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人民日报名家写真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人民日报名家写真系列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4.28 5.1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连根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23327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783652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笔名耕夫,生于1955年。

目录
少年之友
启蒙“喔喔啼”——小学老师陈未冬
恩德何敢忘——中学校长张印通
老尚风流是寿征——中学老师章克标
“一事能狂”忘年交——副刊编辑陈向平
精诚合作三十年——同学沈宝新
同窗谊在救命有恩——同学沈德绪
合租衢州旧阁楼——同学王浩然
患难知己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武侠前辈梁骑生
金庸粱羽生的“催生婆”——老报人罗孚
曾代金庸写小说——“代笔”倪匡
犹记当年写“夜话”——助手潘粤生
红过脸的兄弟还是兄弟——“明月”主编胡菊人
依恋旧时月色——“明月恋人”董桥
小字辈的朋友——消息发布人潘耀明
还唤金庸为“小查”——“快乐画家”黄永玉
亦师亦友
结伴同游最长旅途的人——美食家蔡澜
和而不同的老友——老报人董千里
有“金石姻缘”的评点人——“红学”专家冯其庸
半师半友的学术同道——北大教授严家炎
“后辈小作家”最钦仰的人——文学家巴金
喜欢吃鸡蛋,更喜欢那只生蛋的鸡——“钱门弟子”余英时
行过大礼的围棋老师——棋圣聂卫平
君子之交
电影江湖的武林盟主——老朋友邵逸夫
直通谈笑过罗湖——“和平绅士”查济民
作家堆里混了个棋手——棋界元老陈祖德
他开创了改编金庸剧的风潮——“百万导演”张彻
出版新作向金庸致敬——“咖啡作家”温瑞安
“月老”做成一场爱情游戏——金庸剧填词人黄霑
比爱情少却比友情多——小龙女的原型夏梦
晚年知遇
倡导“金学”第一人——“小巨人”沈登恩
可再加一“项”友聪明——大陆“金学”第一家陈墨
被放进丹炉里的孙悟空——专栏作家陶杰
画出一个另类的江湖——御用“画”家董培新
送他一技笔祝他“好好学习”——金庸剧制片人张纪中
另类师生剐样情——洋导师麦大维
“故事为王”源自金庸小说——“小老乡”编剧于正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作者蒋连根)是金庸先生的一本交游录,《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中详细记述了金庸先生和学界、文化界等诸多同仁、前辈、晚辈、同学师友等的交往。涉及到的人物有小学老师陈未冬、中学老师章克标、同学沈宝新、武侠前辈梁羽生、老报人罗孚、“代笔”倪匡、“快乐画家”黄永玉、美食家蔡澜、红学专家冯其庸、北大教授严家炎、文学家巴金、老朋友邵逸夫、棋师聂卫平等一大批文化大家,史料翔实、文笔生动。

主编推荐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写到,从江南乡间的读书少年,到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金庸的人生中有着太多丰富多彩的传奇。不同阶段与众多师友们的交游往还,是他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其中有欢笑,有泪水,有世间很很珍贵的友情与关爱,当然,还有百年岁月中,留下的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是金庸先生的一本交游录,书中详细记述了金庸先生和学界、文化界等诸多同仁、前辈、晚辈、同学师友等的交往。

