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芳华——上海高校建筑故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9.84
5.0折
¥
9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出版社上海教育
ISBN978757200405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99.8元
货号31133333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是主管上海市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教育方针政策,保障上海教育事业有序发展,本丛书的编撰由教委宣传处具体负责。
目录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
宣言中译 信仰之源
复旦大学相辉堂
艺术殿堂 精神家园
复旦大学子彬院
旧貌新颜 群星闪耀
复旦大学光华楼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复旦大学奕住堂
百年基业 历时重生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
芝兰德馨 芬芳依旧
上海交通大学中院
跨越三世 与时舒卷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筑梦星河 守望空天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馆
豪华落尽 始见真淳
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
时光清浅 润心无痕
同济大学文远楼
“济忆”形象 学派之证
同济大学大礼堂
中轴筑基 与时俱进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书馆
红砖书塔 启智传薪
同济大学衷和楼
和衷共济 时代匠心
华东师范大学群贤堂
群贤毕至 丽娃文心
华东师范大学思群堂
明堂轮奂 源远流长
华东师范大学三馆
学养深厚 人文荟萃
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书香袅袅润芳华 塑形铸魂育新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兼收并蓄 共享多元
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第一教学楼
风雨沧桑数十载 春华秋实忆情怀
上海财经大学英贤图书馆
藏往知来 群贤毕至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文化园
承续文脉 以文育人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美术馆
阅尽铅华 梁间流芳
上海音乐学院专家楼
乐音绕梁 永久奏鸣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9号楼
曲声悠悠 芳华依旧
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
大师之名 大雅之堂
上海音乐学院老办公楼
百年光景 弦歌不辍
上海戏剧学院熊佛西楼
薪火相传 戏剧精神
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
至善至美 戏剧摇篮
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
向史而新 迎风而进
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
承载记忆 重获新生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楼
古典复兴 使命更替
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
革命故地 历久弥新
华东政法大学四十号楼
师语铿锵 风骨峥嵘
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
文澜遗泽 荟萃于斯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千年回响 博古鉴今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教学大楼
知识驿站 精神高地
上海师范大学第三教学大楼
文脉汤汤 史韵悠悠
上海师范大学小红楼
朱颜翠微 师道绵长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
绿杨荫里 繁声杳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文信息大楼
万川归海 经略兴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会计博物馆
凝魂聚气 计史永存
上海海关学院明志馆
爱国明志 继往开来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图书馆
文脉追寻 其命维新
上海政法学院图书馆
书山有径 学海无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号楼
沧桑砺洗 风采依旧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潋滟波光 美目盼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高校建筑记述了高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见证了高校的艰辛时刻、高光时刻和难忘时刻,见证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腾飞,也见证了城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书收集了包括复旦大学相辉堂、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在内的22所上海高校共47个高校建筑故事,从建造过程到历史沿革,从建筑实体到人文精神,从历史传承到创新发展,以文字、图片及建筑手绘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上海高校的建筑之美,集中体现其中蕴藏的红色文化、校本文化、海派文化,以建筑的角度带领读者从中感受人才和大师培养的熔炉,充分认识高校的过去、
精彩内容
宣言中译信仰之源陈望道旧居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这栋小楼的二、三层曾是陈望道校长1956年到1977年在复旦大学的寓所。20世纪50年代,学校购置了国福路一幢三层私人别墅为校舍,经修缮后,分配给校长陈望道居住。因该楼屋顶为绿色玻璃瓦,故称“绿屋”。望道校长人住后,又将底层辟作语法、
修辞、逻辑研究室,该楼
就不是纯粹的个人住宅了。
旧居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发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参与,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长设“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
展示馆建筑面积320平方米,以“信仰之源”为线索,以《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生平为主题贯穿始终,凸显《共产党宣言》作为“信仰之源”在革命先驱探索救国道路中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
所作的重大思想和理论准备。展示馆先后成为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学实践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追望大道望老与旧居的故事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一1977年10月29日),原名陈参一,又名陈融,字任重,出生于浙江金华义乌分水塘村。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有《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美学概
论》《因明学》《文法简
论》等著作,其中《修辞学发凡》一书被誉为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陈望道早年赴日留学,后回国任教,“一师风潮”之后回到家乡。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翻译,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之后从事党的文化教育工作。1949年以后,陈望道校长在复旦大学工作,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复旦。他不仅是管理层面上的校长,更是一位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好学力行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新闻教育的推动者、复旦新闻系的创始人之一。
1955年底,陈望道亲自筹建了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于次年将办公室设置在国福路51号底层
。最初,学校本想将整幢楼让予陈望道和家人居住,高风亮节的他却执意谦让。据陈望道之子、曾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的陈振新介绍:“国福路5l号,总面积为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用房有10问之多,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想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新居。后来经学校再三说明并答应将校内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国福路5l号底层,问题才得到解决。”研究室刚成立时,大多由兼职人员组成,其中有著名语言学家、中文系郭绍虞和吴文祺等教授。
陈望道亲自任研究室主任,带头开展学术研究。此后,他除了因公外出开会或有其他重要活动之外,坚持出席每星期五的研究室例会。他希望通过每周一次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和完善已进行了多年研究的功能论语法新体系。
寓所底层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于1958年改名为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作为复旦大学的一个直属研究机构,下设语法、修辞和语言学理论3个组。研究人员除本系吴文祺、胡裕树、濮之珍等教师之外,还吸收了外文系李振麟、程雨民以及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戚雨林、王德春等教师,规模和阵容都比过去扩大了,日常开
展的研究及讨论的问题也
比过去增多了。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又成立了文学研究室,由郭绍虞任研究室主任。陈望道从1958年起也不再兼
任语言研究室的主任,此职便改由吴文祺担任。虽然不再担任语言研究室的领导,但陈望道仍然是研究室的核心人物。平日,他常把自己的一些研究设想拿到室里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同大家讨论。人们都知道,他做起学问来如
痴如醉,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原定于每星期五的研究室例会,时常会被其他活动“冲”掉。于是他又会“自作主张”地把例会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时,夫人蔡葵总在一旁提醒他,他就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同志们都为他这种忘我的精神所感动和感染,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在节假日开会的建议。谁都清楚,他的工作日程表上是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他珍惜每一
寸光阴,甚至连一日三餐也匆匆了事,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展学术研究和日常行政工作。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