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5.21
5.3折
¥
86
全新
仅1件
作者詹全友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51409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30794063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本课题选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原因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选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论
一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一)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概论
(二)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二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
(一)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对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的影响
三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少数民族传统生态制度文化是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资源
(二)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少数民族传统生态制度文化的发展
四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观建设
(一)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念文化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观建设的支持
(二)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观建设利于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念文化
第三章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
(一)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
(二)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的成绩
(三)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的对策
二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绩
(二)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不足
(三)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策略
三 哈尼梯田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生态文明观建设
(一)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生态文明观建设的成绩
(二)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生态文明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
(一)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的升华
二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稻鱼鸭系统整体性保护传承不够
(二)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三 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进一步推进整体性保护传承
(二)架构大地区大环境大机制的立体格局
第五章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 普洱古茶园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
(一)普洱古茶园的变迁
(二)普洱古茶园的生态价值
(三)普洱古茶园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耦合机制
二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的危机
(二)建立健全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的生态制度
三 普洱茶文化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和生态文明观建设
(一)普洱茶文化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
(二)生态文明观建设促进普洱茶传统生态观念文化升级换代
第六章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的传统生态文化
(一)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概述
(二)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
(三)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
二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与成绩
(二)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 新时代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
(一)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的路径
(二)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对策
(三)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生态文明观建设的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民族地区的四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六个部分,主要从隐性教育入手,采取“333”模式开展研究。第一个“3”,即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少数民族传统生态制度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念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
文明观建设;第二个“3”,即过去、现在、未来;第三个“3”,即成绩、问题、对策。力求在新时代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达成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目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