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研究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5.24
6.6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晓玲|责编:杜文丽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222622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145254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问题的提出
二、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清代《史记》文学阐释文献探讨与关键词的界定
一、清代《史记》文学阐释文献探讨
二、清代《史记》文学阐释研究的关键词界定
第三节 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的研究理路与内容
一、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的研究理路
二、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清代文化语境与《史记》文学研究
第一节 满族专制下的清代学术与文化
一、薤发易服与满清“部族”政权的巩固
二、“渐就中国之制”与“道统”的争夺
三、防猜与文网
第二节 清代审美趣味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一、审美趣味与文学阐释
二、清代古雅趣味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三、清代崇实重质的审美趣味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四、清代“圆而神”的审美趣味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第三节 清代《史记》文学阐释的形式与特点
一、清代《史记》文学阐释的形式
二、清代《史记》文学阐释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经学与《史记》文学阐释
第一节 清初理学与《史记》文学阐释
一、清初理学官方学术地位的确立
二、清初理学、科举与《史记》文学阐释
第二节 乾嘉汉学与《史记》文学阐释
一、乾嘉汉学的兴起与研究方法的转换
二、汉学家的文论观与《史记》文学阐释
第三节 汉宋纷争与《史记》文学阐释
一、汉宋之争与调和辨析
二、道咸以后的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史学与《史记》文学阐释
第一节 清代史学之发展与《史记》研究的史学语境
一、清初遗民与《明史》编纂
二、《四库》与清代历史考据学
三、晚清经世史学与西方史、边疆志
四、清代《史记》研究的史学语境
第二节 《史记》的经典化与清代《史记》研究的兴盛
一、《史记》史学与文学经典化
二、清代《史记》研究的兴盛
第三节 清代《史记》评论中史学意义的文学转换
一、清人对《史记》人物“实录”的文学阐释
二、清人论《史记》人物塑造的选材
第四节 清代《史记》评点中史学叙事的文学转向
一、中国传统叙事与《史记》史学叙事、文学叙事研究的分途
二、“于序事中寓论断”与清代《史记》叙事艺术的阐释
三、义法论与清代《史记》叙事艺术的阐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文章学与《史记》文学阐释
第一节 清代文章学理论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一、清代发愤著书说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二、清代文气说与《史记》的文学阐释
第二节 清代学者论《史记》的章法结构
一、清人论《史记》章法结构的秩序
二、清人论《史记》章法结构的变化
三、清人论《史记》章法结构的联贯
四、清人论《史记》章法结构的统一
第三节 清代学者对《史记》的叙事技法的阐释
一、清人《史记》文学阐释的重要形式与特点——叙事技法的探讨
二、清代对《史记》叙事技法的阐释
第四节 王又朴对《史记》重点篇目叙事技法的归纳
一、王又朴及其《史记七篇读法》
二、王又朴对史公笔法和义法的阐释
三、王又朴对《史记》叙事技法的阐释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小说评点学与《史记》文学阐释的互文关系
第一节 清代小说评点与《史记》史笔、文心的探讨
一、明代中晚期的小说评点与《史记》评点
二、清代小说评点与《史记》阐释的关系及特点
第二节 金圣叹小说评点与《史记》文学经典化
一、金圣叹的“才子书”与《史记》文学经典性的明确
二、金圣叹对《史记》作为史传文学经典特质的把握
三、金圣叹以《史记》为艺术价值尺度对《水浒传》的品评实践
第三节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中的《史记》文学性阐释
一、以《史记》为经典坐标的价值判断
二、《金瓶梅》与《史记》创作动机的比较
三、《金瓶梅》与《史记》的艺术比较
第四节 清代《聊斋志异》《红楼梦》与《史记》的比较阐释
一、清代小说评点家《聊斋志异》与《史记》的比较阐释
二、清代小说评点家《红楼梦》与《史记》的比较阐释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清代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高峰期,《史记》文学阐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和清代学术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学作为清代学术的主体,其内部的离合、嬗变对文化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史记》文学阐释的发展、变化以及节奏都受到了经学发展脉络的支配。清代史学的兴盛成为《史记》研究的学术背景,清人在对《史记》司马迁史笔与文心的把握中,达成了“实录”、选材、“于序事中寓论断”、“义法论”等范畴与概念史学向文学意义的转换。不仅如此,清代以复古崇雅、师心尚情为指归的价值取向与“以古文为时文”的期待视野,成为《史记》文学经典化内驱力,而文章学、评点学则是其达成的重要方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