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独立思考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4.02
6.1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史蒂文·诺韦拉//鲍勃·诺韦拉//卡拉·圣玛丽亚//杰伊·诺韦拉//埃文·伯恩斯坦|责编:程璞玉//丁媛媛|译者:文辉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1596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965804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部分 核心理念
第 1 章? 科学怀疑论??012
工具一:神经心理局限性及认知欺骗
第 2 章? 记忆偏差与虚妄记忆综合征??018
第 3 章? 不靠谱的知觉??027
第 4 章? 空想性错视??036
第 5 章? 不可名状的外力??041
第 6 章? 临睡幻觉??044
第 7 章? 意动效应??048
工具二:元认知
第 8 章? 邓宁—克鲁格效应??053
第 9 章? 动机性推理??058
第 10 章? 论证及逻辑谬误??065
第 11 章? 认知偏差与启发式思维??090
第 12 章? 确认性偏差??098
第 13 章? 诉诸传统??108
第 14 章? 诉诸自然??111
第 15 章? 基本归因错误??115
第 16 章? 异常现象的狩猎者??119
第 17 章? 数据挖掘??130
第 18 章? 无巧不成书??134
工具三:科学与伪科学
第 19 章? 方法论自然主义??144
第 20 章? 后现代主义??152
第 21 章? 奥卡姆剃刀原理??157
第 22 章? 如何界定伪科学??161
第 23 章? 否定主义??179
第 24 章? P 值操纵等研究缺陷??190
第 25 章? 阴谋论??201
第 26 章? 她们真的会巫术吗??216
第 27 章? 安慰剂效应??222
第 28 章? 所谓经验之谈??228
工具四:警世故事
第 29 章? 聪明的汉斯??235
第 30 章? 霍桑效应??239
第 31 章? 说出你的秘密??245
第 32 章? 取之不竭的能源??254
第 33 章? 奇妙的量子理论??259
第 34 章? 诡秘的小人??266
第 35 章? 充满智慧的“设计” ??271
第 36 章? 活力论及二元论??280
第 37 章? N 射线的故事??294
第 38 章? 正向思维??301
第 39 章? 传销的骗局??304
第二部分 冒险之旅
第 40 章?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动机性推理??314
第 41 章? 丹尼斯·李与自由能??332
第 42 章? 好莱“巫”的故事??337
第 43 章? 所谓“奇点” ??344
第 44 章? 沃伦夫妇捉鬼记??353
第 45 章? 《大骗局》的骗局??362
第三部分 科学怀疑论与大众传媒
第 46 章? 远离真相的信息??372
第 47 章? 岂能如此平衡??380
第 48 章? 科学无戏言??383
第 49 章? 矩阵背后的真相??389
第 50 章? 包治百病的细菌??394
第 51 章? 表观遗传??398
第四部分 血淋淋的伪科学
第 52 章? 自然疗法的深刻教训??409
第 53 章? 驱魔术:中世纪的阴魂??414
第 54 章? 拒绝科学的下场??418
第 55 章? 孩子做错了什么??423
第五部分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第 56 章? 怀疑一切??430
后? 记??443
内容摘要
“后真相”时代,我们的世界充斥着错误信息、偏见
、神话、欺骗,以及有缺陷的“知识”。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事实和真相,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呢?我们如何判断该相信什么,该怀疑什么?
《万物批判指南》就是我们穿越现代生活迷宫的地图。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科学怀疑论者,最应该首先怀疑的就是自己,我们的认知偏差(软件)和神经系统(硬件)都会漏洞百出。
这本书解释了科学怀疑论思维的原则,运用丰富有趣的案例,例如从捉鬼专家到反疫苗运动,以及热门的转基因迷思等等,揭穿了一些流行的“科学神话”、谬论和阴谋论,我们能从书中了解社会很多问题,以及科学、教育和新闻媒体领域的不足之处。本书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工具箱,我们将学会辨别科学与伪科学,掌握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技巧,了解如何与疯狂的朋友讨论阴谋论,如何与草率的推理、糟糕的论证和迷信思维做斗争。
精彩内容
推荐序后真相时代的真相探究指南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心理工作者,书评人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一词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该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比起陈述客观事实,诉诸情感及个人信仰更能左右社会舆论”。如果说以前是“事实胜于雄辩”,那么现在是“雄辩胜于事实”。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雄辩”乔装改扮成了“事实”,假消息防不胜防。再加上,新兴媒介冲击之下,严肃媒体失势失声,随着新闻看门人一同消失的,还有对基本事实的深入调查和检核。在这个众说纷纭的时代,“失实”与“片面”已成了常态,偏激驱走了客观,情绪代替了逻辑。同时,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也更青睐故事而非真相,因为前者不仅情绪化,而且容易编造和售卖,这只大手名叫资本,不停地增殖是它的本性。
曾经,人类因无知而无助;如今,我们因深陷信息洪流而无所适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能相信什么?我又该如何判断?”正是应了那句话,自由与焦虑、选择与责任从来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不用再听命于他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不知所措;拥有了对信息的选择权,甄别真伪也就成了无法回避的个人责任。从如何处理孩子发热,到投资、买房、规划人生,搜索引擎只能提供信息,却无法帮你抉择。如果你希望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拒绝受人愚弄,一心想弄清真相,那么你手里的这本书应该能帮上忙。当然,作者并不会告诉你该相信些什么,该怀疑些什么,他们关心的是一个更根本的命题:你要如何判断该相信什么,该怀疑什么?如果我能给这本书起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名字,那会是“万物评判指南”。