精彩内容
 少年金庸最爱去的是自家的书房,一幢盛满丰富藏书的屋子。书房里挂一牌匾,上书“澹远堂”三个紫色的字,是康熙皇帝当年为查升写的三字旁边有九条飞舞的金龙。查升是金庸的祖先,康熙年问大诗人查慎行之侄。查升这一代,一家叔侄五人(查嗣韩、
查慎行、查嗣臻、查嗣庭、查升)官拜翰林,当时全家共有七人都中进士,称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是查家最显赫的年代。书房里还挂着一幅对联,写着“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是查升的手笔。少年金庸常常对着牌匾和对联沉思,发愤读书的心境由此而生。如今,这幅对联挂在香港金庸的书房里。
查良镛自小对书有一种亲切感,阅读课外书成了习惯。低年级时看《儿童画报》《小朋友》《小学生
》,后来看内容丰富的《小朋友文库》,再似懂非懂
地阅读各种各样的章回小说,到五六年级时,就开始看新文艺作品了。除了家中的书,金庸还看了许多坊间的侦探小说、武侠小说。那时,社会还是非常的保守,当时《红楼梦》被视作诲淫的禁书,《水浒传》也是诲盗的坏书,可在班上,陈未冬唯独允许查良镛一人阅读。
陈未冬在自传《我的故事》中如此记述:“当时,查良镛(金庸)也在本校就读,是五年级成绩最佳的学生。他听课、做事都很认真,特别是作文写得好,我对他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给诸暨民报社的骆文华,他看后也认为很不错,还选了几篇在《诸暨民报》上刊登了。”陈未冬的这一举动,竟然将套良镛的写作热情拨得更旺了。暑假以后,陈先生让查良镛跟他一块儿编五年级的级刊,刊头上画的是一只大公鸡,取名为“喔喔啼”。查良镛组稿、编改、抄写,干得很欢。开
头半月出一期,后来一周出一期,有时两三天出一期
,把小小的级刊办得生动活泼。
1936年,查良镛从龙山小学堂毕业,考人浙江省
立二中(今嘉兴一中)。自此与陈老师离别,查良镛离开了海宁。
1983年,陈未冬因病住院,同室病友是香港《大公报》的一位编辑,两人聊天,陈先生问他:“金庸是不是海宁人?”这位编辑也说不清,回港后便将此事告诉了金庸。金庸闻之大喜,写信寄往医院,此后,金庸托人再三打听,却未得到陈先生的消息。
直到1988年5月,陈未冬获知金庸的确是海宁人,便写信托人寄给金庸,问他是不是龙山学堂的查良镛。10月14日,金庸复信问候:“生受老师教诲,已五十余年了,但老师的声音笑貌历历就在目前……数十年来编报,老师之指点,固无时或忘也。分隔五十
余年,回思教诲爱护之恩,感怀良深。明年如能抽空,当来杭州叩见。奉上近照一帧,以代先此致候……受业弟子查良镛叩。
事隔不久,有同事赴港,陈来冬修书一封托为问候金庸。金庸见信,即吩咐秘书:“是我老师的客人,快去请来!”见到家乡来客,金庸再三询问老师近况,还让人带上礼物。
1992年12月初,金庸终于重返家乡。他在杭州茶叶博物馆参观时偶遇陈未冬的小女儿陈珲,金庸惊喜道:“你是我的小师妹啊!”随即掏出一封问候信,让带给陈先生。12月8日上午9时,金庸携夫人林乐怡女士来到陈老师的家。“老师好!师母好!”金庸深深弯腰鞠躬,行了大礼。
时年68岁的金庸像小孩似的携着老师的手进了客堂,深情地说:“陈老师是我立业的启蒙恩师,我有今天离不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老师教诲的恩德终身难忘。”金庸忆及当年:“我的作文中,将“旖旎”两字错写成“旖妮”。是老师翻出《辞源》予以指正。从此我写作遇到犹豫不决时常查辞书。”听说往
事,陈未冬禁不住哈哈大笑:“良镛,你的记性真好,是啊,牢记错误是求得进步的要诀。”师生交谈甚欢。金庸拿出自己写的《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等原版精装本,挥笔写上“恩师指正”等字样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赠送给老师。
1996年11月5日,金庸又临杭州,特邀陈陈未冬m席晚宴。致词时,他十分动情地说:“今天我很高兴,在座的有我小学时的老师,他已经80多岁了,给过我许多指教和器重,我很敬重他……”返港那天,他亲赴陈舍,向老师和师母辞行,将一只封口的信封塞给老师,非常诚恳地说:“这是学生的一点点心意,请老师一定要收下,实在是不成敬意。”待金庸离别后,老师拆开信封一看,原来是一叠“人民币兑换券”,这在当时的中国内地,是比较珍贵的,可以买到一般人用人民币买不到的物品。
“他考虑事情总是那么细致周到!”老师心中很是感动。
师生重逢时,金庸再三要求老师给他讲讲革命历史。于是,陈老师讲述了别后他奔赴延安然后潜伏浙南的经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师生离别,查良镛念书离开
海宁,陈未冬则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曾聆听朱德和毛泽东的讲话。1938年9月初,陈未冬入党不久受派遣潜回诸暨,改名张光,从事地下活动。1939年6月,张光担任诸暨县委书记,以巽溪村为中心,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年间,璜山Ⅸ有20多个村建立了支部,发展党员百余人。1941年3月,中共余姚县委特派员张光带着夫人钟学意,第一次到达余姚境内的周巷,租赁老中医家的店面房子,开设一家旧术器商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丁作。他与淞沪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取得联系,大量动员地方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部队,建立了通讯联络站、办事处等机构。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