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 中国耕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耕地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6.83 6.2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张凤荣//张天柱//李超//李子忠|责编:梁爱荣//刘彦龙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

ISBN978756552555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277293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自然条件与耕地开发利用
  1.1  气候条件与种植制度
    1.1.1  对种植制度影响最大的几个气候要素
    1.1.2  中国气候资源
    1.1.3  气候带与作物
    1.1.4  中国种植制度分区
  1.2  地形与耕地开发利用
    1.2.1  对耕地影响最大的地形要素
    1.2.2  中国宏观地貌格局对耕地的影响
    1.2.3  不同地貌类型对耕地开发利用的影响
    1.2.4  中国地貌分类与分布
  1.3  土壤与耕地开发利用
    1.3.1  土层厚度与耕地开发利用
    1.3.2  土壤质地与耕地开发利用
    1.3.3  土壤可溶盐含量与耕地开发利用
    1.3.4  土壤剖面构型与耕地开发利用
    1.3.5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与耕地开发利用
    1.3.6  污染土壤与耕地开发利用
  1.4  水资源与耕地
    1.4.1  对耕地影响最大的水资源要素
    1.4.2  中国水资源总体状况
    1.4.3  流域水资源与耕地开发利用
    1.4.4  地下水资源与耕地开发利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耕地开发历史
  2.1  1949年前的中国土地开垦史
    2.1.1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已有零星原始的土地垦殖
    2.1.2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形成连续的农耕区
    2.1.3  秦汉时期,农耕区已经遍布中国
    2.1.4  唐宋时期,已经开发山区与低湿地
    2.1.5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土地开垦已经达到极限
  2.2  1949-1986年期间的耕地开发
    2.2.1  1949-1958年
    2.2.2  1959-1976年
  2.3  1987年以来耕地开垦
    2.3.1  开垦土地主要是以补充建设占用耕地为目的的政府行为
    2.3.2  南方已经没有农民自发开垦土地的现象,但北方还存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耕地的数量、质量与分布
  3.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耕地数量与分布
    3.1.1  耕地定义
    3.1.2  耕地面积与构成
    3.1.3  耕地分布状况
  3.2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
    3.2.1  基于种植制度(熟制)的耕地质量分析
    3.2.2  基于地形分析的中国耕地质量状况
    3.2.3  基于耕地质量分等的中国耕地质量状况
  3.3  耕地面积的分析
    3.3.1  对国家公布耕地数据的分析
    3.3.2  我国现状耕地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城市化对耕地分布变化的影响
  4.1  中国城市化及其效应
    4.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4.1.2  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
  4.2  中国建设用地变化及特征
    4.2.1  数据来源与分析
    4.2.2  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变化特征
    4.2.3  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变化特征
  4.3  中国耕地变化及特征
    4.3.1  已有基于遥感数据的中国耕地变化研究结果
    4.3.2  基于欧航局土地覆被数据的中国耕地变化
    4.3.3  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耕地后备资源状况
  5.1  耕地后备资源理论基础
    5.1.1  耕地后备资源的概念
    5.1.2  影响耕地后备资源供给的因素
    5.1.3  耕地后备资源供给与需求
  5.2  基于自然适宜性的我国耕地后备资源
    5.2.1  根据全国“四荒”调查结果计算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状况
    5.2.2  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板数据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5.3  基于经济适宜性的耕地后备资源
    5.3.1  收入与成本计算
    5.3.2  现有耕地经营的收入成本比
    5.3.3  将开发成本计入后的收入成本比
  5.4  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5.4.1  调查评价方法
    5.4.2  调查评价结果
  5.5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分析
    5.5.1  耕地后备资源少,且越来越少
    5.5.2  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禀赋差,开垦后生产潜力低
    5.5.3  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开垦后面临土地退化和生态安全问题
    5.5.4  耕地不是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唯一复垦方向
    5.5.5  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应该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再评估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耕地退化状况
  6.1  耕地退化类型及其成因
    6.1.1  相关概念辨析
    6.1.2  耕地退化成因
  6.2  水土流失耕地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6.2.1  水土流失状况
    6.2.2  耕地水土流失状况
    6.2.3  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3  沙化耕地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6.3.1  荒漠化、沙化土地状况
    6.3.2  沙化耕地状况
    6.3.3  沙化耕地防治措施
  6.4  盐碱化耕地状况及其防治措施
    6.4.1  盐碱地状况
    6.4.2  盐碱耕地状况
    6.4.3  盐碱耕地退化防治措施
  6.5  污染耕地状况与防治措施
    6.5.1  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现状
    6.5.2  耕地污染防治措施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低产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效应
  7.1  中低产田改造及其效应
    7.1.1  中低产田的概念及划分
    7.1.2  我国中低产田的现状
    7.1.3  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
    7.1.4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历程和绩效
  7.2  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效应
    7.2.1  高标准农田的有关概念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中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及城市化对于耕地面积与分布变化的影响,解释了形成今天中国耕地这种现状的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控制性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分析了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土
地资源数量和分布状况。本书还介绍了中国人民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而进行的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稳产田建设工程,揭示了由于过度开垦和利用不当造成的各种耕地退化的现实。书中分析了化肥、农药等各种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对于提高粮食
产量的作用,以及高投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压力;预测了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前景,提出了切合中国耕地资源禀
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保护策略与措施。总之,这是一本全面揭示中国耕地的起源、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系统解释我国实行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政策的自然资源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的著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