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莽(学术名家自述)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5.55
6.0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总主编:方军|口述:高莽|整理:杲文川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0836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898173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时光匆匆过去,90年竟是如此之快。
自己全身是病,头脑昏昏沉沉,思维不能集中,走路晃晃悠悠,视力衰退,双耳失聪,且有盲妻瘫痪在床,需要照顾。
但,回顾往事,还是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译了一些外国文学著作,写了一些随笔散文,画了一些美术作品。
家庭和美,互相体贴,低调做人,谦虚谨慎——这是我的生活的基调。
《高莽(学术名家自述)》由方军主编。
作者简介
高莽(笔名乌兰汗),哈尔滨人,生于1926年,长期从事翻译和友好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俄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名誉博士、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俄罗斯美术院荣誉院士,曾获得俄罗斯友谊勋童、乌克兰功勋勋章以及普希金奖、高尔基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等多种奖章。
著有《久违了,莫斯科!》《圣山行》《心灵的交颤》《白银时代》《高贵的苦难》《历史之翼》《墓碑.天堂》《人生笔记》《墨痕》《桂冠》等作品。翻译出版了阿赫马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的作品,也译过一些白俄罗斯作家的诗歌和散文。
目录
启蒙期
我少小时的家庭
我在基督教会学校学习了70年
我的三位俄罗斯美术老师
民族思想的蒙咙与铁蹄下的反抗
译·画·编
最初踏上翻译和编辑之路
在《苏联介绍》杂志社工作的日子
哈尔滨美术协会和结识的各位画家
翻译剧本《保尔·柯察金》及演出盛况
我与“冬妮娅”的爱情
结识恩师戈宝权先生
在东北中苏友协的日子
因四幅漫画,我第一次挨批判
我所上的“大学”
新的工作岗位——《世界文学》杂志社
“黑色十年”中的善与恶、冷与暖
难以忘怀的“五七”道路
在“五七”干校时的漫画
净化灵魂的《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战斗生活》组画
《世界文学》复刊
文学前辈对《世界文学》的关爱
重建《世界文学》编辑队伍
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编辑的外国文学素养
在《世界文学》工作时期的同事
《世界文学》是了解外国文学与艺术的窗口、桥梁
在异国
赴莫斯科参加翻译家国际会晤
我对译诗的一点看法
文学翻译与外国文学
心仪莫斯科
圣彼得堡漫步
在坦桑尼亚我听到了心之歌
非洲的“中国之夜”
夕阳红
63岁那年我离开了工作岗位
参加中国译协代表团访问缅甸
接受“友谊”勋章及国外其他荣誉
离休27年,我一直也没有闲着
我老年时的家
我的绘画生涯
九秩后的琐事与感悟
附录一:主要学术活动及大事年表
附录二:主要著作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由方军主编、高莽自述的《高莽(学术名家自述)》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包括:我少小时的家庭、我的三位俄罗斯美术老师、民族思想的蒙眬与铁蹄下的反抗、结识恩师戈宝权先生、我所上的“大学”、我对译诗的一点看法等。
精彩内容
第二天,房东家的两个儿子带着我和哥哥来到花园街59号的基督教青年会,老师问了我们一些简单的算术题和生活常识后,准于入学。
我上的不叫学校,叫基督教青年会,英文缩写YMCA,俄文缩写XCM刀。“基督教青年会”原本是以发扬基督教品德为宗旨的群众组织,1851年,“基督教青年会”从英国传到北美洲,获得空前发展。美国基督教青年会除原有的活动外,又增加了办校事业,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就是这样出现的。
哈尔滨的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于1925年,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海格。学校有个校徽:一个健壮的男性,肌肉发达,作动作状,框在一个三角体当中。三角的每个边上分别有一个词:“精神”“体魄”“智慧”。学校的口号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它表明这个学校不仅注意智力教育,还注意体育锻炼。学校有校服。30年代时,同学可以留发;到了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加强控制,学生都得剃光头。学校虽然名为“基督教”,却也有不信基督新教的同学,像俄罗斯同学就多数信东正教。
哈尔滨地区外民族中以俄罗斯人最多,我们学校里也是以俄罗斯同学为主。哈尔滨离俄罗斯近,1898年,帝俄入侵我国,定哈尔滨为中东铁路的交汇点。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松花江中游这块满汉多民族的渔猎地带飞速地发展成为一座城市。1905年辟为商埠,俄、日、英、美、德、荷、比等15个国家的领事馆和36国的侨民共10万多人蜂拥而至,成为国际城市,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又有大批俄国人逃亡到哈尔滨。其中有不少文化人士和文艺工作者,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办可能主要考虑的是俄裔子弟及其他各国侨民子女,学生中有波兰人、乌克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犹太人、朝鲜人,以俄国人最多,而中国学生不多。
这里的老师都是外国人,用俄语与英语授课。语文使用的是帝俄时代的俄语课本,英语课本则寄自美国。学制为预备班三年。然后是七年制中学,另有夜大。
一堂课下来,我一句也听不懂。回到家,书包没放下就抱着妈妈委屈地大哭起来,并哽咽着说:“我不去那个学校念书了,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呀……”一直搂着我的妈妈,从慈爱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说:“四儿,你就这点出息啊?”“什么事儿都是从不会开始的。你上学不就是为了从不会到会吗?遇到点事儿就打退堂鼓,那以后大了你还能千啥?”妈妈又说:“你看你三哥咋不说不学呢?人家孟先生家两个哥哥,学得多带劲儿,天天乐乐呵呵去上学。记着。
万事开头难!学进去就不难了。”妈妈的话让我一肚子的委屈烟消云散了。
从此,上学的路上和回家的路上,我都向孟家哥哥请教俄语,他们俩入学早,读过预备班,他们成了我们哥俩的俄语辅导老师。俄语听说要过读写这一关,小孩子可塑性强,经过努力,我由听懂一部分到渐渐听得懂,再到会读会写,我是硬拼着闯过了这一关。
小时候,我身体孱弱,经常闹病;因语言的差距,我的功课也不好,信心不足,胆子很小,这样的性格,在班里难免受欺负。当身体强健的外族同学欺负
我时,我尽量躲避,有时候躲不开了,只能默默忍受。
基督教青年会是栋四层楼,另外有地下室,更衣室和图书馆都设在那里。同学们进校后先到更衣室,要脱掉制服,换上工作服。男同学是灰色的及膝罩衣,腰间有灰色布腰带;女同学是藏青色上下衣,前身是白色的围裙。
花园街很幽静,石砌的路面,树木葱郁,两边是俄罗斯式的板障子墙围起来的小院。这种房屋布局在我国其他地方少见。
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