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47
3.6折
¥
39.8
全新
库存231件
作者(尼泊尔)咏给·明就仁波切|译者:江翰雯
出版社海南
ISBN9787544349635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871587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咏给·明就仁波切(YongeyMingyurRinpoche),当代禅修大师、心灵导师,被《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1976年生于尼泊尔,父亲是20世纪禅修大师祖古·乌金仁波切。他从小患有恐慌症,13岁借由禅修克服恐慌症,17岁被指派为闭关房上师。他经常以幽默的方式,坦然分享自己的困境。自1998年起,他开始全球巡回教学,给予数千人开示与指导,并广泛与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摇滚歌手、电影明星等各阶层人士接触和交谈。
所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不仅荣登《纽约时报》、台湾及香港等地畅销榜,还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帮助了无数对心灵修炼感兴趣的人,步上快乐的修持之道。他第二部心灵畅销书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分享了他从恐慌症到宁静喜乐的经验。
目录
第一部 我们为何不快乐
第一章 旅程的起点
心的交会
传承的重要性
会见我心
来自西方的亮光
第二章 内在的交响乐
脑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三脑一体
不见踪影的总指挥
正念
第三章 超越心,超越脑
本然心
本然的寂静
深入了解你的本然心
心、生物现象或两者兼备?
做你自己
第四章 空性
胜义谛与世俗谛
空性的禅修练习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经验
可能性所带来的自由
第五章 感知的相对性
互为缘起
从神经科学看主体和客体
不确定性原理的恩赐
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时间的蛮横
无常
第六章 天赋明性
本具的觉性
照亮黑暗
显相与幻相
明空一体
第七章 悲心
关于悲心的生物学说
“认同”彼此的“不同”
第八章 我们为何不快乐?
情绪化的身体
性格特质与暂时的情绪状态
制约因素
烦恼
烦恼或契机
第二部 安住自心的方法
第九章 找到平衡点
智慧与方便
身体的姿势
心的体态
第十章 单纯地安住
无所缘的禅修
第十一章 安住在对境上
感知对境之门
有所缘的禅修
其他有用的助缘
第十二章 善用念头和情绪
善用你的念头
不愉快的念头
善用你的情绪
第十三章 慈悲
慈心与悲心的意义
循序渐进慢慢来
第一阶段修习
第二阶段修习
第三阶段修习
第十四章 修持的方法、时间与地点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时间短,次数多
非正式禅修
随时,随地
结论
第三部 快乐的心 健康的身
第十五章 问题与可能性
禅修的次第
体验并非开悟
第十六章 从内在做起
只求生存或更求发展
指挥脑
悲心之果
第十七章 快乐的生物学
接受自己的潜能
快乐的心,健康的身
关于快乐的生物学说
认证空性的利益
第十八章 向前迈进
寻找上师
选择快乐
内容摘要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参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查德·戴维森主持的实验研究,被测出大脑中的快乐指数在禅定状态中跃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以为仪器坏了,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当代国际心灵导师、藏传禅修大师明就仁波切,在咏给·明就仁波切著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书中,阐述他自己是如何通过佛法禅修克服童年时代的恐慌症,获得内在真正的快乐的。首先,明就仁波切描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禅修困境与状态,然后通过自己的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揭开快乐的秘密与科学,最后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官知觉去做各种禅修练习,达到非比寻常的快乐。《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行文轻松活泼,所述故事生动幽默,更重要的是,处处有着仁波切充满智慧的慈悲话语。
精彩内容
心的交会我们必须经历这个过程,那就是真的坐下来检视自心,检视自己的经验,才能看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卡卢仁波切(KaluRinpoche),《口传宝集》认识法兰西斯寇·斐瑞拉时,我还是个小孩子。
他是一位智利籍生物学家,后来成为2l世纪最知名的神经科学专家之一。当时我父亲的名声已吸引不少西方学子,因此法兰西斯寇也来到尼泊尔,跟随我父亲学习佛教审察自心的方法。在课后或修持的空当,他常会跟我谈到现代科学,尤其是他专精的脑部结构与功能领域。当然,他在讲解时,会顾虑到一个9岁孩子的理解能力。父亲的其他西方弟子知道我对科学有兴趣后,也纷纷把他们所知道的生物学、心理学、化学和物理等现代理论传授给我。这有点像是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一种是佛法,另一种是现代科学。
我还记得,当时我就觉得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异。语言的表达虽然不同,但意义似乎非常接近。
不久之后我也开始体会到,西方科学家与佛教科学家探讨问题的方法非常类似。传统佛教经典通常先提出所要检验的理论基础或哲学基础,也就是“根”。接下来再提出种种修持方法,也是一般所称的“道”。
最后以个人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作为结论,这通常称为“果”。西方科学的研究架构也很类似,首先提出理论或假设,接下来解释验证理论的方法,最后提出实验结果,并和原先所提假设之间的异同做比较分析。
同时学习现代科学和佛法修持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佛法教导人们以一种内审或主观的方法,明了自身具足获得快乐的能力;西方科学则以一种较为客观的方式解释这些教法“为什么”有用,以及“如何”运作。佛教与现代科学对人心的作用各有卓越的见解,两者并用,可以更为清晰完整。
往返印度与尼泊尔的时期接近尾声时,我得知智慧林即将举办一期三年传统闭关课程,闭关指导上师是萨杰仁波切(saljayRinpoche)。萨杰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界公认最有成就的前辈大师之一,也是我在智慧林最主要的老师之一。温和仁慈、声音低沉的他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间说出或做出最对的事情。我相信你们必定也曾遇见过类似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能够让你在无形中学到异常深刻的法教,而他们本身的风范就是让你终生受用不尽的学习。
因为萨杰仁波切年事已高,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指导闭关了,因此我真的很想参加。但那时我才13岁
,一般都认为这个年纪还太小,无法承受闭关三年的严苛考验。我恳请父亲出面帮我请求,最后泰锡度仁
波切终于允许我去参加这次闭关。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