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道(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57
3.6折
¥
40
全新
仅1件
作者任林举
出版社时代文艺
ISBN9787538752854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764807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任林举编著的《粮道(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对粮食的人文关怀和伦理忧患绝非杞人忧天。作家的视野、思考和笔触纵越远古和现代,横跨东方与西方,立足家园而心忧天下,融史料、记忆、口述实录以及田野调查于一炉,把诸如粮食政策、人口消长、生存繁衍、自然生态、经济发展、文明盛衰、科技弊端、伦理诉求、历史教训等话题并入宏大厚重的“粮道”谱系,整部作品恢弘从容,吞吐自如,绵密深致,凸显的是作家出色的跨学科、跨文体写作能力。作家以谦卑、仁慈、孤独而执著的书写,展示了一种具有前瞻性和超越性的大眼光,为神话与危机俱在的无序世界和苍生命运,带来了沉重的伦理忧患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还有人类自我救赎的深邃梦想。
作者简介
任林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第五届鲁迅文学院高级评论家班学员、第二十八届鲁迅文学院作家深造班学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长春市作家协会理事。近年来主要从事散文、文学评论及纪实文学的创作,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老舍散文奖、2014年最佳华文散文奖、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等。
目录
第一章 上善若水——粮食与大道
第二章 上帝怀里的解药——粮食与人性
第三章 凌晨3点的声音——粮食与命运
第四章 知雄守雌的“粒食”——粮食与文化
第五章 别管我叫爸爸——粮食与伦理
第六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粮食与兴衰
第七章 另一场鸦片战争——粮食与安全
第八章 真实或不真实的现实与梦境——粮食与未来
内容摘要
任林举编著的《粮道(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介绍了,质朴无文、晶莹剔透的一粒粮食封印着农民世世轮回、荣辱悲欢的劫数,也储藏着江山更迭、家国兴衰的故事粮食的一岁荣枯,往来代谢,捆绑着挣扎的人性和不定的命运它们是上帝散落人间的繁华与沧桑,它们在人类文明中的萍踪浮影原来也有刻骨铭心的前世今生……
精彩内容
比《诗经》更加古老的粮食,总是在大地上留下青葱而富有活力的踪迹。
春天以来,我一直循着那些绿色的线索,远离城市,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行走在乡间、田野,与那些庄稼以及与庄稼一样的农民为伍,询问并思索着粮食的事儿。从种子落地到漫山遍野的浓绿如染,我已经涉足了大半个中国的广大农村,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宁夏、甘肃、
山西、河北、内蒙古……眼看着小苗从土里钻出,渐次地分出叶片,一片、两片、三片……然后看着它们一点点拔节长高,同它们一起渴望着自天空而来的雨水,担心着老天的坏脾气。当我终于看到它们手拉起手,遮掩住土地的时候,我再一次与它们有了情感和心灵上的呼应。
这是北方的八月。
我在吉林省一个叫作乾安的小县停了下来。这里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熬过了一个短暂的春旱之后,大片大片的玉米开
始疯长,不知道哪一天,它们已经把自己的高度拔得超过了那些侍弄它们的农民。一望无际的松嫩大平原
上,到处是它们挺拔的身姿。绿油油的叶片和紫红色的雄缨,随风舞动,在雨后的蓝天白云之下,酝酿出一派旺盛的情韵。
有时,它们极像农人们满身力气茁壮成长的儿女;有时,它们又像大地的手臂,意味深长地向天空举起。它们与那些葳蕤的蔓生植物以及早已长高的树木们联合起来,把零散分布的村庄、村庄里的农合,团团环抱。那姿态很像一个满怀深情的妇人紧紧地用手臂护住自已的孩子。这久违的祥和、温馨的情景,让我在心里生出很多无以言表的眷恋与感念。是的,无以言表。面对这样的事物,我和所有人一样,都会显露出拙于表达的窘迫,尽管我已经在词藻库里进行了反复搜索,最后也只能挑选出一个毫无色彩的词语一
大地的怀抱。
这情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现在的居住地,那些裸露着的楼群,那个在多雾的天空下显得形影孤单、突兀嶙峋的城市。它是我现在的生命象征,它的生
硬、冷峻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对比。一个是我的现在,一个是我的过去;一个是我的表象,一个是我的内心。它们彼此对立,彼此忽视,彼此遗忘。在那些远离土地的日子里,有时我会与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
样,在短暂的恍惚之中,自命不凡,认为人类本来就应该高于地上一切受造之物而傲然独立。只有现在这样的时刻,面对真实的土地和庄稼,我才能够清醒地从人类的狂傲中解脱出来,进入应有的自省与谦卑,再一次认识到人的脆弱与渺小。
此时,我和这些庄稼并肩站立在我们共同的生命的家园。最初,我就是在这里结识并熟悉它们的。黄米、高梁、谷子、小麦、小米、糜子、绿豆、大豆、
荞麦……这些在古老的《诗经》里被称作黍、稷、麦、粟、菽、莜的事物,在我还一个字不识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我的生命和心灵。我人生的第一课并不是一加一等于几,不是那些阿拉伯数字的演绎与组合,不是赵钱孙李或周吴郑王,不是那些横竖撇捺的结构与排列,也不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不是那些凌空蹈虚、漫无边际的神游和幻想。我和我的父辈一样,只能把有限的思想和目光集中于生命的根部,俯首于我们生之所依、命之所寄的土地和那些最接近土地的事物。
在我生命的初始阶段,我和那些庄稼一同在土地上生长。
我了解每一棵庄稼的生长过程,就如我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样。我能够像呼唤邻家伙伴儿一样,在各种植物之中叫出每一种庄稼的大名儿或小名儿。我不仅知道一棵庄稼从种子到禾苗到开花到结籽是怎样由几片叶子变成粮食的,更知道一些粮食与我们之间的那些显在的以及隐藏着的关系。那时,我不仅在饥饿时渴望得到粮食,而且在摆脱饥饿后仍然知道如何欣赏、品味和赞美粮食。但那时我还不知道更深的东西,还不知道粮食就是庄稼的心思和灵魂,还不知道不会说话的庄稼把它们一生的心血、情感与思想都储藏在它的籽粒之中,更无法理解那些粮食会通过某种方式最终让它们的生命基因融进我们的血液和身体,使种植和食用它们的人们也具有了它们的某些禀赋和品质。
多年之后,当我再一次关注我们曾经不以为然的粮食时,走访了很多与粮食有着直接关系的人们,包括部、省(自治区)、市、县、乡、村的领导,包括那些每天与庄稼或粮食形影相随、休戚相关的农民和工商界人士。我查阅了古今中外各种身份的人对粮食的理解、认知和论述,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思考,终于发现,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们,原来对粮食的认识膏然是如此的肤浅。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