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全译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全译本)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6.22 3.8折 42.8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译者:逸凡

出版社江西人民

ISBN9787210090892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8元

货号3821771

上书时间2024-10-14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全译本)》这本书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宏大的人类历史,从人性的角度来描述历史,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艰深的内容,对于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也细加讲述,内容引人入胜,贯穿理性、宽容和进步的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VanLoon.H.W.,1882—1944),杰出的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31年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圣经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以及此书《人类的故事》等。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受读者喜爱。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第二章  人类最早的祖先
第三章  史前人类
第四章  象形文字
第五章  尼罗河流域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八章  苏美尔人
第九章  摩西
第十章  腓尼基人
第十一章  印欧人
第十二章  爱琴海
第十三章  古希腊人
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市
第十五章  古希腊的自治
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
第十八章  波斯战争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战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
第二十一章  回顾与概述
第二十二章  罗马和迦太基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
第二十四章  罗马帝国的故事
第二十五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第二十六章  罗马的衰亡
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崛起
第二十八章  穆罕默德
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
第三十章  北欧人
第三十一章  封建社会
第三十二章  骑士制度
第三十三章  教皇与皇帝之争
第三十四章  十字军东征
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自治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世界
第三十八章  中世纪的贸易
第三十九章  文艺复兴
第四十章  表现的时代
第四十一章  地理大发现
第四十二章  佛陀与孔子
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第四十四章  宗教战争
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
第四十六章  势力均衡
第四十七章  俄国的兴起
第四十八章  俄国与瑞典之争
第四十九章  普鲁士的崛起
第五十章  重商主义
第五十一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五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十三章  拿破仑
第五十四章  神圣同盟
第五十五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
第五十六章  民族独立
第五十七章  机器的时代
第五十八章  社会革命
第五十九章  奴隶解放
第六十章  科学的时代
第六十一章  艺术
第六十二章  殖民扩张与战争
第六十三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六十四章  继往开来
漫画年表

内容摘要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全译本)》一书共有64章,作者从鸿蒙初辟一直讲到一战结束,对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均详加讲述,再现了人类发展史的浩荡长卷。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宏大的人类历史,从人性的角度来描述历史,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以及手绘插图,来讲述艰深难懂的人类发展史,使得全书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本书于1921年出版,多次再版重印,也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精彩内容
 第一章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之下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到哪里去?
凭着坚韧的勇气与毅力,人类渐渐地将这个问题推向那遥远的边界,推向地平线之外,希望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可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走远。
我们知道的仍然不多,但是我们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很多事情来。
在这一章,我要告诉你们,人类历史是如何搭建这个舞台的。如果我们以这样长的直线来代表动物生
命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那么在它下面的这条短线则表示人类(或多少类似人类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的,却是最先学会用大脑去征服大自然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的是人类,而非猪、狗、马或其他动物的原因。尽管在这些动物身后,同样也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历史发展进程。
最初,我们居住的星球(就目前所知),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的火球。可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它只不过是小小的烟云。几百万年过去了,星球的表面发生了爆炸,并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层。在这片生机全无的岩石之上,雨水如无尽的洪流一样无休无止地下着,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磨蚀掉,并把碎石尘屑带入了藏在冒着热气的高崖间的峡谷里。
最后雨过天晴,太阳破云而出。就是这个可爱星
球上的那些小水坑逐渐扩展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洋。
随后某一天,最美妙的奇迹出现了。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孕育着新的生命。第一个活着的细胞漂浮在海水之中。
它就一直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了几百万年,但是在此过程中,它慢慢地养成了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能够更好地存活下来。
其中一些细胞觉得待在黑暗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是最
舒适的,于是它们在洪流从山上带下来的黏土中扎下根,成为植物。另外一些细胞则更喜欢四处游荡,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像蝎子一样的腿,开始在海底爬行。在它们身边的是植物和白绿色的像水母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些细胞,身上覆着鳞片,它们凭借游泳似
的动作四处游动,寻找食物。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繁若星辰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滋长,于是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地,而在海底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开辟新的栖息地,在沼
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起了新家。每天早晚的潮汐浸泡着这些植物,让它们品尝到故乡的咸味。其他时候,它们只能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存下去。经过几百年的磨炼,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在空气中生存,就像以前在水中一
样。它们的体形也在长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美丽的花朵,吸引忙碌的大黄蜂和小鸟儿来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整个陆地都布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与此同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学会如何用鳃和肺同时呼吸。
我们称这些小动物为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在水里和陆上都能自由地生存。你在路边看见的那只青蛙就可以告诉你有双重生存环境的两栖动物穿梭于水陆之间,是多么的快乐。
自从离开了水,这些动物越来越适应陆地上的生
活环境。其中的一些成了爬行类动物(那些像蜥蜴一
样爬行的动物)。它们与昆虫一起分享森林的寂静。
后来,为便于更迅速地在松软的土壤上行走,它们的四肢不断进化,体形也相应地长大,直到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它们庞大的身躯。它们的身体通常有9~12米左右长,如果它们跟大象一起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大猫逗弄小猫仔一样。这些庞然大物在《生物学手册》中被称为鱼龙、斑龙、雷龙等,它们属于恐龙家族。
后来,这些爬行家族的一些成员开始选择在树顶上生活。它们的腿不再用来行走,而是帮助它们在树枝间快速跳跃。跳跃已经变成了树上生活的必须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它们的尾巴也变成了方向盘。它们可以在树林间自由地飞翔,最终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鸟类。
后来,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在短时间内全部灭绝了。我们不知道死亡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得太大,以致行动困难,无法游泳、行走和爬行。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美的蕨类植物和树叶近在眼前,却无法吃到,活活饿死。不管是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爬行动物王国就这样覆灭了。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