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国学经典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6.22
4.2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清朝)李毓秀//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
ISBN978752080450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0461472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俊编校的这本书在《弟子规》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注释和解读,并给予了故事链接。
作者简介
李毓秀(1650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在年轻的时候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20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目录
弟子规
泛爱众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亲有过
谏不入
亲有疾
丧三年
丧尽礼
兄道友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
称尊长
路遇长
骑下马
长者立
尊长前
进必趋
事诸父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斗闹场
将入门
人问谁
用人物
借人物
凡出言
话说多
刻薄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
内容摘要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儿童蒙学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篡而成。它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
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等,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品行端正等大有益处。
精彩内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古代,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晚年时候,着手整理古代文献,并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弟子。据说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七十二人。曾子是其中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有一次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通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的。你知道这种理论指的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要指点他高深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行礼
,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指教。
”这表现了曾子渴求知识、尊重老师的品性。
曾参第二次出来做官,内心较前一次有了很大变化,他说:“我当年出来做官是双亲在世,三釜微薄俸禄也令人感到十分快乐;自那以后再次出来做官,三千钟丰厚俸禄也赡养不了双亲,所以我心里觉得很悲伤。”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做官却想着俸禄的多少是没有过错吧?”孔子说:“曾参的心思已经跟俸禄联系起来了。如果内心不想着俸禄的多少,那会出现悲伤的感情吗?对待俸禄心无所思的人,他们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钟,就像是看待雀儿和蚊虻从眼前飞过一样啊!”当时十釜等于一钟,原来三釜足够,后来三万釜仍不够,虽然通货膨胀占主要原因,但按照孔子所说,心无所
系之人,会埋怨时代变化吗?他的意思是说,与时俱进,并不是埋怨时代变化,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用现在的心态
对待现在,而不是用过去的心态对待现在。
曾子后来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
,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他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孔子的孙子孔伋曾经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因而,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是儒家思想承前启后的重要
人物。
P2-3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度日。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