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研究/明德经济法学文库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3.63
6.3折
¥
53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徐阳光|总主编:朱大旗
出版社法律
ISBN9787511894625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3元
货号3603169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徐阳光,湖南平江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税法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预算法研究室主任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政府间财政关系之法治化研究——以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为重点”、“破产法视野中的财税问题研究”和司法部“预算法修改与预算国家的构建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学解析》等著作数部,参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修订和论证工作。
目录
导论
上篇 财政体制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章 单一制、财政联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对单一制国家结构理论的审视
二、财政联邦主义对单一制国家结构理论的冲击
三、对分税制改革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评价
第二章 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构建
一、何谓“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
二、公共财产权与财政分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理论基础
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四、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立法规划
第三章 “以支定收”与政府理财观
一、“量入为出”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的局限性分析
二、“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的合理性分析
三、“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实现的制度保障
四、“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实现的宏观前提
第四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竞争维度
一、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理论依据:财政分权理论
二、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制度基础
三、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现状
四、我国政府间财政竞争中的问题及分析
五、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法律规制
第五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破产维度
一、从地方债务问题说起
二、地方政府破产与纵向政府间财政关系
三、地方政府破产的美国经验
四、地方政府破产的中国问题
中篇 预算制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六章 预算法治国家的构建
一、税收法治国家与税收法定
二、预算法治国家与预算法定
三、税收法治国家向预算法治国家的转型:美国的经验
四、税收法治国家向预算法治国家的转型:中国的难题
第七章 预算法律关系的界定
一、预算法律关系的归类与辨别
二、预算法律关系的主体与权力
第八章 行政机关与预算编制权
一、预算编制权专属于行政机关吗
二、如何构建核心预算机构
第九章 立法机关与预算过程
一、预算过程:政治权力运转的过程
二、立法机关:兼具“主体”和“场所”双重性质
三、权责配置:立法机关参与预算过程的核心权力
四、机构规则:立法机关参与预算过程的主体与程序性规则
第十章 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与预算法治
一、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的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
三、中国预算收支分类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第十一章 预算约束之公众参与
一、参与式预算的理论基础
二、参与式预算的实践评述
三、参与式预算的立法应对
第十二章 预算约束之纳税人诉讼
一、中国的公益诉讼立法进展
二、“纳税人诉讼第一案”的再回顾
三、“纳税人诉讼”的多重视角解析
四、对“纳税人诉讼”的必要限制
下篇 收入制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十三章 收入预测与横向财政竞争
一、收入预测: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二、“超收”vs.“超支”:收入预测之实践怪相
三、客观误差vs.主观偏离:收入预测之法律困境
四、技术问题vs.法律问题:收入预测之改革取向
第十四章 汇总纳税与政府间税收分配
一、汇总纳税的基本含义和制度价值
二、我国税法对汇总纳税制度的基本态度
三、汇总纳税对政府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影响
第十五章 增值税改革中的央地关系处理
一、增值税改革中的“营改增”回顾
二、增值税改革的国际经验
三、增值税改革与纵向财政关系的协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研究》是作者徐阳光多年来从不同角度深度关注和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的成果。上篇“财政体制与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探讨单一制、财政联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构建理论与立法问题,解读新预算法折射出的政府理财观变化,并从竞争维度与破产维度论证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律调整。中篇“预算制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以预算过程为逻辑进路,重点研究预算法之一般原理及立法机关(预算审批权)、行政机关(预算编制权)、公众(预算参与权)、纳税人(纳税人诉讼
)等主体在预算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界分。下篇“收入制度与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在解读具体制度,研究收入预测、汇总纳税、增值税改革与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