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73.74 6.8折 ¥ 108 全新
仅1件
作者楼军江
出版社上海远东
ISBN978754761767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31344311
上书时间2024-10-1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也备受关注。
2019年1月18日,时任教*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2020年1月21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指导下,上海家长学校正式宣告成立,并被市领导寄予厚望:上海家长学校依托上海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精心组织课程、开发资源、组织培训、策划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推进,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指导范围,尽快构建起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成立两年来,上海家长学校重点围绕“六个一”来细化举措,即一支骨干队伍、一批课程资源、一档电视栏目、一个在线课堂、一系列线下培训和一个服务体系。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与家长和孩子们线上结缘,成为温暖的精神港湾。
如今,上海家长学校的在线课堂悄然走过55期,吸引全国家长收看,共计超过1600万人次,成为一道靓丽的家庭教育学习风景线。
作为上海家长学校的常态化项目,在线课堂每期都会从一个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出发,邀请专家、家长共话家庭教育,迸发出许多家庭教育的新想法、新观点。
为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在线课堂的内容精粹,上海开放大学组织编写了《家庭教育大家谈》一书,从2020年已经开展的在线课程中筛选出25期精品课程,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将精彩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全书围绕生命教育、成才观、亲子关系三大主题展开探讨,同时也聚焦家长们关心的学习、电子产品使用等话题。
《家庭教育大家谈》凝聚了30余位家庭教育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智慧结晶,呈现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案例和视角丰富的教育观点,从不同方面回应家长的困惑与难题,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学习、同成长。希望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和这些跃然纸上的文字发生思想碰撞,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带来更多启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通过、“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全员导师制”的推行,我国家庭教育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上海家长学校将秉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办学宗旨,继续推动家庭教育资源的共聚共建共享,让幸福之花在家庭中绚丽绽放!
有话好好说,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一、 避免无效沟通的重要性
亲子沟通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家长要学会避免无效沟通,实现有效沟通,助力孩子成长与发展。
第一,沟通关系到孩子自我形象的发展。孩子自我形象的发展源于与父母沟通时得到的反馈,孩子把这些反馈拼凑起来就得到了对自己的认知。有些家长对孩子相对严厉、期望值很高,他们会抱怨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会当着外人的面评价孩子不自信、腼腆、不爱和人打招呼,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会拼凑出一个消极的自己: 我是一个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的人。因为这些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自信,另一方面却又把自己当作镜子,用自己的反射和沟通对孩子说: 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所以孩子也很难实现和满足父母的期待。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避免让孩子的形象发展受损。家长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向孩子反馈,不能过高或是过低,而是要像一面完整而平整的镜子,而非哈哈镜或者破裂的镜子,照出变形的影像。
第二,有效沟通与孩子的自尊感紧密相连。现在,很多父母都在学习如何夸奖孩子、如何正面管教孩子,但不少人却对“正面管教”这种育儿方式有一定的误解。比如,有的妈妈认为,就是要给予孩子比表现更多的夸奖,坏的表现也要往好夸,这样孩子才能在夸赞中逐渐认为“我好像是全能的”。但现实是,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一个阶段的孩子不太愿意参与竞争力很强的活动,他们并不害怕这个活动本身,而是害怕输,因为他们假想自己无所不能,但现实情况又并非如此。所以,孩子们害怕自我形象的破灭,害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此时,父母就需要做一个温柔的打气筒,给孩子打打气,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客观描述他做得好的方面,以及还有待改善的方面。
