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评传/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12
3.7折
¥
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肖学周|总主编:王岳川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53988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641243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肖学周,文学博士。现任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著有《朱光潜诗歌美学引论》《为新诗赋形》等;编著《外国精美诗歌读本》;译著《白鹭》。《北大十四行》获北京大学第一届“我们”文学奖,《中国人的身体观念》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
目录
自序 面向美与自由的朝圣
第一章 欣慨一生
一、时代变局中的去与从
二、文艺的观世法
三、陶渊明:还原或重构
四、同代人
第二章 教育家
一、从教生涯与教育之道
二、畅销书作家一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编辑家一一《文学杂志》主编
四、批评家的另一面:时局批评
第三章 美学家
一、朱光潜的美学观
二、美学代表作的确定
三、心理学美学研究
四、美感经验
第四章 美学家续一一诗歌美学研究
一、朱光潜及其《诗论》
二、《诗论》“情趣”说剖析
三、朱光潜诗歌美学的意义与局限
第五章 翻译家
一、外语学习与译介概述
二、朱光潜的翻译观念
三、朱光潜的文学翻译
四、译介典范一一《美学》与《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先生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后记 曲终韵犹存
内容摘要
肖学周著王岳川主编的《朱光潜评传/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全面展现了朱光潜先生在文艺理论、美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独特人格魅力。
朱光潜一生为学,20世纪60年代初致力于《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对国内西方美学史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对朱光潜人生经历叙述贴切,思想评述客观全面。
精彩内容
谈到陶渊明的情感生活,朱光潜认为诗人的思想“未必是有方法系统的逻辑的推理,而是从生活中领悟出来,与感情打成一片,蕴藏在他的心灵的深处,到时机到来,忽然进发,如灵光一现,所以诗人的思想不能离开他的情感生活去研究”。尽管陶渊明富于智慧,但朱光潜认为“诗主要地是情感而不是思想的表现。因此,研究一个诗人的感情生活远比分析他的思想还更重要”。在朱光潜看来,陶渊明“和我们一
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
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①。和阮籍、李白等人一
样,陶渊明饮酒成癖,朱光潜认为陶渊明从冲突达到调和并非由于饮酒,而是由于“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
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我们一般人的通病是囿在一个极狭小的世界里活着,狭小到时间上只有现在,在空间上只有切身利益相关系的人与物。”而“渊明象一切其他大诗人一样,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不难看出,这里的“自由”正是朱光潜与陶渊明的契合点,尽管朱光潜未以选择归隐的方式成全自由,但他们都“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精神。在朱光潜看来,陶渊明正是凭借自由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了许多可“尚友”的古人:一种是固守穷节的隐士,一种是亡国大夫积极或消极地抵抗新朝、替故主复仇的忠臣侠士。朱光潜认为陶渊明属于后者,他有侠气,但未必存心为晋报仇,因为“他不是一个行动家”。至于他终身不仕,“一半固由于不肯降志辱身,一半也由于他惯尝了‘樊笼’的滋味,要‘返自然’,庶几落得一个清闲”②。可以说,这是两颗心的遥相呼应,朱光潜对陶渊明的同情与理解自然也显示了他自己的心迹。在这里,对陶渊明的还原与重构几近叠合。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朱光潜认为:“渊明打破了现在的界限,也打破了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以及人与我的分别都已化除,只是一团和气,普运周流,人我物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鸟,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渊明人品的高妙就在有这样深广的同情;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放诞者,也正以此。……自然景物在渊明诗中向来不是一种点缀或陪衬,而是在情趣的戏剧中扮演极生动的角色,稍露面目,便见出作者的整个的人格。”①这段论述是朱光潜用他的“境界”说对陶诗进行的精彩分析,它揭示了陶诗与陶渊明的密切关系,从而表明陶诗的高超技艺源于其深厚的人格涵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看出他隐逸的一
面,有人看出他忠贞的一面。朱光潜认为:“在隐与侠以外,渊明还有极平常的一方面……渊明的特色是在处处都最近人情,胸襟尽管高超而却不唱高调。”接着从他对人的热情,尤其是对子女的慈爱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渊明的伟大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然后引陶诗《时运》序中的“欣慨交心”四字做了如下总结:“他有感慨,也有欣喜;惟其有感慨,那种欣喜是由冲突调和而彻悟人生世相的欣喜,不只是浅薄的嬉笑;惟其有欣喜。那种感慨有适当的调剂,不只是奋激佯狂,或是神经质的感伤。”可以说,“欣慨交心”这四个字道出了朱光潜与陶渊明共同的人生经验,在此他们完全叠合。
诗如其人。朱光潜总结陶诗的风格是“平、淡、
枯、质,又在奇、美、腴、绮”。他认为把这两组恰恰相反的性质调和在一起是陶诗的奇迹:“陶诗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
高境界。可以说是‘化境’。”最后他对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了如下概括:“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屈原比他更沉郁,杜甫比他更阔大多变化,但是都没有他那么醇,那么炼。屈原低徊往复,想安顿而终没有得到安顿,他的情绪、想象与风格都带着浪漫艺术的崎岖突兀的气象;渊明则如秋潭月影,澈底澄莹,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杜甫还不免有意雕绘声色,锻炼字句,时有斧凿痕迹,甚至有笨拙到不很妥帖的句子;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这不仅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高度推崇,也显示了他对陶渊明的偏爱,可以说这是他对另一个“我”无保留的认可与赞颂。
P20-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