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6.88 4.0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隋岩//哈艳秋|责编:刘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ISBN9787507848014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381769
上书时间2024-10-13
卷首语
在冬去春来、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新闻传播学前沿2020》经过各方努力,即
将出版。
2020年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年初开始席卷中国乃至全世
界。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我国新闻工作者直面抗疫问题,积极传递疫情信息,服务
疫情防控,助力战疫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当社会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新闻媒体及
时跟进相关报道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功能,更是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和回应。
在2020年新冠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及时发布
权威信息,准确公开报道疫情,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舆论,为抗击新冠疫情、
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前沿话题”栏目共收入6篇论文,涉及我国新闻媒体抗击疫情相关报道的研究
话题。在《新冠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功能与表现》一文中,燕频就《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有关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指出,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实时跟进疫情动态、及时准确报道疫情信息,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把握了舆论引导主动权,为普及疫情
防控知识、缓解公众焦虑情绪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文超等的《媒体融合视角
下内容产品的创新与运营——以“新冠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播矩阵为
例》论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冠疫情期间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形态边界,融合传
播优势凸显,既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大
屏联动小屏、多平台交叉融合,形成全天候、全媒体、全景式的传播矩阵,充分展
现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活力,丰富了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经验。健康码作
为疫情期间保障复工复产与公众出行的重要工具,在全国各地得到启用并获得良
好反响,詹骞等针对健康码的社会认知、社会责任与隐私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张
悦、吴鹏娟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时事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 1》在新
冠疫情报道中积极发挥品牌优势、发挥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行了探讨。作
者选取2020年1月至5月的88个样本,采取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节目版块、采访
对象、报道议题进行分析,探究《新闻1 1》在特殊时期报道的“变”与“不变”。
肖明等针对公众号“丁香医生”的147篇头条推文进行分析,采取内容分析法,对
“丁香医生”在抗击疫情期间头条推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人工编码,涉及了发布时
间、内容主题、来源、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抗击疫情中头部医疗自媒
体的传播实践。新冠疫情期间,产生了众多具有关注度和传播力的照片,罗琳等研
究了“后真相”语境下新冠疫情新闻摄影报道的相关特征,并提出可能出现大众传
播的媒介内容与真实渐行渐远的警示。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为此本书设立“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专题栏
目。该栏目刊登了两篇论文——赵玉明、何婧的《列宁无线电广播思想研究》和艾
红红、强若琳的《列宁与苏维埃无线电广播事业》。苏联早期无线电广播从筹备到
创办都与列宁密不可分。列宁对无线电广播功能和作用有着深刻认识和论述,将无
线电广播形象比喻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他时刻关注无线电广播建设,
支持无线电实验室的建设,关心无线电技术人员的生活。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
无线电话台建成并开始试播,同年11月7日命名为“共产国际广播电台”,是世界
上座无产阶级广播电台。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成立80周年。1940年12月30日,党
领导的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从那时至今,人民广播事
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80年人民广播经历了战争烽火的考
验,走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坎坷,迎来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飞跃发展,并
在媒介融合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本书设立“纪念人民广播成立80周年”专栏,刊
登了彭芳群的《延安新华广播战地通讯的特色研究》,了解战地通讯报道在中国共
产党军事传播中的特色和意义。艾红红的《从抗战号角到和平之声——人民广播80
年的角色转化》则探讨了人民广播80年的角色转化中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
“新闻传播史”栏目刊登了燕频的《赵玉明广播电视史学思想初探》。赵玉明是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史学方面的研究大家,学术思想丰富,建树颇丰,著作等身。不
幸的是,他于2020年8月30日因病去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宝贵的学术遗
产。燕频以赵玉明老师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主要领域代表性著作为基础,结合时代发
展和广播电视史学的发展脉络,坚持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研究赵玉明广播电视
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价值和意义。韩文婷的《抗战时期救亡戏剧活动及历史意
义——以〈申报〉1937—1939年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以《申报》1937—1939年救
亡戏剧报道为视角,探究救亡戏剧的形态、历史意义。李艳梅以《纽约时报》《泰
晤士报》对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报道为例,探究晚清中国在西方乃至世界的总
体形象。
在“新闻传播理论”栏目中,张晓红等的《新闻舆论“四力”的理论内涵、现
实意义与提升路径——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论述》,研究了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舆论工作的“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2月,
“四力”首次作为一个整体被完整提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
新闻舆论“四力”的要求,围绕其作出一系列阐述,为党在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