第三,沟通关系到孩子最初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是对某种关系的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的信任,对亲子关系有重要意义。许多无效沟通会给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毁灭性打击。例如,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时经常会说“你再做不好,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做不好,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再做不好,妈妈就把你扔出去”,等等。这些无效沟通会让孩子认为亲子关系是有条件和标准的,“只有我做好了,父母才会爱我,我如果做不好,父母就不会爱我”。并且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大部分会从儿童期延续下去,很多成年人安全感的缺乏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因此,父母在约束、惩罚、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法,可以用不能看电视、少吃糖等作为惩罚手段,但请不要说“你做不好,我就不爱你”,不要用孩子对爸爸妈妈最原始的爱作为筹码,那样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很大打击。
最后,亲子沟通会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无效沟通会阻碍孩子养成优良品质,而有效沟通则会帮助孩子发展优良品质。如很多父母经常告诫孩子要做一个正直、开朗、勤奋的人,但自己却并不是这样的人,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孩子可以从亲子互动中习得优良品质,家长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发展优良品质,自己要先成为一个可见的领跑者。正如长跑比赛一样,孩子刚开始是跟着你跑的,慢慢地在向前进;等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跑得比你快了,也就不再需要领跑者了。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父母习惯在孩子跑步时做看台的观众,鼓掌和看戏。他们看到了孩子一个人在跑,跑得很快、很累,他们要求孩子必须跑到那个终点,否则就认为孩子没有出息,这其实是一种无效沟通。真正有效的沟通在于父母和孩子在亲子相处过程中一起去跑,父母要成为领跑者,以身作则。
二、 关注和掌握有效沟通的核心要素: 情绪与需求
亲子沟通的核心要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情绪与需求。大家常说,情绪是喜怒哀乐,但这里强调的情绪主要指孩子与父母的情绪,需求也指孩子和父母的需求。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亲子沟通的入场券,只有关注孩子的情绪,父母才能保证和孩子进行一次有效的亲子沟通。情绪很重要,但一些家长在处理情绪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其实,许多心理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情绪张力很强时,大脑的逻辑运算能力会相对降低,所以家长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并不适合给孩子讲述某些大道理。
关于情绪,家长们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口述加接纳。家长首先要学会接纳情绪,因为任何情绪都有意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孩子无论开心、难过,还是沮丧,都是可以的,我们不应该排斥这类情绪。而且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很多情绪本身是可以存在的,需要关注的只是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合适、合理。一些父母因为孩子情绪表达的方式有问题,就否定了孩子的整个情绪,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其实是不益的。因为情绪就像水壶一样,如果你把水壶所有的孔都堵住,不停地烧,终有一天里面充满的水蒸气就会引发爆炸;而当我们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后,这个水壶才会出现一个让情绪可以释放的口。其实,很多家长已经具备这个意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机构也在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
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是用语言口述自己的情绪,如“我现在很难过”。在与孩子互动时,爸爸妈妈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烦躁,你离我远一点,让我自己静一会儿”,确保自己处理好情绪后再去做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当你可以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你就已经识别了自己的情绪,并且你情绪波动的幅度也在逐渐缩小。实际上,当你在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烦,让我静一会儿”的时候,其实你也在告诉孩子,当他们烦躁和生气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去表达。正如前面提到的领跑者一样,你在用自己的沟通方式去教会孩子怎么去表达情绪。
第二,不要找替罪羊。很多爸爸妈妈并不愿意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出气筒,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比如,孩子写作业写到很晚,作业的错误率又很高。这对孩子来说已经是比较难堪、尴尬或者难处理的事。家长如果刚刚休息完回来,心情很好,看到孩子的作业问题可能会提出办法,和他讨论作业怎样完成,温柔地辅导错题;但如果家长白天在公司里面受了气,在经济方面又有很多危机,进门前或许又和邻居吵了一架,回到家后又发现孩子作业没有做完,错误率又很高,家长可能就会直接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就整个过程而言,孩子不止承担了他自己的情绪,还承担了父母的情绪,所以父母在亲子沟通中不能找替罪羊,在遇到生气、难过、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时,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情绪与自己有关,哪些情绪与孩子有关,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情绪的宣泄对象。
第三,在交流中要处理好孩子的感受。感受很重要,它就像数字书写时位于左侧的一个1一样,而你说的很多道理则是0。当我们不去讨论感受的时候,0再多,始终是0;但是,当我们处理好孩子的感受后,1后面的0越多,数字就越大。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处理孩子的感受,并不断地提高这种能力。其实,在孩子小时候,大部分父母很会处理孩子的感受,但在孩子上学、慢慢长大后,很多父母就不去在意他们的感受了。因为这些父母潜意识中认为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某些道理远比孩子本身的感受更加重要。但这些父母需要注意,虽然你肯定和关注的那些东西很重要,但也请不要丢掉对于感受的询问这个最重要的1。
