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1.87 6.6折 79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瑟夫·希发基思Joseph Sifakis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5526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765910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自主系统领域的专家,世界安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创立了在嵌入式系统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Verimag实验室。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希发基思教授致力于在中国进行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他亲自指导中国留学生和博士后,为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浙江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输送科研骨干。2017年8月至今,他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委员。2019年1月开始,他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杰出教授,牵头成立希发基思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ResearchInstituteofTrustworthyandAutonomousSystems,RITAS)并担任荣誉院长。

目录
序言
引言

Part 1 对世界的认知论视角
第1 章 关于知识的基本问题
三个基本问题:Why,What,How 
目的论:Why 
本体论:What 
认知论:How 
第2 章 信息和知识
信息学的诞生 
什么是信息 
关于计算 
知识及其有效性 
第3 章 知识的发展与应用
知识的发展:原则与局限
与知识应用有关的问题

Part 2 计算、知识和智能
第4 章 物理现象和计算过程
科学知识与计算 
物理现象和计算过程的比较
第5 章 人类与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的特征
弱人工智能 
超越弱人工智能:自治
人工智能:威胁与挑战 

Part 3 意识与社会
第6 章 意识
我们的“大爆炸”:语言和意识 
心智也是一种计算系统
目标管理与规划
意识自我和潜意识自我 
寻求幸福 
第7 章 价值体系与社会
关于人类社会 
认知论价值 
伦理价值 
经济价值 
制度的作用 
贬值与衰退 
自我满足和自尊的缺失 
白痴的胜利 
关于民主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知识这一理解和驱动世界发展的隐形力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含义、发展机制、其对于个体意识和社会价值的塑造,以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全面剖析。是一本非常扎实的,研究知识的本质与其重要作用的学术书籍。
本书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三章组成,将知识作为一种真实有用的信息,以及计算机和人类发展和管理知识的过程呈现出来。
第二章确定了关于知识的三个基本问题:目的论、本体论和灵知论。第三章概述了信息学的基本概念。用最简单的术语解释了知识如何被定义为信息,并讨论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关键问题。第四章讨论了知识发展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产生的限制。
第二部分由两章组成,分析了计算过程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和人类对知识的生产和应用。
第五章考察了信息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比较基本概念和模型,讨论这些知识领域的发展如何能够丰富其他领域的知识。
第六章试图比较人工智能和自然智能,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在今天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近人类的心智。最后,它讨论了不计后果地使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风险。
第三部分由两章组成,试图分析个人意识的功能,并讨论其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第七章解释了意识作为一种自主系统的功能,如何基于价值标准和积累的知识管理短期和长期目标。第八章讨论了价值在社会中是如何被塑造的,分析了制度在塑造和维持一个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共同价值尺度方面的作用,以及对民主原则的讨论。
结语部分探讨了关于我们未来的关键结论和问题。

精彩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有用的和有效的信息,它可以让我们理解世界并改变世界,从而满足我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因此本书没有任何意识形态或哲学偏见,完全依赖计算和逻辑理论的概念与原则,对知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人类或机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可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就本书的内容而言,我将尽量寻求一种平衡,既不会像通俗读物那样避开本质问题,说一堆耸人听闻的话,也不会像科技或哲学类书籍那样艰深晦涩、拒人于千里之外。
本书将首先介绍“信息”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无形的实体,信息对计算机和生物有机体都至关重要。随后,本书根据知识有效性和真实性的程度,采用统一的方式来考察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经验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数学知识,以及用于组合不同类型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元知识。其次,本书还讨论了发展知识的不同机制和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察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性。这些为讨论“智能”的概念,以及比较人类和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基础。
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仅能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弱人工智能。本书将尝试分析从弱人工智能到人类智能(有时也称为强人工智能)的技术挑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仅仅通过机器学习技术的增量式改进,无法实现强人工智能的目标;开发值得信赖的自主系统,才是缩小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之间差距的关键一步,在这方面,工业物联网已经抢先了一步。
本书还讨论了“自主行为”模型的五个基本功能的特征。随后我对这个模型进行扩展,用来描述人类意识的一些关键特征。这个扩展的模型,引出一种计算方案,它将意识行为解释为博弈的过程;在博弈中,决策将寻求“需求”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最后,本书将个人意识的模型扩展为集体意识的模型,后者是由培养共同价值体系的制度塑造的。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危机(表现为各自在应用过程中的失败),本书将证明这样一个论点:人类社会即信息系统。
本书与科技哲学领域那些关注知识论(epistemology,来自希腊语“episteme”——意为科学)的书不同,后者主要探讨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但考虑到知识的多样性,本书将把视野放得更为广阔,探讨的知识并不局限于人类对现象的理解,而是更为广义上的知识,因此本书对应的学术术语可能用“认知论”(gnoseology,来自希腊语“gnosis”——意为知识)更为合适。
本书所采取的方法,能够清楚地将物理现实与其模型区分开来。它遵循逻辑学家的二元论传统,强调逻辑和语言的重要性。这里所考虑的“信息”概念是纯逻辑的,与量子物理学或通信理论中的“信息”概念有所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说,本书并不完全认同“信息和知识只是物理现象涌现出来的属性”这一观点。
为了降低本书的阅读难度,我将在不损失原意的情况下,尽可能简明地阐述我的观点。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加上一些略带技术性的内容,但总体来说,内容还是偏科普性的。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可以略过那些技术性较强的部分。
另外,从字里行间,大家可能会留意到我对古希腊文学的热爱,尤其是在参考文献和引文部分。我希望这些内容能引起国际读者的兴趣,它们能够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寻求知识、发展心智的曲折历程。
书中讨论的问题很新,涵盖范围也很广,所以列一个长长的参考文献目录,感觉很没有必要。所以,我在书中仅列了一些网站,特别是维基百科。大家如果想阅读更多文献,可以通过网站上列出的链接来扩展阅读。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章节,主要介绍了“知识是有用的和有效的信息”这一论点,以及计算机和人类是如何处理和管理知识的。
第二章探讨了知识的三个本质问题:目的论、本体论和认知论。我将详细分析,从方法论和逻辑论的视角,为什么只有认知论的问题才能严格求解。
在第三章中,我们列出了信息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会用尽可能简单的术语解释知识为什么可以被定义为信息,并探讨知识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关键问题,会着重分析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之间的。
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知识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现实进行简
化抽象),以及这个原则带来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包含两章,分析了计算过程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和人类对知识的生产和运用。
第五章探讨了信息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基本概念和模型的对比,我将着重讨论这两个知识领域如何相互借鉴。
第六章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区别,并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近人类的心智水平。本章介绍了自主系统。这些系统,被认为有望实现强人工智能,并在复杂操作中取代人类。最后,本章还讨论了滥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真实存在,也可能仅仅是臆想。
第三部分由两个章节组成,主要内容是根据先前的认知论观点对个体意识的功能进行分析,随后讨论了个体意识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第七章将意识能力看作一个自主系统,该系统能够基于价值标准和积累的知识,来管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第八章讨论了在社会环境中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每个人的主观经验是如何具备客观性的。这种客观性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本章还分析了制度在塑造和维持共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民主的原则。
结语部分,对本书的主要结论以及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