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的书房(第2版)(精)/江晓原作品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6.13
6.2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口述:江晓原|整理:吴燕
出版社上海交大
ISBN9787313198365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330824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老猫的书房(第2版)》讲述的是作者江晓原和书的故事,是一部将个人的学术成长和读书、藏书、写书、评书的趣事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全书以“老猫”阅读的三个阶段划成《前书房时代》、《书房时代》、《书·缘》三个部分,其中《书房时代》分量最重。
这是一本既有相当的文化含量,又十分轻松有趣的图文书。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50篇。长期在京沪等地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2003年起关注科幻电影和小说,首创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持续发表学术文本,指导培养国内该方向第一个博士已于数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
目录
题解
前书房时代
1 雪夜闭门读禁书
1.1 爱上读书
1.2 少年惊艳梅花谱
1.3 张庆第先生
1.4 高考
2 学生时代
2.1 《西厢记》
2.2 科学史
2.3 淘书路线图
书房时代
3 书房的变迁
3.1 终于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3.2 女儿的“童年记忆”
3.3 阅读综合征
4 在“阳台”与“卧室”之间
4.1 “见习巫觋”
4.2 天学
4.3 “第二专业”
5 我的书评生活
6 两种文化
6.1 “两种文化”
6.2 我们的科学文化
6.3 科幻的三重境界
6.4 量化考核·计划学术·学术过热
7 书房的生命
7.1 和书相爱
7.2 作客书房
书·缘
8 人在旅途,心念书香
8.1 在汉城搜寻《三国遗事》
8.2 “失而复得”之《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8.3 异域购书之艳遇种种
9 那些人,那些事
9.1 戈革
9.2 书痴L
9.3 周雁
尾声
后记
内容摘要
书房是一种奢侈。时至今日,许多读书人还没有自己的书房。《老猫的书房(第2版)》的作者江
晓原显然是一个完全实现了梦想的读书人。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档案馆的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他将住宅打造成拥有五万多册藏书和一万多部电影的“附带生活设施的小图书馆”。江晓原常年宅在其中,干他最喜欢的三件事情:读高雅书籍,看低俗影片,写雅俗共赏文章。他以猫的灵性和优雅,让这些藏书和电影生动起来。
精彩内容
不过让我那时的老师大伤脑筋的是,我的作业做得很好,考试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学习坏一点,老师应该不会那么恨我——纪律不好、学习不好可以当反面教材;纪律不好、学习好,让老师无话可说。
“文革”时我去了北京,当时十三四岁。那时候我姑母家大人都不在,就剩下比我小两岁的表弟
,他现在已经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在那时还只是十
一二岁光景。后来,我们在重庆的姑母的孩子也来到北京。有一段时间,就是我们三个男孩一起过。
那种生活有点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情形。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北京的姑母家见到了“扫四旧”劫余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虽然直排繁体字我以前从未见过,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将我紧紧吸引住,我连猜带蒙,等看完上册时,已经自动认识了大部分繁体字,也习惯了直排。
看完《西游记》,又看《三国演义》。正是这两部古典小说为我打开了最初的眼界,知道还有文学、
历史的广阔天地。
几个月后,当我再回到上海时,就变得喜欢看书了。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成了“毒草”,皆在禁止阅读之列。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若要读书,只剩下小红书和鲁迅的书可读。许多人都谈过那时无书可读之苦。但幸运的是,我在那时候并没有痛切地感受到。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从姑母家带回了《水浒》;除此之外,我开始在家里疯狂地找书。
“文革”一开始,父亲所在小学的图书室就被封闭,但父亲可以从保管图书的老师那里为我弄到书。
他弄来的多数是西方文学名著。我每看完一本,赶紧再去换。在那个年头,能弄来这种书是多大的幸运!我母亲是机关干部,“文革”前她负责机关图书室的购书工作,“文革”既起,图书室也被封闭,书就交她看管,于是她就经常“监守自盗”,悄悄拿几本书回来给我看,看完后再去换。许多古典文学的人门书,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汉魏六朝赋选》之类,我就是这样读到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个时代她竞能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当时她负
责单位培训越南实习生的工作,辗转托人从越南买回来的。想想也有趣,那时我们这里已将这些“毒草”彻底严禁,却仍然出口到“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去“毒害”那里的人民(许多越南人都能读中文,而且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
那段日子经常是这样过的:我父母白天上班,外婆在家,学校停课。我在家到处找书,甚至找到了在上海的表姐“文革”前用过的语文课本。她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有《打渔杀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的片段。对那时候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