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乡愁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64.71
5.5折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沈湘平//常书红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03576
出版时间2017-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3871090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沈湘平、常书红主编的《都市与乡愁》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与互动,探究都市文化建设中的新课题,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性,而且具有话语上的公共性。乡愁的“乡”既可以是家乡或故乡,也可以指乡村。乡愁既可以来自背井离乡者对故土的思念,也可以来自故土风貌改变后的回忆和眷恋。如果说后一种乡愁属于生长于都市的原住民,那么前一种乡愁则属于生于乡村、生活在都市的新移民。这样来说,乡愁应当是都市中城里人的乡愁。
作者简介
常书红,山西隰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近现代史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北京文化的研究。出版专著《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一一以满汉关系为中心》,编著或参与编写各类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沈湘平,1971年生,籍贯湖南省浏阳市,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度任职于中央机关。主要从事一般哲学理论、现代性问题、马克思思想、价值与文化等方面研究。已出版《理性与秩序》(2003)、《全球化与现代性》(2003)、《邓小平的思维世界》(2004)、《哲学导论》(2008)等著作,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主编“走进人文社科”丛书(2009-2010)和《社会热点解读》(2003、2004),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各1项,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专论
北京现代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城市的气息何以使人自由
城乡揖别文明缘起
——中国早期城市的考古学观察
路在何方?
——乡土中国百年进程的历史反思
基础理论篇
乡愁的过去与现在
文化乡愁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城市与乡愁:一种关于成长的生命美学
城市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
都市里的乡愁:现代转型中的民粹情结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
中国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
探寻城市之美
——城市景观美学视域下的“美丽城市”
美国现代化、都市化与“乡愁”对中国“乡愁”的启示
宗教乡愁的佛教时空美学特质
现代生活中的焦虑症与还乡梦
资本与现代人的生活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
试析消费社会语境下的身体规训
——以整容为例
发展战略篇
发展城镇化切勿割裂“城”与“乡”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构建特大城市宜居框架
教育、城市与大国发展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区域战略
城市人精神还乡中的自然
——城市博物学及其实践刍议
城乡教育共生:一项教育哲学探索
双重边缘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焦虑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城市中农民之子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北京胡同乡愁的空间道德浅析
——以北京西四地区为例
以更广泛的文化自信建设岭南特色都市文化的思考
历史文化篇
胡适笔下的北京风光
上海城市更新与城市记忆
从“命名”到“坐实”:被塑造的乡村悲情叙事
试论古代文人的籍里混同与客徙
——以明代京畿文人李东阳、程敏政等为例
习俗、惯制与秩序:乡村日常生活的另类窥视
——基于取名行为的案例考察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城市垃圾
清运研究(1949—1952)
“苏联式”建筑与1950年代的集体记忆
——以苏联展览馆为例
后记
内容摘要
沈湘平、常书红主编的《都市与乡愁》是一部高速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集中探讨都市与乡愁问题的论述专集,由不同学科的国内外学者撰写,其中不乏学界泰斗的力作。全书涉及乡愁的内涵及表现、城市
的起源与变迁、城市的记忆与伤逝、城市的认同与焦虑、城市的更新与未来等重大问题,既有哲学思辨的深刻,又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厚重和文学艺术彰显的温情;既有宏观的战略思考,又有微观的案例剖析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全书在都市的发展空间中思考乡愁、
解读乡愁,又以乡愁为原点,叩问城市化的初心和目标,反映了学界关于都市与乡愁关系的多元思考和前沿观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