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1.16
5.2折
¥
9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云照光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1262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31171992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这是蒙古族著名作家云照光先生的文学活动的图片摄影集。是他从抗战时期,十几岁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到参加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至今,从参加革命和解放后担任内蒙古文学艺术界领导工作的生活和摄影记录。其中还有他写的电影的剧照,比如大家熟知的《鄂尔多斯风暴》,已经列为共和国红色电影经典,还有他与家人的合用,以及他亲自摄影的作品,其中有参加战斗的照片,有对祖国山水和家乡的记录等等。展现了这位90岁的老作家7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风采。
作者简介
云照光(1929-):蒙古族,蒙古名:乌勒?朝克图,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人。1939年7月至1945年2月,在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三边公学学习,曾任儿童团团长。1945年2月任城川民族学院学生会主席、教员、教育干事,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八路军保安部队教官,木肯淖、吉拉、阿拉庙、大庙等地区地下区委宣传委员等职。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后,先后任西北军区蒙汉支队、伊克昭盟支队文书、文化教员、指导员、副指导员、教导员。1949年6月,任伊克昭盟军区宣传科科长兼民运科科长(团级)、代理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文化、青年科科长,骑兵五师党委副书记、文化学校副校长。1955年9月,任内蒙古军区文化处处长。1958年2月后,先后任昭乌达军分区(今赤峰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呼伦贝尔军分区、伊克昭军分区(今鄂尔多斯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62年2月后,历任内蒙古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常委。期间,入内蒙古大学文研班深造。1966年9月云照光度过了22年的军旅生涯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副书记、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就被打成“乌兰夫反党叛国集团的骨干分子”、“三反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被关进一所大学的“牛棚”。1968年又被打成“新内人党分子”,惨遭迫害。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遣送到托县地毯厂劳动改造。
1973年4月,云照光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5月后,任内蒙古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文联主席、党组书记。1979年12月任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1983年4月至1993年5月,云照光连续担任自治区五届、六届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1993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党代表、人大代表。2003年12月离休。
他曾当选延安大学全国校友会总会副总会长,内蒙古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内蒙古延安精神研究会、内蒙古延安大学校友会暨民族学院校友会会长,内蒙古老区建设促进会荣誉会长等。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曾获西北解放、华北解放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云照光1942年开始写作,他曾担任延安《二日露》及《少年报》编辑、主编,1944年创作歌剧《鱼水情》。1945年2月7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散文《蒙古同胞的感想》。著有《云照光电影剧本集》、《云照光文艺理论集》、《云照光小说散文集》、《云照光研究专集》。另外发表散文、游记、报告文学、诗歌、回忆录等数百篇。曾任中国电影协会理事、电影文学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一级作家称号。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鄂尔多斯风暴》获解放军总政治部优秀创作嘉奖。1978年,云照光、敖德斯尔、张长弓、贾漫创作的电影剧作《蒙根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1981年,电影文学剧本《阿丽玛》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篇小说《蒙古小八路》获全区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奖;1987年,散文《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电影剧本《母亲湖》、《阿丽玛》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娜”奖。作品曾获解放军总政治部、内蒙古军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创作奖一、二等奖及社会科学成果荣誉奖,建国6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自治区离退人员先进奖,政协五次优秀共产党员奖、延安大学优秀校友奖、中国文联建国60周年纪念奖、中国作协建国60年纪念奖。2019年当选“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候选人。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代表性人物,内蒙古文化战线的主要组织领导者和推动者之一,也是蒙古族作家从事电影剧本创作数量最多的人。他从放牛娃出身的“蒙古小八路”,“儿童团团长”,成长为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为中国电影创造了草原上红色人物形象,开创了中国民族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目录
第一章 战争年代
第二章 参加社会活动
第三章 延安校友会
第四章 云照光拍摄的照片
第五章 家庭相册
内容摘要
这是蒙古族著名作家云照光先生的文学活动的图片摄影集。是他从抗战时期,十几岁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到参加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至今,从参加革命和解放后担任内蒙古文学艺术界领导工作的生活和摄影记录。其中还有他写的电影的剧照,比如大家熟知的《鄂尔多斯风暴》,已经列为共和国红色电影经典,还有他与家人的合用,以及他亲自摄影的作品,其中有参加战斗的照片,有对祖国山水和家乡的记录等等。展现了这位90岁的老作家7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风采。
主编推荐
从放牛娃出身的“蒙古小八路 ”,“儿童团团长”,成长为有名的蒙古族作家,为中国电影创造了草原上红色人物形象,开创了中国民族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精彩内容
