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开课(精)/国学系列公开课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1.5
6.4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牟钟鉴//王志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9406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603255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孟子公开课》是由《光明日报》国学版倡议发起,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邹城市人民政府及《光明日报》国学版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国学系列公开课之一。牟钟鉴、王志民主编的这本书是在孟子公开课课堂录音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演讲体书稿。共分十二讲,内容包括:孟子其人其书、从孔子到孟子、孟子与齐鲁文化、孟子的为官之道等。
作者简介
王志民,第九届、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现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孟子研究院院长。
牟钟鉴,山东烟台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方向研究生毕业。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等。著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通史》(合著)、《宗教·文艺·民俗》、《民族宗教学导论》(主编)、《老子新说》、《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新仁学构想》等十余部。发表《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等四百余篇论文。获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
目录
第一讲 孟子其人其书
第二讲 从孔子到孟子
第三讲 孟子与齐鲁文化
第四讲 居仁由义:从孟子的性善论说开去
第五讲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六讲 孟子的民本思想
第七讲 孟子的为官之道
第八讲 孟子的正气论与民族精神
第九讲 孟子的“王道”
第十讲 孟子是如何成为亚圣的
第十一讲 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十二讲 孟子思想在海外的发展
附:《孟子》(原文)
孟子公开课主讲 人简介
后记:站在新起点
内容摘要
牟钟鉴、王志民主编的这本《孟子公开课》在“孟子公开课”录音稿基础上改编而成。共12讲,近30万字。各讲专家均为孟子研究与教学领域的著名教授。在开讲之前,主办方召开集体备课会,统一体例,商讨分工,内容既是连贯的整体,又不重复。本书基本上按照孟子公开课的讲课顺序,行为风格为演讲体,通俗易懂。本书适合高中及以上普通大众阅读,对孟子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人性论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孟子的性善论,另一种是荀子的性恶论。表面上他俩相反,实际上他们的角度不一样,人性的定义也不一样,荀子更侧重人的生理本性,最后殊途同归,都强调后天道德教化。后来有告子的性无善恶,扬雄的人性善恶混,到了汉以后又有性三品的观点,到了宋明的时候提出天命之心、气质之性,等等。但是你看它的骨子里的底色都是以孟子的性善说作为基础。
孟子并不满足于人性之说,他还探讨一个问题就是说人性从哪里来,从天道来。人性怎么回归天道?
他提出来一个著名的命题,就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知性→知天,这是人性回归天道的过程。通过扩充你自己善良的本性,彻悟自己的本性,最
后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和根源性的天道合为一体。
有人说,儒家是现实主义,没有超越性,这个是不对的。儒家要超越现实,回归天道。孔子讲“畏天命”。人类及其文化是宇宙的产物,我们的根源在宇宙、在自然界,儒家认为人应对天道抱敬畏之心。但是儒家学说不是外超越型的学说,这点和西方的三大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一样。三大教信仰一个外在的全知全能的绝对唯一神,人们只有皈依它才能得救,这叫外超越。孟子不是,孟子是内超越型的,靠自己的修养,就能与天命相一致,他走的是这样一条路。所以不能说儒家没有宇宙意识。
孟子认为,人不仅仅靠感悟、体验来获得生存的智慧,人的心还有理性思维的功能,所以他说:“心之官则思。”古代不用大脑而是用心来形容思维,心是干什么用的?你要会思考问题,思考什么问题?“求其放心”。你的心丢了没有?很多人的心都丢了,你那个善心丢了,就是你自我异化了,异化是德国哲学家的词汇。有的人当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当了权力的奴隶,你自己变成一种工具,没有自我了,甚至可以为它而死。人性的问题很复杂,基督教是性恶论,认为人都有原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儒家的人性论是什么?人有动物性,但人之所以为人,一个文明人,得有道德心,你没有道德心怎么成为一个人?你得有恻隐之心。在这个理论的视野观
照下,现在的社会还是一个野蛮的社会,没有进入到文明。或者说得科学一点,前脚刚踏进文明,后脚还在野蛮中。为什么?还有战争,还有杀人现象,没有恻隐之心。这在儒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为孔子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表示“行一不义,杀一
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儒家以天下为一家,仁爱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你的善心丢了,得找回来,这是心的功能。人的身上器官很多,各方面都需
要养,吃点儿喝点儿都可以,但是这个心怎么养?这是大体,故孟子主张“养其大体”“先立乎其大者”。你要把你的人格立起来,道德人格要养成。现在学校教育就忽略了最主要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成就文明人的教育,是人性的健康成长,这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我们丢了这个。我们的现行教育变成了什
么?中小学变成了应试教育,大学则是职业教育,功
利性的,就是学知识技能,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不能不重视智力的发育和生存竞争,但是不应忽略道德和人文素质,因此教育必须大力加以改革。怎么改革,怎么加强?通过学习孟子可以很好地启发我们的智慧。
人的人格养成有两个路数,一个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就是说你自己先树你的道德人格,然后再把你的理性扩充起来,这就是“尽心知性”的功夫,《中庸》称之为“自诚明,谓之性”。还有一个途径是先学事理,扩充知识,然后明达于德行之诚,把人性中善端加以扩展,把道德主体挺立起来,这就是《中庸》说的“自明诚,谓之教”。《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孔孟儒学认为天生上智的圣贤是很少的,大多数人要修道。从社会讲,要对民众和青少年加强道德教化;从个人讲,要加强学习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文明的程度,才能成为君子。
P58-6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