在这个新产品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这种判断力堪称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某广告中写道:“国外专业机构研究证明,本品中含有的……可以显著延缓衰老!”这句话其实埋藏了很多疑点。首先,所谓国外研究机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是有公信力的研究所,还是厂商自建的实验室?(有无利益瓜葛?)其次,这个结论是基于动物实验还是人体实验?(对小鼠有效不等于对人有效。)研究中的样本量有多大?(十几个人吃了有效不等于对所有人有效。)这个结果是否发表在经同行评议的期刊上,或者是否被其他独立实验重复过?(其他专业人士认可吗?被其他人验证过吗?)衰老延缓的测量指标是什么?(比如,是实验样本自觉变年轻了还是关键生理指标出现了逆转?是脸部皱纹减少了还是认知功能改善了?对了,比起认知功能,有人可能更关心前者。)还有,所谓“显著延缓衰老”有多明显?(比如,有的产品售价几万元,效果仅相当于每天多睡十分钟。)该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多少,多大剂量才能产生显著效果?(需要每次吃一公斤,一天吃三次吗?)除了延缓衰老,还有潜在副作用吗?(比如,过量会导致猝死,若果真如此,那确实是成功地阻止了衰老。)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适用人群是谁?(所有人都能吃吗?)上面这些疑问只是书中“评判问题清单”中的一部分。你可以边读这本书,边打开你的购物车,估计里面经得起这样“拷问”的产品屈指可数。这本书的疗效之一就是瓦解非理性消费冲动,同时减少后悔次数。不过,作者最大的心愿并非教人鉴别虚假宣传,他们更希望帮助读者培养“科学怀疑论者”的思维习惯。科学怀疑论者不是事事质疑的愤世嫉俗者,他们只是用遵循科学、符合逻辑的方式来检验那些靠经验得出来的结论。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作者精心准备了一个科学方法论的工具箱,里面摆放了一套解剖迷思的手术工具,而第一个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你再熟悉不过了,那就是你本人。
在人人忙于“认知升级”的时代,我们努力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却甚少有机会停下来想想这些工具的使用者——我们——的大脑究竟可能会有什么偏差。此书的第一次手术就是从暴露我们大脑的局限性开始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我们喜欢说外在的世界是真实的,或者我们能够测量的东西是真实的;如果你思考得再久一点就会发现,所谓唯一真实的不过是你所感觉到的、测量出的和你感知一切的方式;外部世界很容易沦为大脑的幻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永远弄不清楚大脑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一直要通过大脑这个“滤镜”来感受、观察和理解外部环境。如果不知道这个滤镜的局限,我们就会做出明明是眼镜上有土却去擦窗户的蠢事。
有个笑话说,如果酒吧里坐在你对面的人不够美,那可能是因为酒吧还没有打烊或者你喝得还不够多。人类的大脑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我们一生都活在由大脑加工的“后真相”中,或者也可以称其为“脑真相”。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脑真相”的差异,而在于否质疑过自己的“脑真相”,或是笃信其为唯一真理,将其奉为行动圭臬。“脑真相”的特点是不关心“精确”,只关注“生存”;不注重“客观”,只看重“验证”。比如,你可以试着调查一下周围家庭中夫妻二人各自承担了多少份额(百分之几)的家务,记住一定要对夫妻二人分别问询,一个很可能的结果是:两个人的份额相加后会超过100%。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了更多家务。
我们的大脑一直在为证明某些论点而努力搜集证据,这些论点包括但不限于:“你怎么那么可爱!”(恋爱时。)“你怎么那么可恶!”(结婚后。)“我是对的!”(或你是错的!)“你不像我爱你那么爱我!”稍稍留心就会发现,书中所说的这种“确认性偏差”几乎无处不在,用观点的筛子筛选证据,最终无论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都能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们并不想看到世界的全貌,我们只想通过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聪明睿智。至于那些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呢?我们还有一个终极大招——“总有刁民想害朕”的阴谋论,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旦我们通过阴谋论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正常的举证原则和逻辑推理都不再适用:“你不是在质疑举证,你是在迫害!”从此,我们无须在事实和逻辑上打败对方,只需要麻利地将整个棋盘掀翻在地,同时顺势高喊一声:“小人无节,此事有诈!”上述种种只是书中一隅,作者一遍遍地提醒我们,作为一名科学怀疑论者,最应该首先怀疑的就是自己,我们的认知偏差(软件)和神经系统(硬件)都会漏洞百出。不过,此书并不只是让我们反躬自省,作者还提供了众多有趣的“病案”供我们诊断和解剖,从捉鬼专家到反疫苗运动,还有热门的转基因迷思等等。作者像一位充满幽默感又循循善诱的上级大夫,手把手地带领读者用工具箱里的各种手术工具层层剥开表象,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医术见长。当然,如果一位实习医生对上级大夫只有服从而没有质疑,那么高明的老师也不会满意。当你能用科学怀疑论的方法来质疑此书中你不赞同的内容时,相信作者脸上会露出更加欣慰的笑容。不过,科学怀疑论并不是攻击他人的工具,现在的网络上“杠精”并不少见,那是为了攻击而质疑,为了反对而反对,而科学怀疑论者是为了真相而质疑,为了探究而提问。如果说“杠精”是自鸣得意,那么科学怀疑论者则满怀谦卑:“我并不比你知道更多,我只想和你一起探究真相。”面对茫茫宇宙,我们都渺小而无知,唯一的区别只有是否自知,可惜的是,最需要这本书的人也许最不可能拿起它。感谢打开这本书的你,因为你也是科学怀疑精神涟漪的又一个波源。它不只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承认无知,万事存疑,尊重异见,永远好奇。有的真相也许永远不可知晓,但是对它的探究能给我们短暂的人生以意义;也许宇宙并不关心人类的答案,但是我们乐在其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