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5.95 6.2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蒋锦洪等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56227
出版时间2021-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204867
上书时间2024-10-13
总序
本丛书是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几代学人的成果荟萃。丛书之所以名为“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是为了把170多年前以《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40多年前以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中国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推进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对象的研究”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两个方面的认识世界的理论活动。
在华东师范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里,由这双重研究而得到的“理论智慧”,应该不仅体现和提炼西方传统,而且也体现和提炼中国传统;为这种研究提供立足基础的“实践探索”,不仅包括迄今为止的奋斗经历,而且也指向从今往后的前进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本丛书首批著作出版于2018年,那时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三年之后,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校相关同事们在这样的时刻推出丛书第二批著作,我想一定是以此向建党百年献礼,以展示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方面薪火相传的实力和前景的方式,以展示各相关学科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用好本学科资源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努力和成果的方式,献上来自70年前建立的新中国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一份特殊厚礼。
童世骏2021年3月29日
绪论
一、 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十九大报告也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我们开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都是我们取得的历史成绩,意味着我们可以给人民提供更多的社会财富与发展空间。但在此时必须清醒意识到的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初级阶段的判断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都决定了此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与资源来促进发展。而这些手段与资源的运用往往具有辩证性,如对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市场手段与能够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科技手段。
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利于增强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提升人的个性,但却容易造成人们在道德、精神方面的短缺,产生“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物质财富增长成了生产的目的,发展出现了异化,劳动人民变成了物质增长的手段。在这种条件下,人由物的支配者沦为物的奴隶,容易形成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不利于人的发展的负面现象。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的是健康文明有序的道路,但在其完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类似问题。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全球问题”,诸如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等。这些都是由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引起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另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对人的个性化的压抑,技术理性取代了人文精神,人们的关系被物质化、商业化,人类的尊严被忽视。可见,以上诸多问题不只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如何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理论上的理解与实践上的回应,成为我们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在理论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渊源来自哪里?它和马克思主义有什么联系?在实践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统一的高度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怎样的实践路径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蕴加以认识和把握。
追求人本的实现,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核心主题,也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诉求。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本的终表现形态是现实的个人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人本的实现是人类在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文化解放等多维度自由中创造的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条件下,深刻把握并超越自然的外部限度,通过对资本逻辑与私有制的摒弃,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过程。虽然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没有系统的关于人本思想的著述,但在他几乎所有的著作中都闪烁着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理光辉。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础理论以及当代的人本实践问题作出系统探讨,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首先,从思想史角度解读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逻辑意义重大。从古希腊开始,思想家们对人的关注从未停止,从思想史之视域重读经典文本,专门梳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结构化、规范化的手法厘清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演进逻辑,有助于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人本理论的思想史意义,也是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需要。其次,将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将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充分挖掘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深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人本思想。
从实践层面看,首先,研究马克思人本思想可为当代发展实践作出理论指导。当代中国深刻的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征程中,如何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何真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的解答都依赖于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微把握和重新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满足人民需要、尊重人民价值、重视人民幸福,终达到人的自由个性。将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既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其次,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需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真理光辉,将人本精神作为中国发展的路标、指南与信仰,有利于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
在前人研究成果上,本书力图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础理论以及当代的人本实践问题作出系统探讨。将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充分挖掘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人本思想,促进当代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书稿具体分为:上篇“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本真要义”;中篇“马克思人本思想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下篇“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民生实践价值”等三大部分,计9章内容组成。
蒋锦洪,男,1961.5生,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 洋,男,1988.5生,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闫 莉,女,1985.7生,博士,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实现人本意味着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尊重、人的实践活动得到重视、人的多维度解放和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显然,这一事业是激动人心,让人心驰神往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复杂过程。人本理论的使命在于运用理论来证明人本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寻实现人本的现实道路,构建出人本实现的宏伟蓝图。马克思人本思想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换,指出人本的终极目标在于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