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家龙庆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筑家龙庆忠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4.9 5.8折 6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周起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

ISBN9787562337690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2486893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乱世生忠义/1
  1  忠义祠里出生的孩子/2
  2  忠厚家风受教私塾/8
  3  上进求学借名一生/13
  4  乡里打汇资助东渡求学/16
  5  樱花国度/20
第二章  抗战岁月/27
  1  收获爱情回归祖国/28
  2  不做亡国奴/30
  3  正直官员一书生/32
  4  转行建筑教育/42
  5  授课重庆与广州/45
  6  爱国教授/48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挫折/53
  1  忘我工作/54
  2  因社会关系受牵连,引咎辞职/59
  3  直言获罪被定右派/61
  4  醉心学术不闻窗外事/65
第四章  十年“文革”路茫茫/69
  1  体育馆首挨批/70
  2  下放韶关枫湾干校/74
  3  万念俱灰欲死抗争/77
  4  难得的北京遇故知/80
  5  广州秦代造船遗址争鸣/82
第五章  “文革”后的老黄牛/89
  1  未知生焉知死/90
  2  重新探索学科建设/97
  3  尽在努力中桃李满天下/99
  4  尾声:非上上智,无了了心/107
第六章  主要学术思想和学术影响/112
  1  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与民族自豪感,积极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113
  2  重视防灾研究,创建建筑与城市防灾学/123
  3  拓展中国建筑教育工作,提出“建筑道”,古建筑史开创者之一/131
  4  注重对建筑与礼制的对比研究,拓展营造法式的研究方法/140
  5  以岭南建筑为核心,重视地区和乡土建筑学的研究/141
  6  重视多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143
附录一:龙庆忠生平大事年表/145
附录二:龙庆忠代表作摘录/149
  开封之铁塔/149
  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166
  广州南越王台遗址研究/172
  怎么改革华工建筑系/180
  中国历代田亩法/190
  《华夏意匠》序言/202
  天道、地道、人道与建筑的关系/205
参考文献/213
后记/216
跋/220

内容摘要
 《建筑家龙庆忠》简介:龙庆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他回国后曾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最早的文章是写于1933年的《开封之铁塔》和1934年的《穴居杂考》,均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龙先生长期在华南任教,辛勤耕耘;改革开放后较早被选为博士生导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培养了多名优秀的博士生。
陈周起所著的《建筑家龙庆忠》是《岭南建筑名家系列》之一,介绍龙庆忠先生对岭南建筑教育的卓越贡献,梳理龙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呈现其部分不曾公开的珍贵手稿。

主编推荐

  他.家境贫寒,历尽坎坷
   却以顽强的书生之躯.执不屈、正直、忠义、善良之心
   无怨无悔、孜孜不倦探索中国『建筑之道」
   他,视野独特、理念坚定
   培育一大批人才.创建了中国建筑和城市防灾学
   作为中国古建筑史学的重要奠基者
   他,历经国家命运的转折
   倾毕生心血,为『华南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打下牢固根基并呵护至生命的*后


