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路--陕北歌王(王向荣)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5.17
3.9折
¥
6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霍文多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2888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0626848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子:藏在心底的童谣
第一章 土地滋养
从小就爱唱
回娘家的记忆
公认的好学生
乡村戏台
走口外的人儿转回来
第二章 自我成长
当教师前后
一段插曲
打彩礼的创伤
我不是歌王
一张唱片的故事
在府谷唱出了名
第三章 踏入演艺
凤凰展翅
寻找出路
城乡间的门槛
知遇之恩
初进榆林城
第一次出国记事
婚姻问题
第四章 专业演员
《望长城》的影响
留住真情的书信往来
清唱专辑出版前后
神秘的“神官调”
第五章 民歌传承
黄河船夫曲
重朋友爱自由
画与歌的交融
唱歌常是唱自己
说的比唱的好
传承陕北民歌的心愿
大舞台
附录:王向荣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陕北歌王王向荣童年写起,分土地滋养、自我成长、踏入演艺、职业演员、民歌传承五个部分讲述了传主的艺术之路。为使内容真实生动,贴近生活,作者连续十多年坚持对传主进行跟
踪采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仅简单记录传主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以及生活琐事,而是着重展现其扎根在陕北这块热土上,通过传唱歌谣,改变命运,进而享有盛誉的传奇历程,同时烘托出传主独具个性、追求艺术和自由、情感丰富的生动形象。
精彩内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机缘不巧——我第一次认识王向荣已是1992年前后。
当时,我在高中毕业后作为一个旁听生在榆林高专听了一年的中文课。期间,由自卑而获得自醒,并通过成教考试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办的写作班(仅办了一届)学习写作。
在延大学习的第一年,我们没有进入校本部,教室和宿舍都在南桥旁边一栋转角的小楼上。有一天,课余时间,我在宿舍收看电视,突然看到了纪录片《望长城》中有关王向荣的镜头:其中一个是他的母亲站在院子里和摄制组依依惜别挥手的镜头,让我几乎落泪;另一个是摄制组进入他简陋的办公室捕捉到他的一个面部特写——他的脸上没有一丝作为一个名人的那种劲,相反,我从他的落寞神情中隐隐感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孤独。我觉得他是我身边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在此前后,作为一个内心初醒的少年,对于艺术,我抱有一种十分纯粹的观念。在音乐上,我是个歌迷,喜欢摇滚,崇拜崔健,用省吃俭用下来的生活费购买大量磁带。时至今日,我还能感到当初买到迈克尔·杰克逊、卡朋特的磁带时的那种欣喜,还有每次乘坐长途汽车由于别的乘客的反对,司机关掉音乐时的那种懊恼。
在阅读上,我有过不忍读完三卷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深切体会。我曾在借阅之后,不忍割舍,用一把旧吉他和朋友换了他的那本《梵高传》。《梵高传》促成了我人生的一大转折,让我当时十分迷茫、焦虑且不安于平庸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方向,也给自己的人生确立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写作。我在长久的生活中,暗暗把梵高当作一个追随艺术必须效仿的榜样。在我的心里,一度把孤独和从事艺术画上了等号。但在当时,对于本土的民间文化,并没有过多的兴趣去关注。
看过《望长城》,当年暑假,回到榆林后,我想采访王向荣的计划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经他事先联系,有一天,我和一位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艺术团去采访王向荣。他在他宿办兼用的房间里,接待了我们。我们青春年少,冒冒失失,没有丝毫采访经验,但他还是和我们讲了不少,时间也持续得很长。
记得,直至天黑后,不巧整层楼停电,他在房间里点了一支蜡烛,还接着给我们讲……告别时,我们想和他约定第二天继续采访。但得知他要接待陕西电视台专程来采访他的记者,接下来还要陪同他们到他的老家去采访。我们在自愧和羡慕中(当时我们觉得陕西电视台高不可攀,对其记者羡慕的心理其实十分正常。但王向荣在我们面前提及此事时并没有丝毫夸耀的成分,这个印象也颇为深刻),对他更觉得佩服。
但这次采访也就此中断。我尤其遗憾的是,这次采访的记录本后来也不知所踪。
不过,有趣的是,多年以后我的这位喜好文学的同学,经历一番波折,竟将工作调动到了艺术团(办公地址未变),同王向荣成了同事,并担当作词工作至今,想来这也有一种缘分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