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停不下来的明朝史(上中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64.49
3.8折
¥
1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时拾史事|责编:赵芳//王健
出版社哈尔滨
ISBN978754845612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31035863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摘要
这是一个奇葩皇帝迭出的朝代,这是一个能臣和佞臣并出的朝代,这是一个党争发展到巅峰的朝代,这是一个宦官弄权的朝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诞生于这个朝代,中国历史上最耿直的清官也诞生于这个朝代,古典小说在这个朝代开始迈向巅峰,科举考试也在这个朝代逐渐僵死,这个朝代就是明朝。
本书以明朝历史人物的经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大明朝轮廓,并对具体的事件和现代社会的勾连做了具体而详细的阐述,读来十分有趣。
精彩内容
随着大明的建立,新一轮的和稀泥开始了。所谓明承元制,就是元朝有什么制度,明朝就照抄什么,比如元朝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有丞相、平章等长官,中书省之下设有吏、户、礼、工、刑、兵六部,而明朝建立之初的中央机构设置和元朝那是一模一样,连名字都没改直接搬过来就用。但是说实话,朱元璋本人从心底里压根不喜欢元朝的这一套政治制度,因为元朝的政治制度压根就抄得不好。中国古代中央有一对矛盾,那就是皇权和相权,秦汉时期丞相的权力是极大的,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上辅佐天子,下管理百官”,甚至可以驳斥皇帝的意见,用今天的话来说丞相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这个经理人的权力太大了,大到大老板不喜欢,所以大老板就想要削弱丞相的权力。
主要办法有两条,首先是虚化丞相的权力,用自己信任的小官来掌握实际权力。汉朝时期丞相可以开府,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称之为外朝,有外朝自然就会有内朝,所谓内朝就是皇帝的一些近臣,如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这些人品级不高但是由于深得皇帝的信任,因而得以掌握大权,汉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内朝官员制衡外朝官员,将不少原属于丞相的职权划归内朝,久而久之丞相就变得位高权不重了,到了东汉则干脆不设丞相了。但是这种做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内朝官会因为手握权力而逐渐膨胀,最后会成为新的丞相。比如尚书令在汉朝时期只是不入流的小官,但是到了唐朝时期李世民曾担任该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丞相,尚书令的品级、待遇等也在几百年间不断提高,最后已经脱离内朝官行列了,所以历朝历代都会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就是用品级低的官职取代丞相,等品级低的官职获得丞相的实权后,再用新的低级官职取代它,这样一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总会产生实际的“丞相”。
因此第二个方法就出现了,那就是增加丞相的数量。丞相权力过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数少、权力大,秦汉时期的丞相一般不超过两位,可想而知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于人数少,政策的施行很便捷,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皇帝开始增加丞相数量,毕竟丞相人数多了,相互之间就可以制衡,保证皇权一家独大,经过长期的摸索后到了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每人的分工又不同,既有合作又有对立,方便极了,从独相到群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举。到了宋朝这套制度被玩得登峰造极,有时候丞相权力过大了,皇权就打压一下;过小了,皇权又扶持一下,令其能够保持一个适度的平衡。可以说到了宋朝,唐朝留下来的三省六部制已经被宋朝构建得十分完美了,相权已经很难再威胁到皇权了,如果明朝承袭的是宋朝的制度,相信朱元璋一定会很满意,但偏偏是元朝。
元朝虽然也承袭了部分宋朝制度,但更多的制度来源于金朝。他们长期采取的是“一省制”。元朝后来继承了这一制度,中央只设立一个中书省,这就将原来分散的权力又集中起来了,元朝的中书省设左右丞相,下面还有一堆的副丞相,但与前朝相比元朝左右丞相的权力远远高于副丞相,这就使得副丞相根本制约不了丞相,只能踏踏实实为丞相打工,相应的中书省丞相的权力也就变得极大,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元朝的丞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但凡能想得到的,丞相全部管得了。可以说中书省左右丞相的权力已经快跟皇帝持平了,然而在左右丞相之上还有个中书令,相当于大丞相,其权力可想而知,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个职位权力太大了,所以中书令一般不设,或者直接由皇太子兼任。
俗话说得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么权力如此大的元朝丞相是不是能够一展抱负,好好治理国家呢,显然元朝的丞相们明显没有领会到这句话的意思,有元一代“贤相”屈指可数,相反“权相”特别是“奸相”反倒层出不穷,废皇帝、弑君、挑起内战,只要能想到的祸乱朝纲的事,元朝丞相全都干过,而且有的丞相不止干过一次。朱元璋作为汉家儿郎,在传统儒家文化下长大,要他去理解元朝的根本矛盾显然是不可能的。朱元璋从他的见闻中,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元朝权臣辈出,危害天下。
因而他曾经当着开国功臣徐达等人的面,对元朝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评价,认为元朝的没落主要是制度不行,造成权臣层出不穷,即使中间有些皇帝想要有所作为但受制于权臣,改革根本推行不下去,最后皇帝也就得过且过成为昏君了,这样一来搞得天下人心涣散,法令不能有效地传达到各地,如果这样元朝还不灭亡那真是没有天理了。作为元朝后期政治混乱的亲历者和最大既得利益者,可想而知朱元璋内心深处对元朝这一套政治制度的看法,朱元璋的话很明白,元朝的制度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在中书省,而皇帝的权力反而受到限制,这对于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是不能忍的,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干吗要分给别人管呢?所以中央集权(主要是皇权)必须加强。
加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对制度进行改革,另一种是推倒重来,这个问题朱元璋仔细考虑过,别看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下来,朱元璋本人也是见多识广了,虽然其内心不喜欢元朝这个制度,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他知道想要推倒重来是不可能的,难度大先不说,万一效果不理想那对新生的明朝来说可是毁灭性的打击,因而还是对这个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达到自己的要求吧。明朝刚刚建立那会儿事务繁多,当时朝廷上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斗得不亦乐乎,朱元璋就算有心要改革,估计也不会有人配合,而随着明朝逐渐步入稳定期,朱元璋感到改革政治制度可以提上日程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