【目录】

精彩内容
 忠厚家风受教私塾龙庆忠的父亲叫龙开炳,号芳善,有四个兄弟,他排行老二,祖上七八代都务农。龙姓算是村中一大户人家。起先村内一对夫妇因无子女而抱养了别家的一个小孩,这便是龙开炳的先祖。后来这家又亲生了两个儿子,在传统古老的封建血缘社会里,这几个孩子的命运由此便有了极大的不同:两个亲生骨肉得到了父母的宠爱,一帆风顺地成长,且顺利读书成功中举做了官;龙开炳的先祖——那个被抱养的小孩,没有得到多少庇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封建时代的农民大多是贫苦的,在永新也不例外,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长工做到十月半,烂衣烂裤空裤裆,一年血汗流几桶,手扶门框空荡荡。”可想而知龙开炳的先祖及他的子孙们会遭遇多少艰难坎坷。到了龙开炳祖父时,考虑到龙家世代务农没有_出路,于是咬着牙关、勒紧裤带让龙开炳上了几年私塾,希冀后代能逐渐走出家族的困境。因此龙开炳是家族中唯一能粗通计算和记账的人,在村中也是一位能稍微识文断字的人。尽管如此,龙开炳仍和他的兄弟叔祖辈们一样窘迫贫困,每房能耕的稻田不到1亩,而且人丁稀落:大哥生有两个儿子,大的由龙开炳抚养至结婚;三弟只生有一个儿子;四弟没有子女,而且很早去世。叔祖家虽说养有四子三女,但因为家贫,有两个儿子被迫出卖。龙庆忠在晚年回忆的文章中说道:“我的祖系挨压受气,甚至连家族的祠堂都不能进,连年的官司也只能败北,几代人忍辱受气,直至我的出生。”龙庆忠的出生确实给龙开炳夫妇带来了极大的欢喜,他们给他取名叫昺吟。他们共生育了9个男孩,在过去的农村,这是一个家族欣欣向荣、不被欺负的重要象征之一。不幸的是,因为贫困的家庭环境和极端恶劣的医疗卫生条件,有8个男孩据说在四岁前就夭折了,唯有龙庆忠因为得到他外祖母的悉心照料,活了下来。这点很深刻地影响到龙庆忠日后的人生观,无论在民国抗战非常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屡次运动的磨难,面对着许多彷徨和无奈,龙庆忠就抱着这种强烈的“活下去”的信念,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如上所说,龙庆忠的父辈叔伯人丁少、地少、钱少,在村里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直到龙庆忠的母亲嫁到龙家时,一切才有了些许改变。龙庆忠的母亲叫陈冬娥,是二十里外的高市乡樟木山西汀村人,她父亲颇有经营头脑,农商兼营,家境尚好,抱养一子(龙庆忠的大舅)和生养一子(龙庆忠的二舅)一女。因大舅是抱养的,和龙庆忠祖上一样,得不到太多的宠爱,也受二舅的歧视。但大舅人好心善,对龙庆忠一家特别好。他外出到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做矿工,逢年过节都会到龙家探望,经常给龙庆忠讲述煤矿工人的故事。安源煤矿是中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亦是当时中国的十大厂矿之一。1922年安源煤矿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点,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曾到安源组织过大罢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大舅讲述的安源矿工故事既道出了矿工的辛酸苦辣,也表现着矿工们不屈不挠的抗争身影,这些都深深影响了龙庆忠,他晚年回忆道“幼小的心灵印上了工人阶级的形象”。
老陈家对家里唯一的宝贝女儿很疼爱,怕她到了龙家受苦,出嫁
的时候给了丰厚的嫁妆,除了衣物外,还有近七亩地。后来她把这些地以40元大洋的价钱转卖给了同族胞弟,用这些钱租用了离村不远的忠义潭渡口边上的忠义祠,又盘了些货开了问日用杂货铺,取名“义泰和”,兼卖豆腐。从此以后,母亲忙着打理小店和农活,父亲则专做豆腐的小买卖,每天晚上磨好豆腐,走村串巷地叫卖。两人勤勤恳恳,精打细算,一家的生活总算慢慢有了起色。
父亲龙开炳是个善良实诚之人,有次有朋友做买卖要向人借钱,求了他做担保人。他二话不说,欣然答应。孰不知那朋友做买卖破产了,逃得无影无踪。债主自然找上龙开炳还债,弄得他那间小店差点倒闭关门,家境也更为困难。龙开
炳为此事急得几乎吐血,不仅仅是因为替人还了冤枉钱,而是觉得玷污了老龙家历来实诚的信誉。
母亲陈冬娥虽读书不多,却是明晓事理、非常和善的农妇,恪守“三从四德”的传统道德,坚信教书先生所说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因丈夫时常在外营生,家里供龙庆忠读书也很艰难,因此这个“父”和“师”当然要由她来承担了。她对龙庆忠的教育都是言传身教,而且有严格的要
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旬流传民间多年的话语应该是她对教育最直接的理解。龙庆忠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遵照她的安排,做家务、喂猪、喂鸡,还要煮饭,若遇上假期,还要背着箩筐上山放牛割猪草,还曾干过烧砖瓦的活。有次龙庆忠干活时不小心割破脚流了血,她赶紧用土办法——用草灰敷上,嘴上唠叨说怎么这么不留神,内心却心疼得不得了,可对于穷人家而言又有什么办法呢?
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