定下基本方略。著名传播心理学教授刘京林结合2019年《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动
态》刊登的95篇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了相关研究中新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杨
瑞媛的论文从女性主义看网络“泥塑”文化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
“新闻传播实务”栏目刊登的4篇论文都紧密结合当前新闻实践探讨相关问题。
为了顺应当前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不断加大媒体融合力度的同时,也在
注意加强传播规律研究。胡洪江、郎劲松的《年轻态与轻量化:主流媒体宣传方式
的“破圈”与进路》一文,研究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针对目标受众生产内容
并匹配相应的传播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宣传效果的有益经验和尝试。吴风等
的《中国数据主权的健全完善路径研究:基于数据跨境流动的考察》以百年未见之
复杂国际时局为背景,探讨大数据跨境流动的内在风险,提出构建中国数据主权维
护并完善的路径。在5G技术赋能下,“云端对话”成为融媒体时代会议报道新常态,
曾紫涵就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守正、多元创新”的
理念,积极打造融媒精品力作,实现了对全国两会的全媒体呈现、全景式覆盖和全
方位解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庞大川、曾庆香以《人民日报》关于端午节的报道为
例,探讨了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新闻叙
事框架建构着国家认同。
在“网络与新兴媒体”栏目中,本年度内容丰富、议题较多。沈浩等采用CTM
模型对国内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中的169篇“媒体融合”相关文献进行主题建模,
通过主题模型发现“媒体融合”研究较多侧重发展趋势与实践探索、媒体转型与媒
体规制、人才培养和教育变革、媒介融合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等方面,缺乏从批判和
反思角度审视媒体融合的研究。互联网与社交媒体重塑了健康传播实践,网络视频
极大地丰富了个体化疾病叙事的创作,形成了多元的疾病表达与公共探讨空间。仇
筠茜等通过半结构访谈与叙事分析方法研究了哔哩哔哩平台上的抑郁症话语,以
及平台传播特征对围绕抑郁症形成的表达与互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
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政务新媒
体开辟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平台,开设了政府服务的新窗口,提供了网络问政的新
途径。李永强以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为例,探讨政务新媒体开
展社会治理带来的各项挑战。柳帆等以新媒体发展为背景,对足球垂直类网络社区
媒体“懂球帝”进行解读,提出各类新型体育社区媒体平台应该以用户为导向,借
助移动互联网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传统村落依托抖音短视频平台作为新的
传播渠道,扩大了知名度。杨静等以河南新县的传统村落传播为例,研究知名度较
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如何利用抖音塑造旅游形象。马肖杨等以我国美
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李子柒为例,对美食类短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及传
播策略进行研究。张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新媒体记者在央视体育报道中的工作模
式进行了研究。
在“新闻教育”栏目中,王锡苓等结合全国高校出台的推进“双一流”建设的
背景,探讨了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问题。刘自雄等对威拉德·格罗夫纳·布莱耶
和“布莱耶学派”对美国新闻学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推动国内学者反思新闻学
术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未来方向。
伴随岁月匆匆的脚步和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将以旺盛的精力和情怀,继续打
造理念先进、视野开阔、引领学术的《新闻传播学前沿》。
《新闻传播学前沿》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传统,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出版宗旨,直面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旨在关注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新情况、聚焦学术前沿问题、学科建设新动态,回应传媒改革实践;通过探讨新闻传播学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进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进一步发展。本书为新闻传播学前沿2020年辑刊,包含前沿话题、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务、网络与新兴媒体等栏目,共30余篇学术文章。
新冠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功能与表现
燕 频
【摘要】公众之所以需要新闻,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信息。当社会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新闻媒体及时眼进相关报道,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功能,更是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和回应。在新冠技情报追中,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及时发布权成信息,准确公开报道疫情,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舆论,为抗击新冠肺关疫情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媒体功能 信息传播 舆论引导
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最主要的功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正面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及时跟进相关报道,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聚人心、强信心的舆论氛围。
一、及时准确报道疫情,实现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其中第一项就是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类需要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从而把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获得安全感。受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媒体的相关报道。疫情期间,各主流媒体通过有组织、不间断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满足公众获取信息、了解情况的需求,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1.新闻报道权威及时、层次丰富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首先应该做到信息公开。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也是在这一天,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次报道了武汉的不明肺炎。之后,多家主流媒体多次转载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的疫情公告。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当晚,央视《新闻1+1》采访钟南山院士,证实了“有人传人现象”和“有医务人员感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