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七讲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9.91
5.3折
¥
5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董岩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61060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0722677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上编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历史进展
一、基本概况
二、研究进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和基本观点
一、代表性论著和基本观点
二、问题与不足
第二讲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脉络
三、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五个层面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基础
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构成
第二节 什么是资产阶级新闻观
一、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发展脉络
二、资产阶级新闻观的代表性著作和基本观点
三、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四、资产阶级新闻观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本质区别
一、两种新闻观都有哪些不同
二、本质区别
三、深层因素
结论
下编
第三讲 新闻实质
第一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一、新闻源于事实
二、事实的含义
三、新闻的定义
四、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第二节 新闻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一、新闻事实的标准与尺度——新闻价值
二、事实成为新闻的条件——发现事实,公开发布
三、新闻反映事实,影响着受众对事实的认识
第三节 新闻的特征与价值观
一、新闻的基本特征
二、新闻背后的价值观
第四节 再现事实的原则与要求
一、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二、具体要求——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立场鲜明
第五节 需要明晰的问题
一、倾向性不能损害真实性
二、时效性不能背离真实性
三、倾向性不能脱离客观性
结论
第四讲 新闻传播主体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主体的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新闻业
二、中观层面——新闻传媒
三、微观层面——新闻从业者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主体的属性
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新闻事业
二、作为传播工具的新闻传媒
三、身为记录事实、见证历史的新闻从业者
四、媒体制度与运营模式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主体与政党:影响与控制
二、新闻传播主体与受众:满足与反馈
第四节 原则与规范
一、政治规范
二、法律规范
三、职业要求
第五节 需要明晰的问题
一、党性与人民性究竟是什么关系
二、新闻与宣传有什么不同
结论
第五讲 新闻传播客体
第一节 新闻传播客体的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社会环境
二、中观层面——政府与政党
三、微观层面——受众
第二节 新闻传播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客体的特点
二、新闻传播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第三节 受众的权利
一、传播权
二、知情权
三、接近权
四、名誉权
五、隐私权
六、监督权
第四节 原则与规范
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二、主要方针——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第五节 需要明晰的问题
一、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有何异同
二、如何平衡受众需求与传媒底线
三、怎样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
结论
第六讲 新闻功能
第一节 新闻功能体现了新闻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新闻功能——新闻传播主体对于客体的影响
二、新闻功能——新闻传播主体的权力
第二节 新闻功能的内涵
一、基本功能——传播信息
二、政治功能——引导舆论、协调社会
三、经济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四、文化功能——传承教化
第三节 原则与要求
一、基本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主要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三、舆论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四节 需要明晰的问题
一、正面宣传为主与批评报道是什么关系
二、“舆论一律”又“不一律
三、喉舌与社会公器
结论
第七讲 新闻责任
第一节 新闻责任的多维解读
一、哲学逻辑: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
二、政治学语义:对新闻自由的基本刻画
三、社会学原则: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判断
四、传播学要求:传媒的属性与功能
五、历史脉络
第二节 新闻责任的内涵
一、新闻责任的概念
二、新闻责任的特点
三、新闻责任的实现途径
第三节 原则与要求
一、基本原则
二、具体要求
第四节 需要明晰的问题
一、新闻自由与新闻责任
二、新闻自律与新闻他律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通俗的学术读本。
与以往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诸多著述相比,独具特色。它以历史为脉络,以理论为基点,直面新闻实践,视阈宽广,又接地气,充满了富有新意的时代思考。它注重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互动性强,尤其对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媒所面临的一系列课题,予以深刻地剖析,其中不乏真知灼
见。本书清新生动,没有一点学究气,使理论探索充满了活力和趣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