战火中成长1939年7月,大青山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贾力更,带领22位土默特旗蒙古族青少年奔赴延安,其中有10岁的云照光和兄长云晨光。1944年11月1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文教会少数民族代表座谈边区蒙古民族文化发展》的报道中,以云照光为例,介绍了延安民族学院蒙古族学员的学习情况:“原设延安现迁三边的民族学院,主要吸收蒙、回两族学生。蒙古民族学生除学蒙文课外,并学汉文课,在学习上进步极快。如学员中的云照光,原在家庭拦牛牧羊,八路军开赴大青山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弟兄相携来延,在五年的学习中,不但通晓蒙文,汉文程度也能看解放报,能写文章,文教陈列室尚展览有他用汉文写的拥军秧歌剧本。同时在参加生产中,比全班二十几个同学更能吃苦耐劳。”’1945年2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云照光写的《蒙古同胞的感想》一文:“我在几年的亲身经历中,深深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我在这里要提出的,是边区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青年和干部而设立的民族学院。我是一个蒙古人,我以一个民族学院学员的亲身经验,深深感到这里真是少数民族的乐园,这里有汉、满、蒙、回、苗、夷(彝)各民族的青年,都快乐地学习着,他们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说话、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了自己。”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蒙古小八路”化名“郭亮”,深入伊克昭盟敌占区做地下工作,后随伊盟支队转战靖边、安边、城川、乌审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 1947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与中共中央机关驻扎在靖边县,国民党马鸿逵部突然窜到芦河对岸,企图渡河。三边分区指挥部命令伊克昭盟蒙汉支队“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芦河,绝不允许一个敌人通过”。蒙汉支队成功地阻击了敌人,保卫了党中央,受到中央军委通报嘉奖。云照光参加了这次著名的“芦河战役”,时任支队二大队二中队指导员。云照光先后在班、排、连、营、团、师任职,他经常回忆22年的军旅生涯,怀念战争中牺牲的战友。 民族文化硕果新中国成立后,从部队到地方,将近四十年,云照光主要做文化宣传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在主政内蒙古文化工作期间,深入调查研究,为“文革”中自治区直属文化单位的冤假错案彻底平反,落实政策;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组织全区乌兰牧骑汇演、调演,独唱、独奏、独舞、二人台汇演。他在内蒙古文代会上强调:“在文化艺术上,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着自己传统的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地域不同,在文艺上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这对于促进我区我文艺创作,增强作品和演出节目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更好的为我区各族人民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内蒙古文化战线的主要组织领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文化设施的建设、文艺人才的培养上等取得了突出成绩。八十年代,云照光将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蒙古报》、《伊盟报》、《党费名单》等珍贵革命文物,捐赠给内蒙古博物馆。 在1948年至1949年的“党费名单”中,云照光是支队交党费最多的党员,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党员。云照光写道:“一个蒙古族贫苦的放羊娃,成长为一名肩负重任的领导者,成为一名作家,这是党的功劳,人民群众哺育的结果。”弘扬延安精神云照光始终把周恩来总理“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沙漠绿洲恩格贝有一片“延安精神林”,这是云照光与延安时期的老战友们栽种的。离休后,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他倡议组织成立了内蒙古延安大学校友会暨民族学院校友会、内蒙古延安精神研究会。云照光在《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一文中写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中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云照光主编的《乌兰夫纪念文集》、《怀念王铎》、《熔炉——延安民族学院》、《延河长流》、《清凉钟声》、《宝塔之魂》、《一代英豪》、《凤凰之歌》等28册300多万字的书籍陆续出版。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五集电视片《回延安》,电视文献记录片《熔炉》、《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奎璧》、《高凤英》等,云照光担任总监制。 在他多年的支持推动下,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建成,成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地,在这里,云照光以第一棒火炬手,点燃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火炬,同时把延安精神点燃传递。
喜爱摄影艺术在延安时,云照光喜欢新闻、音乐和艺术,给《解放日报》写通讯,周日在文化沟听音乐讲座,自己做胡琴演奏,吹笛子,弹三弦,想去鲁艺学习音乐,未果,领导不同意;想去延安新闻训练班学习新闻写作,领导还是不同意:“党政干部还不够用,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走错了门》一文中,云照光写道:“为了搞新闻事业还学会了摄影,该入门的、愿意入门的都未实现,都成了半途而废的爱好,而没有奢望,不敢想的文学事业,却成了我多半辈子的正业。”1962年,云照光九易其稿创作的电影剧作《鄂尔多斯风暴》上映,从此,“鄂尔多斯”响彻各地。云照光使用的第一部照相机是战争中缴获的美国货,他拍摄的解放战争中骑兵部队行军、整顿、栖息、冲锋的图片,出现在各个博物馆展厅、各种出版画册图录中。他还使用过国产海鸥牌照相机,120胶卷,现在的相机是索尼牌。摄影作品朴实亲切,一朵花,一只鸟,常常出现在他的镜头里,至亲好友也是镜头里的人物。喜爱摄影艺术这一业余爱好,持续至今。
红色革命家庭1949年4月,养伤的云照光得知三哥云晨光已牺牲,这个消息被战友隐瞒了两年多。1946年10月,云晨光在锡盟草原与匪徒作战中牺牲。时任骑兵第16师3团指导员。1941年,云照光的长兄牺牲,他参加了蒙古抗日游击队。1943年,云照光的父亲因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电台,遭日本宪兵队毒打致死。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有三位经民政授予的革命烈士,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革命家庭。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云照光90高龄,工龄80年,入党74年,结婚70年,老伴健在,儿女陪伴,四代绕膝,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