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史/十六国史新编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8.34
4.4折
¥
8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赵向群|总主编:周伟洲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52167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691528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十六国史新编”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赵向群代表作全新修订。
◆汇集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献,还原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河西地方的历史,钩沉一千六百多年前纵横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五凉王国的兴亡盛衰。
◆宏观的历史视野与微观的历史实证相结合,物质层面的经济研究与人文层面的习俗剖析相统一,国别史与专门史兼顾,全方位、多面向,还原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重要阶段。
目录
前 言
序 言
引 言
001 卷一 绪论篇
002 第一节 河西经济区的崛起
一 早期的畜牧业经济基础
二 农业的产生及农牧结合经济格局的确立
三 丝路贸易的兴起和主要城镇的形成
018 第二节 凉州封建政治格局的奠定
一 封建行政体制的建立
二 最早的割据政权——窦融政权
032 第三节 汉晋之际的河西民族问题
一 汉代“羌胡”问题
二 魏晋时期的民族态势
049 卷 二 前凉篇
050 第一节 前凉肇基
一 张轨出任凉州刺史
二 张轨的政治
074 第二节 割据局面的演成
084 第三节 前凉的强盛
一 张骏的政治
二 张重华的政治
108 第四节 前凉衰亡
一 政治的衰落
二 统治集团的内讧
三 前秦灭前凉
131 卷 三 后凉篇
132 第一节 后凉立国
一 吕光征西域
二 后凉的建立
140 第二节 前期政治
一 尖锐的民族矛盾
二 氐族本位政治
149 第三节 后期政治
一 吕纂和吕隆的腐朽统治
二 诸吕相残
156 第四节 后凉灭亡
161 卷 四 南凉篇
162 第一节 南凉立国
一 秃发乌孤的早期战略
二 南凉的建立
167 第二节 秃发利鹿孤的政治
一 修结邻好
二 兴理内政
172 第三节 秃发傉檀的政治
一 入主姑臧
二 姑臧时期的外患内忧
180 第四节 南凉灭亡
一 “韦宗观衅”与“东苑之诛”
二 穷兵黩武以至于亡
内容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五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族张氏的前凉和李氏的西凉,氐族吕氏的后凉,鲜卑秃发氏的南凉,匈奴沮渠氏的北凉。五凉政权管辖的范围东至今甘肃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将河西走廊等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
枢纽包括在内。五凉历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边疆史和古代丝绸之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分为“绪论”“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民族”“经济”“著姓”“文教”十个专题,作者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基础
,将短暂的五凉历史置于汉唐间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宏观考察,有兼以微观的实证,全面还原五凉政权的兴衰更替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精彩内容
卷一 绪论篇汉武帝开发河西之前,河西已是众多民族蕃息之地。
月氏、乌孙是最早的两支。大约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那里居住,并过着游牧经济生活。近年来,在天祝、古浪、
永昌、张掖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铜石共存文化,称为“沙井文化”。出土的石器、陶器质地钝厚,制作粗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属于月氏文化遗存。月氏的活动区域,史书记载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后人进而指出:“凉、甘、肃、瓜、沙等州,本月氏国之地。”这就是说,月氏活动区域很广,几遍于整个河西走廊。月氏人的生活是“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他们的畜牧业主要是养羊,羊的品种很好。有记载说:“月氏国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月氏国有大尾羊,如驴,即藏羊也。”乌孙的活动区域较月氏稍西。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酒泉、玉门一带发现的骟马类型文化,经分析可能是乌孙遗留的历史痕迹。乌孙人的生活也是“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畜牧业以养马著称,马的存栏数很多,所谓“国多马,富人至四百千匹”。
在月氏和乌孙之外,古老的羌族与河西走廊也有关系。羌族在商周时期已见诸史料记载,过的是“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的生活。战国初期,居住于河湟一带的羌人懂得了农耕技术,开始了农牧结合的经济生活。这推动了羌族社会的进步。秦汉之交,羌人析其部落,一部分向今川西北岷江上游流移,一部分留居河湟故地。留居河湟的一支在其首领忍和他的弟弟舞统率下,繁育人口,发展部族,“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盛,从此起矣”!以上说明,早在匈奴人居河西之前,河西已生活着以月氏、乌孙和羌人为主的畜牧业民族,他们是河西早期的居民,他们繁盛的畜牧业经济为河西经济区的起步创立了基础。所谓“河西畜牧为天下饶”,当始于他们。
西汉前期,匈奴势力扩展到河西。汉文帝在位时,匈奴最终击败月氏,迫使月氏放弃河西故地,西迁到伊犁河流域。月氏迁徙时留下部分老弱南撤,“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此前,乌孙曾因受月氏侵逼而投靠匈奴。月氏西迁时,其首领昆莫带领昔日“亡走匈奴”的部众也向西迁
移,并打击月氏,迫使月氏再离伊犁河向西,最终“遂都妫水(今阿姆河)北,为王庭”。这样,伊犁河流域为乌孙占据,而匈奴则独霸了河西走廊。
匈奴独霸河西走廊时,其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国家机构的逐渐完备以及军事力量的迅速扩张,需要充足的物质财富作为支撑。对于河西走廊的占领,带给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利益是多方面的。首先,河西走廊水草丰盛,冬温夏凉,宜于畜牧。尤其是绵亘千里的祁连山,更是理想的天然牧场。
祁连山,张掖、酒泉二界之上,东西二百里,南北百余里。山中冬温夏凉,宜牧羊,乳酪农好。夏泻酪,不用器物。刈草着其上,不散。酥特好,酪一斛,得升余酥。
又有仙人树,行人山中饥渴者,辄食之饱,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见。
这为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其次是河西走廊地当东西要冲,是联结西域与秦陇的桥梁和咽喉。占据河西走廊,可挟制西域诸国,并“赋税诸国,取富给焉”。作为匈奴的既定政策,在公元前176年已得以实现。此前,匈奴不仅击败月氏,而且“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而后,在西域诸国设置“僮仆都尉”,进行控制与搜刮,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另外,河西走廊地势险要,地域辽阔,可供匈奴骑兵任意驰骋;有时也可挟制和联络羌人,武力威胁西汉边境,掳其边民,掠其资财,获得大量人口及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并且迫使汉王朝为宁边而做出让步。这在老
上单于时期特别突出。老上单于尤“乐汉物”,他用“和亲”与军事威胁相结合的政策,对汉王朝施加压力,索取汉朝资财。“汉所输匈奴缯絮米蘖,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匈奴对“汉物”的掳掠与索取,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物质财富供给的重要来源。
总之,在汉武帝经营河西之前,单一的畜牧业经济是河西社会的基本经济格局。同时,羌族的农耕经济,汉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影响也逐渐渗入河西早期畜牧社会。特别是汉族经济产品的渗入和吸引,也给匈奴这个古老
畜牧民族带来了社会人文方面的一些变化。自老上单于开
始的所谓“变俗”是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虽然微小,不足以引起经济生活方式上的根本变化,但反响却非同一般,以至匈奴内部也有人疑虑“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这是以后河西经济区内人文与产业格局必然变化的历史信息。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