正如情绪是亲子沟通的入场券,作为亲子沟通第二个核心要素的需求则是指南针。随着成长阶段和时期的不同,孩子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成长中;同样地,随着现实境遇的变化,成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亲子沟通也会千变万化。有时孩子可能会说“我不喜欢某个老师,不喜欢学校的某个同学,不喜欢那门课”“我就不爱你,我讨厌你”,而这些话让家长感到茫然。
对此,家长就要关注需求这个指南针,根据孩子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决定沟通的方向。举个例子,在孩子小时候,我们认为我们的宝宝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宝宝,会背唐诗,很早就学会了走路。等到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却慢慢失去了这个奢望,觉得孩子是个“学渣”,开始贬低孩子。但是,其实我们要相信,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需求不会变,因为谁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呢?那为什么孩子现在喜欢看电视,不想写作业呢?其实是因为他的某种需求被阻碍了,没有被父母看到。可见,孩子低层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也会阻碍他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并且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帮助和陪伴孩子排除成长中的一些困难,孩子就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因此,父母要接受不断变化的当下,认识到孩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此,我有三个关于需求的建议分享给父母们。
首先,拆开巧克力的包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其实都不太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虽然我们也会表达诸如“我现在很开心”“我想去喝杯水”“老师给我拿杯水吧”这些话,但当涉及某些情绪的需求时,我们却不会轻易用语言表达。比如,很多时候,当孩子作业总是完不成、写不好时,家长会将其归为做作业与看电视、玩游戏的矛盾。其实,家长仅仅关注了巧克力的包装,而忽略了更内在的东西。拖拉可能只是小朋友想要避免挫败感的方式,因为那门课的作业对他来说很难,他不会做,所以宁愿拖着。当然,拖拉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大部分父母都只会责备、告诫孩子不要拖拉。这时,父母和孩子沟通的内容就像是没有拆开包装的巧克力,换句话说,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忽视了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
其次,分开冰淇淋和果酱。正如冰淇淋和果酱一旦相遇就很难分开一样,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也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区分。例如,一些爸爸在教育孩子时会说,“你这样做我很没面子”“你这样做爸爸很长脸”“你取得了这个成绩,爸爸好有荣誉感”,等等,这些言语其实更多反应的是父母自尊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联系很少。
最后,扎牢坦克车的履带。坦克车的轮子和履带是同步运转的,轮子转,履带也转。在亲子互动中,家长经常会盯着“履带”不动,却忽略了孩子像车轮一样不断变化的需求。其实,婴儿期的孩子与青春期的孩子在育儿方式、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想象一下,如果用婴儿期的育儿方式与沟通方式对待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什么?我想这个孩子会无比暴躁,会质疑你为什么要管这么多,为什么连他吃什么、穿什么都要管;而家长则会认为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但实际上,孩子可能反叛的是以前那个父母觉得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父母也需要及时改变以应对孩子的改变。正如坦克车的轮子和履带需要同步旋转一样,父母不要奢求以前有效的方式能够适用于现在,甚至适用于将来。
总之,需求和情绪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反映: 所有的恨都是受伤的爱。为什么一个人会怨恨,是因为他期待的那份爱没有被满足。就像情绪和需求的关系一样,有时我们的情绪正是源于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反过来,从孩子的各种情绪出发,去寻找孩子的内心需求。
2020年1月21日,上海家长学校正式宣告成立。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与家长和孩子们线上结缘,成为温暖的精神港湾。
《家庭教育大家谈》从已经开展的在线课程中筛选25期精品课程,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将精彩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全书围绕生命教育、成才观、亲子关系三大主题展开探讨,同时也兼谈家长们最关心的学习问题、电子产品使用等内容。
《家庭教育大家谈》凝聚了30余位家庭教育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智慧结晶,呈现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案例和视角丰富的教育观点,从不同方面回应家长的困惑与难题,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学习、同成长。
你想和孩子搞好关系吗?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阳光,拥有美好人格的人吗?你担心孩子升入新的学段,会难以适应吗?你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玩物丧志吗?
《家庭教育大家谈》汇聚教育领域各行业专家智慧,为您解答您最关心的教育难题。这里有校长、教师,有研究家庭教育的学者,有心理学专家,还有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作家、媒体人。他们齐聚一堂,一同为广大家长支招,帮助孩子全面成长,让广大家庭幸福美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