”这活计
“急救教育”亟待补上一课
正视身份歧视的社会负能量
第四辑 探索发现
仰望星空
突然降临的“白夜”
探索未有穷期
科学“福尔摩斯”
意外收获哪里来
“变暖”变奏曲
用基因向疾病挑战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记忆是怎么回事
人为什么会有情感
为什么有男女之分
重新“学会”快乐
病毒与疫苗:龟兔赛跑
进发,不仅仅是为了圆梦
求实,以小代价办大事情
第五辑 生活解鸸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所有物质都是毒物?
“氢化”产品:好吃问题多
吸烟与肺癌的迷雾
“隐形杀手”
如何减少食物中的农药残留
手机辐射危害有谱没谱
当灾难降临之时
“最困难的病例”
有机食品:推崇与质疑
是是非非转基因
身体有病还是心理有病
后记
内容摘要
尹传红著的《生活中的科学》是新生代科学小品
文作家尹传红的代表作品。这围绕“确定目标—实现目标”这一轨迹,讲述了古今中外早立大志并最终实现理想的杰出人物典范。是一部融科学性与励志性为一体的优秀读物。
精彩内容
超越时空的对“画”巴勃罗·毕加索刚一出生就带来不小的震撼:一
场窒息导致他被医生当成死婴弃在一边,而只去照顾他的母亲。所幸,他的叔父不死心,灵机一动往他的鼻孔里吹了一口雪茄烟,他竟然开始正常呼吸,活了过来。
毕加索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马拉加长大,从小就跟着他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学画,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天分。他随时随地都在画画,跟玩儿似的。
四岁的时候,他的涂鸦之作就已让家人感到非常惊讶。表妹玛丽喜欢叫他画驴子,他不管是从脚、背还是从耳朵画起,最后成形的东西都像极了实体。
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此外,在读写方面他感到很费劲,对数字也觉得难以理解,因而常常被同学们捉弄和嘲笑,窝囊气受过不少。
毕加索快满11岁时,他的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并把他转入自己任职的一个美术学院。
在完成一些基本的训练之后,毕加索的绘画水平就超过了他的启蒙老师。
1895年,14岁的毕加索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心灵创痛:他最喜欢的小妹康奇塔年仅8岁就因感染白喉而夭折,他亲眼看见她在痛苦、恐惧和依恋中咽下了最
后一口气。在妹妹病重期间,毕加索曾祷告,只要上帝肯救活他的小妹,他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绘画天赋还给上帝,从此不再摸画笔。
可是,许过愿之后他又一度动摇,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小妹最终离去让毕加索充满了负罪感:难道艺术不足以交换小妹的生命?抑或上帝根本就不想让世间失去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大师?毕加索认定是自己的摇摆态度导致了小妹的离去,并以此作为一种象征
,满怀神圣的使命感去绘画。
此后不久,毕加索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新思想。这座城市所弥漫的反叛和无政府主义情绪使毕加索深受感染,他更加厌恶那种刻板僵化、令人窒息的传统绘画教育,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看过他近期的一些画作后,他的父亲拿出自个儿的调色板和画笔,交给了年仅16岁的儿子,然后宣布自己再也不画画了。父亲不无悲凉的选择,同样给毕加索带来了某种负罪感。
1904年,心高气傲、贫穷而又落魄的毕加索终于定居在他梦寐以求的巴黎,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居所‘铣衣舸’。这幢破楼因外形特别像塞纳河上洗衣服的船而得名,当年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场所
,也是各种新思想和新风格诞生的“作坊”。艺术家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与慕名而来的各色人等闲聊侃谈的话题,除了前卫艺术,常常还有诸如第四维、空间几何学、n维连续统等新玩意。
就在这一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于美国发表的演讲,已经预见到一个“变化即将到来”的世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由于技术上的新进展,比如飞机、汽车、X射线、无线电报和电影艺术的出现及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此时在洗衣舫这个小地方,庞加莱的见解一度成为画家们的热议话题。按照庞加莱的解释,既然二维面的一个景象是从三维面而来的投影,那么,三维面上的一个景象也可以看成从四维面而来的一个投影。庞加莱提出,可以将第四维描述成画布上接连出现的不同的透视图。
画家们对此很感兴趣,因为他们都尝试通过同时展示许多不同的透视点去表现物体。他们也隐约感觉到,那些奇妙的数学和空间新观念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来说,似乎包含着一种新美学或新技法的种子。这艺术中的科学层面自然没有逃过毕加索的眼睛。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同的透视图应该在时间“同时I生”里展示出来。可这又该怎样去表现呢?
1907年3月至7月间,毕加索一头扎进洗衣舫的一
个画室里,处在某种新事物的临界点上,经历了一番“可怕的精神孤独”和无尽的焦虑与煎熬。这种新事物是他全身心渴望着的,也绝对是突破性且惊世骇俗的。在创作过程中,他完成了上百件草图与习作,并不断地调整作品里的相关形象,还有其姿势与造型,终于绘就一幅超越时空视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__《亚威农少女》。
这幅巨作描绘的是巴塞罗那一家妓院的五个妓女,整个构图极具几何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又显出一种新奇、粗俗的立体感与错乱感。画中,看上去令人惊悸、姿势和神态各异的少女们都像浇铸出来的雕塑,其中一张脸(左边第二人)的正面同时画上了左鼻孔、右耳朵和两只眼睛——这是一个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看到的情景。
而右下蹲坐着的那个扭曲、变形的少女,乍看让人简直分辨不清到底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实际上,其正面像和全侧面像被同时表现出来了,毕加索将其解释为第四维空间的一个投影。借当年时髦的神秘主义用语来说,这就好比毕加索找到了一种办法坐到“灵面”上。
《亚威农少女》这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开始并未为人们所理解,曾一度招致很大的误解和恶评,甚至还有传言说画家已经疯了。的确,它以一种近乎几何形的构图法,将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和观念融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中,创造出一种与客观对象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构建了一个奇特的视觉世界,从而结束了用单一视角表现空间的模式,展现了所有视觉形式的可能性。
随后,它又导致日后形成一种重要的绘画风格——立体主义(立体画派),直至发展到最后的完全抽象主义。这从根本上撼动了西方的绘画艺术传统,使得绘域不必拘泥于那些一成不变、固定于一点或两点的透视法,同时也为艺术家们看待自然、描绘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P17-1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